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8.43 6.9折 99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彤,王艳君,苏布达 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37823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1203177798

上书时间2024-09-05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1章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概述1

引言1

1.1气象灾害概述1

1.1.1气象灾害的内涵1

1.1.2气象灾害的分类2

1.1.3气象灾害的特点7

1.2气象灾害风险8

1.2.1风险8

1.2.2气象灾害风险三要素及相关概念9

1.3气象灾害风险评估12

1.3.1评估模型与方法12

1.3.2评估流程与步骤14

1.4气象灾害风险管理15

1.4.1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目标15

1.4.2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16

1.4.3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18

1.5知识差距20

参考文献21

第2章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24

引言24

2.1洪涝灾害概述25

2.1.1洪水25

2.1.2洪涝灾害25

2.1.3洪涝灾害风险26

2.2洪涝灾害成灾机制26

2.2.1自然原因26

2.2.2人为原因27

2.3洪涝灾害风险评估28

2.3.1洪涝灾害风险分析28

2.3.2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29

2.3.3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案例30

2.4洪涝灾害风险管理50

2.5知识差距51

参考文献52

第3章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54

引言54

3.1干旱灾害概述54

3.1.1干旱及干旱灾害的定义54

3.1.2干旱类型与指标55

3.1.3干旱灾害主要特征57

3.2干旱形成机理58

3.2.1全球干旱的气候成因58

3.2.2中国干旱形成机理59

3.3干旱演变特征62

3.3.1全球干旱62

3.3.2中国干旱62

3.4干旱灾害风险评估63

3.4.1评估流程64

3.4.2评估方法65

3.4.3全球干旱灾害风险66

3.4.4中国干旱灾害风险评估68

3.5干旱灾害风险管理70

3.6知识差距71

3.6.1复合型干旱事件辨识71

3.6.2区域性干旱事件辨识71

参考文献72

第4章热带气旋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74

引言74

4.1热带气旋灾害概述75

4.1.1热带气旋75

4.1.2热带气旋灾害风险76

4.2热带气旋成灾机制77

4.3热带气旋灾害风险评估80

4.3.1热带气旋灾害风险评估方法80

4.3.2热带气旋灾害风险评估案例83

4.4热带气旋灾害风险管理90

4.5知识差距91

参考文献92

第5章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94

引言94

5.1风暴潮灾害概述96

5.2风暴潮灾害成因和机制96

5.3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案例97

5.3.1风暴潮灾害危险性98

5.3.2风暴潮灾害暴露度101

5.3.3风暴潮灾害脆弱性102

5.3.4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方法103

5.3.5评估案例106

5.4风暴潮灾害风险管理110

5.5知识差距111

参考文献112

第6章龙卷风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114

引言114

6.1龙卷风灾害概述115

6.1.1龙卷风基本定义115

6.1.2龙卷风等级及分类115

6.1.3龙卷风空间分布特征116

6.1.4龙卷风时间分布特征117

6.2龙卷风成灾机制118

6.2.1自然原因118

6.2.2社会因素119

6.3龙卷风灾害风险评估119

6.3.1资料获取119

6.3.2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120

6.3.3龙卷风灾害风险评估案例121

6.4龙卷风灾害风险管理130

6.5知识差距132

参考文献133

第7章高温热浪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136

引言136

7.1高温热浪灾害概述137

7.1.1高温热浪定义137

7.1.2高温预警等级137

7.1.3高温热浪分类138

7.1.4高温热浪危害138

7.2高温热浪成灾机制138

7.2.1高温热浪形成原因138

7.2.2高温热浪其他影响因素140

7.3高温热浪灾害风险评估140

7.3.1高温热浪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路线140

7.3.2评估案例142

7.4高温热浪灾害风险管理146

7.5知识差距148

参考文献149

第8章低温冷冻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151

引言151

8.1低温冷冻灾害概述152

8.1.1低温冷冻灾害的概念152

8.1.2低温冷冻灾害的类型和特点152

8.1.3低温冷冻灾害的影响和损失155

8.2低温冷冻灾害成灾机制157

8.2.1气象相关因素157

8.2.2承灾体冷冻害因素157

8.3低温冷冻灾害风险评估158

