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法务管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70.44
6.0折
¥
11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张浩 著
出版社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ISBN9787519705206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1201477866
上书时间2024-09-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张浩,河北辛集人,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特变电工股份公司特聘靠前工程法务专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层次引进人才、特聘专家。河南鼎大律师事务所律师,河南省律师协会涉外法律委员会委员、刑事法律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靠前工程投资、靠前总承包合同、涉外法律。
目录
前言
章国际工程公司的法务队伍建设
节企业法律服务市场现状与构建公司律师制度
第二节国际工程公司法务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未来
第二章国际工程投资的前期法制环境调查
节项目前期法制环境调查的意义与内容
第二节工程项目的法律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三节案例——某总承包商的伊朗法制环境调查
第三章国际工程承包商的联合体合作模式
节国际总承包中联合体的法律关系
第二节联合体协议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联合体运行管理
第四章国际FIDICEPC合同条件
节国际工程法律概说
第二节国际工程建设常见的合同文本
第三节FIDICEPC合同的特征及适用范围
第四节EPC合同条件下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风险
第五节EPC合同条款审核分析
第六节国家的税收对EPC合同的影响
第五章国际EPC合同及相关合同管理
节工程合同管理综述
第二节合同形成阶段管理
第三节合同签订阶段管理
第四节合同履行阶段管理
第五节国际EPC合同及相关合同的变更管理
第六节国际EPC合同及相关合同的关闭管理
第六章国际EPC合同模式下的合同分包管理
节FIDICEPC分包条款与施工分包合同条件
第二节FIDICEPC分包条款与我国分包法律比较
第三节分包商的选择及评估“过程”管理
第七章国际EPC合同模式下的设计管理
节FIDIC银皮书对设计责任的规定
第二节EPC合同模式下与设计相密切的因素
第三节国际工程设计的三则案例
第四节承包商的设计管理
第八章国际EPC合同模式下的采购管理
节银皮书关于采购的规定及其相关法律
第二节国际EPC合同中对采购影响的重要因素
第三节国际采购合同条文评析
第四节国际EPC项目的货运代理风险防控
第九章国际工程保险
节国际工程保险概论
第二节FIDIC银皮书中规定的工程保险
第三节国际EPC合同中的一切工程险
第四节工伤保险与雇主责任险
第五节商业保险管理
第十章国际工程银行保函
节见索即付银行保函的法理关系
第二节国际工程项目保函管理
第三节一则见索即付银行保函“欺诈”案例
第十一章国际工程索赔
节国际工程索赔的法理基础
第二节承包商的索赔管理
第三节EPC+LLIs合同模式下业主采购延误引起的索赔
第四节国际EPC合同中增值税的索赔
第十二章国际工程项目的法律事务管理
节国际工程项目法律事务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律师事务所的外聘与管理
第三节国际工程合同法律纠纷解决方式之一——DAB
第四节国际工程合同法律纠纷解决方式之二——仲裁
第五节国际工程合同法律纠纷解决方式之三——诉讼
第十三章国际承包商的合规管理与腐败治理
节国际承包商的合规管理
第二节国际工程项目腐败治理研究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靠前工程法务管理涉及法学、工程学、管理学等学科,鉴于其复杂性,国内对工程法务管理的研究始终处于摸索阶段。我国的靠前工程法务管理在靠前法律服务市场上竞争力弱,整体水平还不能适应靠前工程发展的需要,更不适应“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靠前工程法务服务的迫切需要。由张浩所著的《靠前工程法务管理》一书贯穿了“两个基本点、一条主线”。一个基本点是法务人员的专业化,另外一个基本点是大型靠前总承项目在机构设置上必须设置独立的法务部。一条主线是指全书贯穿了FIDIC银皮书合同条件的知识要点。本书引用了大量案例,这些案例或者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或者是作为管理者亲身监管过的,相信这些栩栩如生的案例会给读者带来诸多启迪。本书共分十三章,可以分成四部分:关于法务团队建设论述,主要是章;法律管理,主要包括第二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合同管理,主要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保险管理,包括第九章、第十章。靠前法务团队的专业化、职业化、靠前化是本书的基调。本书的写作思路和结构是,对于每一个专题,首先从法学角度进行法理分析,然后再从管理学角度进行管理论述。
本书适用于靠前工程法务人员,涉外律师、学术界、靠前工程人员,也适用于法学、外语、管理学、工程学等学科的广大师生使用。
精彩内容
前言国际工程法务现状是什么?国际工程法务管理的难点在哪里?为什么大家都说工程索赔很难?带着这些疑惑,我在2010年9月开始关注并研究国际工程法务管理,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逐渐写成文章发表。本书的写作是建立在前期发表的20余篇论文基础上的,没有前期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本书的写作,时至2016年10月,不知不觉走过了6个春秋。2016年5月20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意见》,这更坚定了我继续探索国际工程法务的信心与勇气。国际工程法务管理涉及法学、工程学、管理学三大学科,在法学学科下又涉及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民商法、合同法、担保法、保险法等部门法,鉴于国际工程法学的复杂性,国内对工程法学的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传统的“五院四系”法学院校并没有形成一个高层次的国际工程法学研究中心,也没有国际工程法学博士点。现阶段,能够熟练使用外语,通晓国际工程惯例、规则、法律,有着国际工程实践的法律服务人才极度匮乏。国际工程法务管理在国际法律服务市场上竞争力弱,整体水平还不能适应国际工程发展需要,更不适应“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国际工程法务服务的迫切需要。