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三畏在东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卫三畏在东亚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46.65 6.4折 22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陶德民 编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89236

出版时间2016-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228元

货号1201541470

上书时间2024-09-04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卫三畏在东亚——美日所藏资料选编(卷上)》目录:
卷首
图1卫三畏肖像
图2卫三畏墓碑
图31854年《美日和亲条约》汉文本首页
图41854年《琉美条约》最后部分
图5蒲安臣使团合影(中间站立者为蒲氏)
图6—1卫三畏赠北海道松前藩官员扇面
图6—2扇面左侧题辞卫三畏手书英文及罗森手书落款
图7罗森手抄本吉田松阴下田狱中投诉状
图8—1教堂(Battell Chapel)彩色纪念玻璃上的《论语》字句
图8—2彩色纪念玻璃下部的文字
图9美国圣经协会会长纪念油画
附:美国圣经协会会长纪念油画由来说明
第1部分会员证书与自传
1.1会员证书
1.1.1美国地理统计学会(1864)
1.1.2皇家亚洲学会北华分会(1865)
1.1.3加州科学院(1873)
1.1.4康州艺术科学院(1877)
1.1.5美国圣经协会会长当选贺信(1881)
1.2自传
1.2.1卫三畏手稿本
1.2.2教务杂志刊本The Chinese Recorder/June1889
1.2.3中文译本
1.3《美国人名辞典历史卷》辞条:卫三畏卫斐列
第2部分鸦片战争前后
图像部分
图1MACAO FROM PENHA HILL
图2JESUIT CONVENT,MACAO
图3CHINNESE TEMPLE MACAO
图4澳门的新教传教士墓地
图5VIEW OF HONG—KONG FROM EAST POINT
图6FISH MARKET CANTON
图7美国领事馆与上海港
图8伯驾与郭士腊的肖像
图9澳门街景
图10《望厦条约》签订处
文献部分
2.1《中国丛报》所刊卫三畏文章清单
2.1.1《中国丛报》第20卷第4号《瀛寰志略》介绍
2.2卫三畏与其兄W.F.Williams来往信件清单
2.3报刊文章与晚年讲座的清单
2.4卫三畏论“1840年以前的广州”
2.5马礼逊教育会组建倡议书
2.6马礼逊号事件始末
2.7卫三畏致美部会秘书安德逊信件
2.8美方要求一体均沾照会草稿(1842年)及中方
回复美方照会信函(1843年)
第3部分远征琉球与日本
(1)琉球
图像部分
图1被理将军肖像
图2琉球海图 日译版《远征记》
图3NAPHA FROM THE SEA 同上
图4ANCIENT CASTLE OF NA—GA—GUS KO,LEW CHEW 同上
图5MARKET PLACE AT NAPHA 同上
图6琉球的坟墓 同上
图7REGENT OF LEW CHEW 同上
图8COURTNTERPRETER SHIN LEW CHEW 同上
图9CHIEF MAGISTRATE OF NAPHA LEW CHEW 同上
图10COM.PERRYS VISIT TO SHUI,LEW CHEW 同上
图11RECEPTION AT THE CASTLE OF SHUI 同上
图12献身子琉球传教的伯德龄 山口泶铁
文献部分
3.1.1被理提督致琉球王国大臣照会及其日译耶鲁档案
3.1.2被理提督致郑长烈地方官照会(咸丰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同上
3.1.3大臣尚大谟致被理提督回函(咸丰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同上
3.1.4大臣尚大谟致被理提督回函(咸丰三年四月二十八日)同上
3.1.5被理提督致大臣尚大谟(咸丰三年五月一日)同上
3.1.6大臣尚宏勳等致被理提督回函(咸丰三年五月二十四日)同上
3.1.7被理提督致大臣尚宏勳照会(咸丰三年六月二十二日)同上
3.1.8被理提督致中山府大臣照会(甲寅年正月初八日)同上
3.1.9大臣尚宏勳等致美方回函(咸丰四年正月初八日)同上
3.1.10被理提督致中山府大臣照会(甲寅年正月初四日)同上
3.1.11大臣尚宏勳等致被理提督回函(咸丰四年正月初五日)同上
3.1.12被理提督致琉方照会同上
3.1.13那霸地方官毛玉麟致美方回函(咸丰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同上
3.1.14大臣尚宏勳致美方回函(咸丰四年五月十九日)同上
3.1.15被理提督致中山府大臣公函(甲寅年六月十七日)同上
3.1.16大臣尚宏勳等致美方公函(咸丰四年六月十六日)同上
3.1.17琉球国美国条约书(咸丰四年六月十七日)外交史料木
(2)横滨
图像部分
图1FIRST LANDING AT GORAHAMA 日译版《远征记》
图2DELIVERY OF THE PRESIDENTS LETTER 同上
图3COMMO PERRY MEETING THEIMPERIAL COMMISSIONERS ATYOKUHAMA同上
图4CHIEF INTERPRETER MORYAMO YENOSKI AND TAKO JURO INTERPRETER同上
图5TATSNOSKI,SECOND INTERPRETER 同上
图6WRESTLERS AT YOKUHAMA 同上
图7DELIVERING OF THE AMERICAN PRESENTS AT YOKUHAMA 同上167
图8DINNER CIVEN TO THE JAPANESE COMMISSIONERS ON
BOARD U.S.S.F.POWHATAN 同上
图9幕府交涉人员画押耶鲁档案
图10日琉统治者及交涉人员家纹日译版《远征记>
图11平山省斋(谦二郎)肖像东大史料
图12平山谦二郎手书耶鲁档案
图13米国使节被理提督来朝图绘樋畑雪湖·樋烟翁辅
图14卫三畏日记(1853年7月14日)耶鲁档案
图15卫三畏日记(1853年7月15日)同上
图16采于下田的植物标本同上
图17被理将军的名片同上
图18孔夫子像并谶佐久同象山
图19书幅“东洋道德西洋艺术”同上
图20省鲁录中语同上
图21象山先生显彰碑真田宝物馆
文献部分
3.2.1《日美和亲条约》
3.2.1.1汉文本NARA
3.2.1.2卫三畏日记所附罗森稿本耶鲁档案
3.2.1.3日文本NARA
3.2.1.4英文本同上
3.2.1.5荷兰文本同上
3.2.1.6日美互赠礼物清单耶鲁档案
3.2.2罗森日本日记
3.2.2.1《遐迩贯珍》本《遐通贯珍の研究》
3.2.2.2《大日本古文书》本东大史料
3.2.2—3《走向世界丛书》>本王晓秋
3.2.2.4《被理将军日本远征记》收录本(英文及日译对照)日译本《远征记》
3.2.3《满清纪事》関西大学增田文库本
3.2.4《有所不为斋杂录》所收<治安策>及<满清记事>
日本国会图书馆
3.2.5香港开埠初期文教工作者罗向乔事迹述释罗香林
3.2.6罗森相关资料斯波羲信
3.2.7平山省斋先生墓表东大史料
3.2.8平山省斋遗稿(开首部分)东大史料
……
(3)下田
(4)箱馆
第4部分天津缔约与北京驻节
第5部分耶鲁执教及身后哀荣
附录一裨治文相关资料
附录二卫三畏家族文书目录
附录三 编者相关论文及《每日新闻》报道
后记
《卫三畏在东亚——美日所藏资料选编(卷下)》