8.3.1低温冷冻灾害风险分析158

8.3.2评估技术路线158

8.3.3低温冷冻灾害风险评估案例159

8.4低温冷冻灾害风险管理162

8.5知识差距165

参考文献166

第9章雪灾风险评估与管理168

引言168

9.1雪灾概述169

9.2雪灾影响因素及其成灾机制171

9.2.1雪灾影响因素171

9.2.2成灾机制172

9.3雪灾风险评估173

9.3.1雪灾风险评估技术路线173

9.3.2雪灾风险评估方法173

9.3.3雪灾风险灾害评估案例176

9.4雪灾风险管理180

9.5知识差距182

参考文献183

第10章冰雹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185

引言185

10.1冰雹灾害概述185

10.2冰雹形成机制和时空分布特征186

10.2.1形成机制186

10.2.2空间分布特征187

10.2.3时间变化特征187

10.3冰雹灾害风险评估188

10.3.1冰雹灾害风险评估189

10.3.2冰雹灾害风险评估案例190

10.4冰雹灾害风险管理196

10.4.1冰雹预报预警技术196

10.4.2人工防雹198

10.4.3其他防雹措施198

10.5知识差距198

参考文献199

第11章雾霾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202

引言202

11.1雾霾灾害概述202

11.1.1雾霾预警分类203

11.1.2雾霾灾害地域分布特征204

11.2雾霾灾害成灾机制204

11.2.1雾霾灾害的形成原因204

11.2.2污染物排放来源205

11.3雾霾灾害风险评估205

11.3.1雾霾灾害风险分析205

11.3.2雾霾灾害风险评价方法208

11.3.3雾霾灾害的发生标准209

11.3.4雾霾灾害风险评估案例210

11.4雾霾灾害风险管理212

11.4.1雾霾灾害监测与预警213

11.4.2雾霾灾害的治理措施214

11.5知识差距214

参考文献216

第12章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218

引言218

12.1沙尘暴灾害概述219

12.1.1沙尘暴基本定义219

12.1.2沙尘暴强度及分类219

12.1.3沙尘暴地域分布特征220

12.1.4沙尘暴发生频率224

12.2沙尘暴成灾机制225

12.2.1沙尘暴形成基本条件225

12.2.2沙尘暴其他影响因素226

12.3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估228

12.3.1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路线228

12.3.2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估方法228

12.3.3沙尘暴灾害风险综合评估案例230

12.4沙尘暴灾害风险管理233

12.5知识差距236

参考文献237

第13章降雨诱发滑坡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239

引言239

13.1降雨诱发滑坡灾害概述239

13.1.1降雨诱发滑坡灾害定义239

13.1.2滑坡灾害分类240

13.2滑坡灾害成灾机制242

13.2.1滑坡灾害影响和危害243

13.2.2滑坡灾害影响因素243

13.3滑坡灾害风险评估244

13.3.1危险性评估245

13.3.2暴露度和脆弱性评估246

13.3.3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案例247

13.4滑坡灾害风险管理257

13.5知识差距258

参考文献259

第14章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263

引言263

14.1雷电灾害概述263

14.1.1雷电成因263

14.1.2雷电灾害类型264

14.1.3雷电灾害时间与空间分布265

14.1.4雷电灾害损失266

14.2雷电灾害成灾机制268

14.2.1自然因素268

14.2.2社会因素268

14.3雷电灾害风险评估268

14.3.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重要性268

14.3.2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路线268

14.3.3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269

14.3.4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案例271

14.4雷电灾害风险管理274

14.5知识差距276

参考文献277

术语表278

内容摘要
气象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逐年递增。随着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与风险管理的理念不断提升和改进。本书强调知识性与思想性、基础性与优选性、理论性与应用性的融合,融入多年科研成果理论,系统介绍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国内外近期新进展。全书共14章,首先概述了气象灾害的分类和特点,然后分别介绍了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风暴潮、龙卷风等13类气象灾害。每章均设置知识差距,供读者进一步思考和深入探讨;并配有实际案例,充分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地理学、大气科学和应急管理等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学科及关心气象灾害风险的研究人员以及从事气象灾害减灾防灾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阅读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