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近代中国"国民外交"的渊源流变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72.05 5.6折 12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曾荣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33864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1202497857

上书时间2024-09-04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代序:华洋变形的不同世界

绪论

第一章“国民外交”的渊源与生成

第一节“国民外交”思想进入中国

一、“国民外交”初入中国

二、“国民外交”的本意及影响

第二节拒俄运动与中国“国民外交”的生成

一、从“无国民之国”到国民思想的鼓动

二、“国民”参与“外交”的尝试

三、中国“国民外交”的出现

第三节拒法运动前后的“学生社会”

一、拒法运动的缘起

二、张园集会的发端

三、“学生社会”与排外运动

第二章“文明排外”与国民参与外交

第一节周生有案与“文明排外”

一、周生有案的发生

二、绅商与知识阶层参与交涉

三、“文明排外”与周生有案的了结

第二节抵制美货运动前后的“文明排外”

一、“合大群”、“结团体”、“保利权”

二、文明抵制美货的倡导与发动

三、“外交之本体实在国民”

第三节上海会审公堂案与“文明排外”

一、案发后民众团体的应对

二、争取权势与借重舆论

第三章预备立宪与国民外交

第一节南昌教案前后的立宪与“国民外交”

一、预备立宪“大有关系于外交”

二、“启民智”与“保利权”之议

三、预备立宪与“开国民外交之常识”

第二节江浙铁路风潮与“立宪的国民之外交”

一、议废路约前后的立宪与国民参与外交

二、拒款运动与“国民的外交之时代”的到来

三、代表入京之议与“立宪的国民之外交”

四、舍“国家的外交”而为“国民的外交”

第三节二辰丸案前后的国民外交与政府外交

一、二辰丸案的发端与中外交涉

二、第一次抵制日货运动前后的国民外交

三、“使政府的外交变而为国民的外交”

第四节谘议局、资政院与国民外交

一、“开国会”以行“国民外交”之议

二、谘议局与外交议案

三、清末议员参与外交的困境和结局

第四章政党、政治与国民外交

第一节从“主体”到“后盾”

一、清末国民外交的“主体”地位

二、民初国民外交的“后盾”趋向

三、国民外交宗旨的演变

第二节政党、政治与国民外交

一、政党与外交关系之议

二、政党下的国民外交

三、政党、政治与国民外交的复杂面相

第三节国民外交团体与列强承认民国政府交涉

一、列强承认问题的提出

二、国民外交团体的成立

三、国民外交团体的活动及影响

第五章重心转移与对内趋向

第一节从“利权”到“主权”

一、“二十一条”交涉与国民外交重心转移

二、中日国民外交团体“相抵抗”局面

三、反日运动前后的国民外交

第二节“由无后援而进于有后援”

一、对德抗议前后的国内外形势

二、对德绝交声中的国民外交团体

三、国民外交后援会与对德宣战之争

第三节对内趋向与国民外交协会的出现

一、“对外”与“对内”的考量

二、“对内监督”功能的强化

三、国民外交协会的出现及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20世纪初年,发源于西方国家的“国民外交”概念经由日本进入中国。“国民外交”实质是一种民间外交。近代国人因应于内忧外患的时局,出现了由中等社会发动和引导、以广大下层民众为核心力量的国民参与外交运动。本书中讨论的“国民外交”并非是“国民”与“外交”的简单相加,而是有着深刻的国内外历史动因。本书通过对近代国人认识、阐述与演绎“国民外交”的历时性考察,揭示外来“国民外交”的本意和基本内涵,通过厘清中国“国民外交”的渊源脉络,进而揭示近代国人接受外来思想观念时,如何以本国国情为基础,改造外来概念,调适自我观念,从而在思想和行动上,诠释不同时期“国民外交”的具体涵义。借以厘清清末民初中国“国民外交”的渊源与流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