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害怕生活(1-5)
  • 我害怕生活(1-5)
  • 我害怕生活(1-5)
  • 我害怕生活(1-5)
  • 我害怕生活(1-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害怕生活(1-5)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8.76 5.2折 26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静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83418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68元

货号1202738840

上书时间2024-09-04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静,剧作家、文学评论家。著有话剧《大先生》《秦国喜剧》,批评随笔集《捕风记》《必须冒犯观众》等。现居北京。

目录
《必须冒犯观众》

《我害怕生活》总序

甲辑

唯有爱与美不想征服,却永能征服

图米纳斯对歌德的“背叛”

关于死亡的不朽之诗

当人想成为神

在这残酷的世界,看一次大师的小憩

《枕头人》:故事的“罪孽”

必须冒犯观众

跟时代较劲的舞台诗

重寻“大写之人”

李六乙的契诃夫

《备忘录》:从0/134到 136/136到n/m......

当“最小成本”是自己时

纪念莎翁的另一种方式

……

《捕风记》

 《王小波的遗产》

《致你》

 《戎夷之衣》

内容摘要
本套书集结了话剧剧本、批评随笔、文学评论、小说及诗歌,合计七十余万字,呈现了李静1995年至2022年期间的创作: “有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历了漫长的贫乏与胆怯,却在断断续续挣扎不休的写作里,看见了一丝亮光” 《必须冒犯观众》收录了李静二十五年间关于文学、戏剧、电影、泛文化现象的批评随笔和自己所写《大先生》《秦国喜剧》等几部戏剧作品的创作谈。此书曾于2014年出版,此次新版,撤去了若干旧作、增加了1997—2003年和2014—2022年间写作的二十余篇文章,并按论域重新编排。 《捕风记》收入了李静对十四位戏剧家、作家和批评家的集中论述。此书曾于2011年出版,此次再版,有增有删,所论者为:契诃夫,彼得•汉德克,林兆华,过士行,朱西甯,木心,莫言,王小妮,止庵,林白,王安忆,贾平凹,林贤治,郭宏安。 《王小波的遗产》是李静关于作家王小波的评论与回忆文章的结集,断续写于1995年至2022年。最近一篇《海绵记》写于2022年4月,是预防遗忘的细节记忆与片段反思。中间各篇,写于不同的年份,显现出对他不同程度的理解。总成一书,以纪念王小波给中国文学带来的解放性的笑声,以表达作者对他文学遗产的感激之情。 《致你》是李静的私人创作集,写于1996年到2021年,包括从未发表的诗歌,以及一些散文和短篇小说,首次结集出版。 《戎夷之衣》是李静完成于2021年的话剧剧本,借《吕氏春秋》里的一个故事,叩问人心中的光与暗。

主编推荐
★ 剧作家、文学评论家李静五册新书合集推出,有批评随笔(《必须冒犯观众(新版)》)、作家作品专论长文(《捕风记(新版)》)、回忆评论作家的专书(《王小波的遗产》)、个人诗文随笔结集《致你》和戏剧剧本《戎夷之衣》,合计七十余万字,完整呈现一位创作者的写作历程和体例丰富的文学读本,让读者能在一套书中尝试进入风格不同的写作、领略文学的整体魅力。

★ 了解近三十年(1995—2022)中国当代文学和戏剧创作的不错路径,看到这个时代重要的作家与不可错过的戏剧家:彼得•汉德克、林兆华、木心、莫言、止庵、林白、王安忆、贾平凹、过士行……

★ 在一个文学评论家的直言不讳中锚定批评的价值,倾听文学与今天的“对话”——在中国当代文艺愈发被人诟病为利益切割所的今天,在当今知识阶层中间,批判性话语已成为最受批判的话语,但“唯有毫不妥协地冒犯观众的积习,艺术才能长进其自身”。从对自己影响至深的鲁迅、王小波,到莫言、木心、王安忆等当代文学目前的重要作家,李静在《必须冒犯观众》和《捕风记》中对他们的创作进行了严谨深入且不失犀利的评论。“如果没人敢从精神上批判地正视自己的恐惧经验,我们也就永远无法走出这种恐惧。”

★ 追随一个文学评论者走上戏剧创作的脚步,感知戏剧的魅力,在舞台上直面这个时代最本质、最疼痛的问题与冲突,寻回读者、观众的心——戏剧是一种最有攻击性也最能凝聚爱的灵魂对话:图米纳斯“背叛”歌德,契诃夫揭示“人类灵魂惰力”,麦克多纳写整个人类犯罪与受罪的缩影……从评析彼得•汉德克、林兆华、过士行等人的戏剧,到自己创作的剧本《戎夷之衣》,李静通过戏剧分享自己对当下时代的感受与反思,直面这时代最本质、最疼痛的社会问题与精神冲突。

★ 带你认识王小波——一位给中国文学带来解放性的笑声的作家。《王小波的遗产》是李静关于作家王小波的评论与回忆文章的结集,断续写于1995年至2022年。她在书中亲口招认了自己的文学渊源,坦言自己的师承——“我的第一位文学老师,就是他”。作为一位特立独行的中国知识分子,他的“智慧”与“有趣”超越中国文化反智传统的边界,为后来的写作者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文学空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