中国传统社会的救灾——供给、阻滞与演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5.19
1.7折
¥
30
全新
仅1件
作者李军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55572
出版时间2011-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0元
货号1200173747
上书时间2024-09-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农业经济史丛书总序
序
摘要
章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国灾荒史研究的发展与趋势
(一)中国古代对灾荒的研究与总结
(二)20世纪以来国内学者灾荒史研究进展
(三)海外学者中国古代灾荒史研究进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中国传统社会的救灾:供给、阻滞与演进》研究方法
四、《中国传统社会的救灾:供给、阻滞与演进》的基本架构
第二章 传统社会救灾制度建立的背景——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与灾害
节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一、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分期
二、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社会影响
三、气候变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为中心
第二节 灾害频生的古代社会
一、灾害概况
二、灾害时空分布
三、灾害等级划分
四、灾荒对社会生产的破坏
第三章 中国传统社会救灾制度的供给与分层
节 中国传统社会救灾制度产生的思想根源
一、天命主义禳弭论
二、朴素的唯物主义灾害观
三、重农思想体系
四、中国传统社会救荒思想评价
第二节 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救灾制度与制度分层
一、经济领域正式救灾制度
(一)先事之政的发展演变
(二)灾荒救济制度的发展演变
二、经济领域非正式救灾制度
第三节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救灾制度与制度分层
一、政治领域正式救灾制度
(一)灾害祈祷制度
(二)反省六事制度
二、政治领域非正式救灾制度
第四节 传统社会救灾制度层级之间的关系
一、两者相互依存
二、两者相互演变
三、传统社会救灾制度演变的内在原因与实质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社会救灾制度的变迁周期与影响因素
节 中国传统社会救灾制度变迁的周期
一、救灾制度演变周期的断代分析
二、历史时期救灾制度变迁的演进特征
第二节 传统社会救灾制度变迁周期的影响因素
一、“诺斯悖论”的作用
二、路径依赖的作用
……
第五章 中国传统社会救灾制度的阻滞
第六章 中国传统救灾制度的一个案例——以美洲作物的引入为中心
第七章 自然灾害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兴衰演变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中国传统社会的救灾——供给阻滞与演进》:中国自古而来气候多变、灾害多发,对以农为本的传统国度形成巨大的冲击。传统社会的政府为了应对频发的灾害,基于“灾异天谴论”与“重农”理论的思想体系,创建了丰富多样的救灾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是保证我国古代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使与西方同时期国家相比,它也具有相当的优选性。传统社会的救灾制度体系有着清晰的层级划分,即政治救灾制度与经济救灾制度两大类别。前者是以禳弭灾害为目的的救灾形式,主要包括祈祷、虑囚、自谴、厌胜等类型,以往的研究对此关注较少,且将其视为迷信、荒诞不经的,但实际它的产生有着合理的内涵,是一种基于“天人感应”基础上的危机反应模式,并通过这种反应来强化帝王执政的合法性。后者在救荒中发挥着实际的作用。同时,无论是何种救灾制度形式,在层级上都有着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即政府与民间的两种形式,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转变的。中国传统社会的救灾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王朝的发展演变格局类似,也有一个变迁的周期。这一周期在不同的朝代、在古代王朝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一些具体的特征。影响救灾制度变迁周期的因素主要在于诺斯悖论、路径依赖以及当时的财政经济状况。中国传统社会救灾制度受到阻滞的根本原因在于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形成的官员任免关系,它造成的体制性矛盾影响了救灾成效的发挥,成为救灾中寻租的原因所在。救灾过程中来自政府、富民阶层以及灾民之间的利益博弈也是影响救灾制度实施的重要因素。救灾中除了制度性的救灾外,技术救灾也是一个重要范畴。技术不能仅仅归结于生产工具、工程兴修,作物的引进也是技术变革的范围,也是救灾制度的一种表现,明清以来美洲作物在中国救灾目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引发的生态后果也值得重视。传统社会的统治者是理性的政治人,这影响了救灾制度的实施效果,它的成败关系到王朝的兴衰演变。灾害与国家起源、农民战争以及少数民族南下等问题都与灾害关系密切。自然灾害影响着王朝的兴衰演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