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贾志刚原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代所长、研究员。198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获文学硕士学位,导师阿甲、黄克保。1993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沈达人。主要从事戏曲导表演理论、近代戏曲、戏曲美学等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著作、论文300万字,主要学术专著有《迈向现代的古老戏剧》《戏曲体验论》《昆曲表演艺术论》《论戏曲表演的性质》《戏剧理论与批评》,主编《中国近代戏曲史》上中下,合作完成学术专著《中国当代戏曲史》《黄河文化丛书》《中国戏曲表演史论》《新时期文艺主潮论》等。毛小雨1981年起,先后就读于郑州大学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编著出版有《胡连翠导演艺术》、《中国戏曲脸谱艺术》(获重量优选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和国家图书奖提名)。论著有《虚幻与现实之间:元杂剧“神佛道化”戏论稿》《前海剧说》。译著有《漫画汉英语言精华——唐宋诗》《漫画汉英语言精华——唐宋词》《商代文明》《空军战士》《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等。1996—1997年度作为中印两国双边文化交流项目的访问学者赴印度普那大学学习,对印度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王馗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2002年获得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进入文化部艺术司工作;2003年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5年受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历任戏曲研究所昆曲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等。出版专著《偶戏》、《佛教香花:历史变迁中的宗教艺术与地方社会》、《鬼节超度与劝善目连》、《孤山的文人影像——三百年小青热辑事论稿》、《粤剧》、《解行集》、《梅州客家佛教香花音乐研究》(第二作者)、《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续编)•行会文书》(文献整理)等,发表论文、评论四十余篇。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梨园行会与中国戏曲衍生规律——古代梨园会馆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08CB61)等;参与主持中央音乐学院“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中国佛教音乐文化大典》,并担任编委;参与中国艺术研究院《昆曲艺术大典》《昆曲舞台表演文献整理丛刊》等重大集体项目。研究领域以古典戏曲史为基础,兼涉宗教、民俗等学科领域,逐渐形成田野调查与历史考证、古典文献与艺术评论、戏曲艺术与民间社会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目前致力于客家佛教史、戏曲表演体系课题的研究。
目录
001 “乐本体”是一个伪命题 ——兼与董健、施旭升商榷 / 贾志刚 028 “剧诗”说是东西方戏剧文化的结晶 ——兼与施旭升及其他“剧诗”说质疑者商榷 / 毛小雨 051 “前海学派”的戏曲史研究在新世纪以来的意义 ——从董健“脸谱主义”的误断说起 /王 馗 073 “讴”与中国戏曲声腔之演进 /王 馗
内容摘要
这一册《前海学派新论》所选文章分别是《“乐本体”是一个伪命题——兼与董健、施旭升商榷》(作者:贾志刚)、《“剧诗”说是东西方戏剧文化的结晶——兼与施旭升及其他“剧诗”说质疑者商榷》(作者:毛小雨)、《“前海学派”的戏曲史研究在新世纪以来的意义——从董健“脸谱主义”的误断说起》(作者:王馗)。三篇文章的作者都是戏曲研究所的研究员,自然也应被视为“前海学派”中人。而从标题不难看出,三篇文章无一例外,属于辩驳、商榷之文,且有着集中的“对手”——对包括“前海学派”核心人物张庚“剧诗”说在内的若干观点的质疑。以三篇文章重提上述“公案”,并提示读者检索阅读与此三篇有密切针对性的另外三篇,既为记载一段论争,也为戏曲研究展示一个继续研讨的场域。同时,对“前海学派”的学术贡献给予集中阐发,以期引发更多的学术成果于“可商”之中陆续出现。
主编推荐
作为前海学派的理论成果,这几篇文章学术性强,思路严谨,表达清晰,对推动学术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精彩内容
本书为曾经发表在《文艺研究》上的四篇戏曲研究相关的期刊论文的辑录,包括《“乐本体”是一个伪命题——兼与董健、施旭升商榷》《“剧诗”说是东西方戏剧文化的结晶——兼与施旭升及其他“剧诗”说质疑者商榷》《“前海学派”的戏曲史研究在新世纪以来的意义——从董健“脸谱主义”的误断说起》《“讴”与中国戏曲声腔之演进》。可以说都是前海学派的理论成果。这几篇文章学术性强,思路严谨,表达清晰,对推动学术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