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3.57
6.4折
¥
6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贺中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88528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203311658
上书时间2024-09-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目录
“高等院校地理科学类专业系列教材”前言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地理学研究对象 1
一、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二、人文地理学的特征 2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和学科属性 3
一、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 3
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4
第三节 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5
一、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 5
二、旅游系统模型 6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8
第四节 旅游地理学发展历程 10
一、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10
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17
参考文献 21
第二章 旅游客源地系统 23
第一节 旅游者 23
一、旅游者的定义 23
二、旅游者分类 27
第二节 旅游者行为 30
一、旅游者的动机行为 30
二、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34
三、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38
第三节 旅游客源市场 44
一、旅游客源市场特征和细分 44
二、中国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和结构 46
三、世界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和结构 51
第四节 旅游需求及预测 54
一、旅游需求的定义和时空特征 54
二、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55
三、旅游需求预测 57
参考文献 58
第三章 旅游通道系统 60
第一节 旅游交通 60
一、旅游交通构成要素 61
二、旅游交通方式 61
三、旅游地交通可达性 66
四、旅游地边际效用 67
五、旅游交通的竞争 67
六、旅游交通服务体系 68
七、交通旅游吸引物 69
第二节 旅游信息通道和旅游市场渠道 75
一、旅游信息通道 75
二、旅游市场渠道 75
三、旅游信息化与在线旅游市场 77
参考文献 78
第四章 旅游目的地系统 79
第一节 旅游资源 79
一、旅游资源概念 79
二、旅游资源分类 80
三、旅游资源评价 82
第二节 旅游容量 94
一、旅游容量概念 94
二、旅游资源容量 95
三、旅游生态容量 99
四、旅游经济容量 100
五、旅游社会容量 100
六、旅游容量应用 101
七、可接受改变极限理论和应用 103
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演化 105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106
二、创造性破坏理论 109
三、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112
四、耗散结构理论 115
五、协同理论 117
六、区域演化理论 119
七、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 121
八、全球地方化理论 121
第四节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 123
一、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概念 123
二、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主要理论 124
三、不同尺度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 129
参考文献 136
第五章 可持续旅游 139
第一节 遗产与遗产旅游 139
一、遗产 139
二、遗产旅游 146
三、红色旅游 147
第二节 国家公园与国家公园旅游 152
一、国家公园的概念 152
二、国家公园体系的发展过程 153
三、国家公园的管理 157
第三节 生态旅游 161
一、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 161
二、生态旅游资源 165
三、生态旅游目的地 169
参考文献 175
第六章 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 177
第一节 城市旅游 177
一、城市与城市旅游 177
二、城市旅游的吸引力要素 178
第二节 城市游憩商业区 179
一、城市游憩商业区定义 179
二、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功能 179
三、城市游憩商业区旅游吸引力要素 179
第三节 博物馆旅游 184
一、博物馆旅游者定义 184
二、博物馆旅游吸引力要素 184
三、世界博物馆旅游发展 185
四、中国博物馆旅游发展 186
第四节 节事与会展旅游 189
一、节事与会展旅游的特点 189
二、节事与会展旅游的类型 189
三、节事与会展旅游的空间影响 196
第五节 主题公园 198
一、主题公园的概述 198
二、主题公园的发展 200
三、主题公园的区位与空间结构 205
第六节 城市群旅游 209
一、城市群与城市群旅游 209
二、城市群旅游系统结构 212
参考文献 217
第七章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 219
第一节 乡村旅游产生的背景 219
一、国外乡村旅游产生的背景 219
二、中国乡村旅游产生的背景 219
第二节 乡村旅游的定义、特征和类型 220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 220
二、乡村旅游与乡村性 224
三、乡村旅游的类型 227
第三节 传统村镇旅游发展 228
一、传统村镇旅游 228
二、村落的景区化建设 229
第四节 农家乐 231
一、农家乐的定义和特点 231
二、农家乐的发展历程 231
三、农家乐的经营模式 232
第五节 乡村民宿 233
一、乡村民宿的发展 233
二、民宿分类与标准 236
第六节 乡村精品酒店 238
一、精品酒店的定义和特征 238
二、精品酒店的类型 238
第七节 田园综合体 239
一、田园综合体的定义 239
二、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 239
第八节 旅游小镇 242
一、旅游小镇的定义和特点 242
二、旅游小镇的发展过程 243
三、旅游小镇的类型 244
第九节 乡村旅游创新体系 246
一、乡村旅游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247
二、乡村旅游创新体系的构建 247
第十节 典型农产品产业链旅游 251
一、产业链旅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 251
二、典型农产品的产业链旅游 253
第十一节 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 256
一、乡村振兴战略 256
二、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57
参考文献 259
第八章 旅游的经济影响 261
第一节 旅游产业的特征 262
一、战略性 262
二、民生性 265
三、幸福性 266
第二节 旅游就业 266
一、旅游就业的内涵与类型 266
二、旅游就业乘数 266
三、旅游业发展对就业影响 267
第三节 旅游扶贫 269
一、旅游扶贫的角色与作用 270
二、中国的旅游扶贫 271
参考文献 277
第九章 旅游的环境影响 278
第一节 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278
一、独立关系 279
二、共生关系 279
三、冲突关系 279
第二节 旅游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279
一、旅游过程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280
二、旅游对区域环境生物要素的影响 281
三、旅游对区域环境非生物要素的影响 282
第三节 旅游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285
一、旅游与全球气候变化 285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应对 285
参考文献 288
第十章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289
第一节 旅游地居民感知 290
一、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概念 290
二、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特征 291
第二节 旅游与主客交往 293
一、主客交往的概念 293
二、旅游主客交往的影响因素 294
第三节 旅游与文化认同 296
一、文化认同的概念 296
二、旅游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 296
第四节 旅游与文化符号 298
一、旅游建构文化符号的概念 298
二、旅游建构文化符号的特征 298
第五节 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 301
一、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的概念 301
二、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的特征 301
第六节 旅游城市化 304
一、旅游城市化的概念 304
二、旅游城市化的特征 304
第七节 旅游与区域障碍 306
一、区域旅游障碍的概念 306
二、区域旅游障碍的影响因素 306
参考文献 309
第十一章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展望 310
第一节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特征 310
一、跨学科与多视角研究 310
二、学术问题与规范意识 311
三、研究方法创新 311
四、国际学术交流 311
第二节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展望 311
一、构建旅游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体系 311
二、理论研究:新现象、新问题的地理学解释 313
三、应用研究:新问题、新趋势的解释与应对 316
四、方法研究 317
参考文献 318
内容摘要
教材内容通过"篇章形式"展现,共分为四个篇章,分别为:"旅游地理学总论"、"旅游地域系统"、"旅游区域影响"和"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展望"。第一篇章包括:绪论、旅游地理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三部分内容。第二篇章主要从"旅游系统"和"旅游主题研究"的视角展开,主要内容为旅游客源地、旅游通道、旅游目的地、遗产旅游与国家公园、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乡村旅游九个章节。第三篇章主要介绍旅游发展对区域产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影响。第四篇章是对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展望,包括理论、应用和方法三部分内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