在图书市场上,关于国际工程管理的书籍,可以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形容,其中也不乏有国际工程合同管理的论著,然而时至今日,并没有发现国际工程法务管理方面的专著,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涉外法务领域的一块“短板”。现行的合同管理专著通常并不强调从事合同法律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无论是工程技术人员还是商务人员都在做合同管理,而法务管理特别强调法务人员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国际总承包市场是成熟的市场,有其客观的运行规律和成熟的游戏规则,我国的总承包商应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不要试图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想法,把国内所谓的“成功经验”生搬硬套到国际总承市场上,需深入研究国际知名承包商的法务管理经验。本书命名为《国际工程法务管理》,其特点是贯穿了“两个基本点,一条主线”。一个基本点是法务人员的专业化,即“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业化要求从事国际工程法务人员必须获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另一个基点是大型国际总承项目在机构设置上必须设置独立的法务部。对于我国承包商而言,法务管理重点在于内部管理而不是外部管理,外部管理侧重的是与业主、联合体伙伴、分包商的合同法律关系,对内则侧重法务部与其他职能部门职责的划分。机构设置随意、不科学、职责不清,导致了工作推诿、项目管理混乱。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失利、经营失败,根源就出在法务团队建设环节上。自2010年以后,国际大型工程项目基本上采用了FIDIC EPC合同模式,红皮书模式基本上淡出主流市场,这是国际总承包市场自身选择的结果。因此,一条主线是指全书贯穿了FIDIC银皮书合同条件的知识要点。本书引用了大量案例,这些案例有的是本人亲身经历过的,有的是作为管理者亲身监管过的。以往,我们分析案例时,归结失败的原因时通常归结到承包商这一层级就结束了,而本书进行了深度挖掘,根源在于项目组织结构不合理以及法务人员(尤其是法务主管领导)非专业化造成的。非法务人员在法务岗位上不作为可怕,但乱作为比不作为造成的后果更严重、更可怕,这点从本书所引述的案例中“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些案例的引用并不是批评我们的企业做得不好,所选择的企业都是国内同行业中的佼佼者,而核心要义是通过这些案例来发现我国企业在对外承包中的不足或经常犯的错误,旨在提醒其他承包商需加强法务团队建设,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本书共分十三章,可以分成四部分:关于法务团队建设论述,主要是章;法律管理,主要包括第二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合同管理,主要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保险管理,包括第九章、第十章。法务人才团队建设专业化是首章的主要内容,以后章节法务管理的论述是建立在设置独立的法务部的前提和基础之上的,并进一步厘清法务部在法律、合同、保险与合规管理方面的职责。国际法务团队的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是本书的基调。本书的写作思路和结构是,对于每一个专题,首先从法学角度进行法理分析,其次再从管理学角度进行管理论述。例如,第三章论述的是国际工程承包商的联合体合作模式,节从法学角度分析国际总承包中联合体的法律关系;第二节从法学角度与管理学角度综合论述联合体协议的主要条款;第三节则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联合体运行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再如,关于总承包合同的论述,第四章主要从法学角度论述国际FIDIC EPC合同条件的法理关系,第五章则对相同的主题从管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此外,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均按照这个模式进行论述。法务管理的价值和生命在于法理分析,只有建立在法理分析基础上的法务管理才有实际意义,否则空谈“法律风险防控”则会导致舍本逐末,甚至缘木求鱼。本书在付梓之际,感谢曾经为我发表过文章的各类期刊,主要有《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石油经济》、《管理科技研究》、《国际工程与劳务》、《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石油干部管理学院学报》、《行政与法》、《海峡法学》、《法制与社会》、《中国保险》、《中国经贸》、《中国国情国力》、《建筑经济》、《企业研究》等。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学习并参考了国内外同行们大量的文献,鉴于有些文献已在我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列明,因此,本书不再重新标出,感谢本书和曾经发表的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所有作者,更感谢那些未曾标出的作者。感谢伊朗的KHOSROW TABASSI、FARNAZ GHODOSI、DIVID HEMANTY 三位律师以及巴基斯坦的国际工程合同专家MOHAMMED ISHAQUE,在与他们过去的交流合作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国际工程合同法律知识和法务管理经验,也开拓了视野。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胡晓红教授在百忙之中为此书作序,是对我的极大鼓励和帮助。感谢印度的RUTVIK.PATEL律师,他在繁忙的工作中也为本书作序。同时,感谢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刘雪莲博士、李胜,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的王兵、王朋,他们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给予过帮助。法律本身不是科学,本书中的很多观点,乃本人一家之言,并非通说,存在诸多争议,仍值得商榷。限于本人知识的有限、认识的不足,某些观点论述得尚不准确,衷心地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请随时通过我的电子信箱和我联系:luo999an@126.com;dingdalawyerzh@163.com。2017年7月将迎来我的母校西北政法大学八十年周年华诞,此书作为微薄的礼物奉献给培养了我的母校。张浩2016年10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