内容摘要
《卫三畏在东亚:美日所藏资料选编》是卫三畏在东亚的活动资料汇编,编者陶德民从耶鲁大学档案馆里复制出来,进行分类梳理汇编,是研究卫三畏的珍贵一手资料。

精彩内容
主编序言

陶德民  张西平  吴志良

2008 年8 月8 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当天,新落成的美国驻华使馆举行了剪彩仪式。美国国务院历史文献办公室为此发行了纪念图册,题为《共同走过的日子——美中交往两百年》,其中把1833 年抵达广州的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 1812—1884) 称扬为美国“来华传教人”,虽然他并非是个来到中国的美国传教士。图册对卫三畏在促进美中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方面所作的贡献作了这样的概括和评价:“传教士成为介绍中国社会与文化的重要信息来源,因为他们与大部分来华经商的外国人不一样,这些传教士学习了中文。例如,美国传教士卫三畏就会说流利的广东话和日语。他曾参与编辑英文期刊《中国丛报》,供西方传教士及时了解中国的*动态,方便在美国的读者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卫三畏还编辑出版了《汉英拼音字典》(即《汉英韵府》——序者)和分为上下两卷的历史巨著《中国总论》。时至今日,他依然被认可为对19 世纪的中国生活认识得最为精透的观察家。”

图册中也提到“蒲安臣于1862 年成为个常驻北京的美国代表,在促进中国的靠前关系上扮演了更为积极的角色。蒲安臣迅速结识了一批清政府的主要改革派官员,其中就包括咸丰皇帝的弟弟,设立了中国个外务部(应为各国事务衙门—序者)的恭亲王奕訢,”以及他1867 年辞去驻华公使后作为清朝使节率团访问欧美,与当时的美国国务卿签订《蒲安臣条约》一事。“该条约扩展了中美两国的往来领域。条约规定,两国人民享有在彼此国家游历、居住的互惠权,并可入对方官学;中国领事在美国口岸享有接近的外交权利;鼓励华工移民美国;美国政府支持中国的领土主权。”其实,蒲安臣的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及其维护正义的外交主张,与当时担任使馆秘书兼翻译的卫三畏的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卫三畏的儿子卫斐列后来倾注极大热忱为蒲安臣撰写传记,其重要原因之一也在于此。

今天,当我们出版这部文集以纪念卫三畏诞辰200 周年,并重新探讨其经历和成就之际,有必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卫三畏一生所体现的诸多志趣和倾向之中,什么是值得我们加以特别关注的呢? 虽然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多数人恐怕都不会对以下见解持有异议,即卫三畏在对华态度上所发生的“从教化到对话”的某种转变可以说是他留给后世的最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而这恰恰可以从耶鲁大学校园里留存至今的两件文物上得到印证。(节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