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6.45 5.5折 ¥ 66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古继红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328593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6元
货号1202653962
上书时间2024-09-0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具体表现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生活节奏及心理情感,健康意识与医疗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因而对养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书于2000 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 81 篇。《内经》不仅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框架,为中医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治提供理论指导,还蕴含了丰富的养生思想,其记载的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生长壮老已是生命的必然过程,《内经》系统而深入地诠释了这一生命规律,对生命及疾病的认识,体现了一种全方位的“自然-生物 -心理-社会”的综合医学模式。因此在现今全民养生的热潮中,重新审视《内经》的生命观,对指导人们积极有效地养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 《内经》的生命观
《内经》认为新生命的形成,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人始生,先成精”。并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出男子以 8 岁、女子以 7 岁为一个生理阶段的递变规律,论述了人生命历程各阶段的生理变化特点及外貌特征的变化,在性别上的生理、病理差异。这种女性以七、男性以八为生长发育的基数的观点,源于古代医家对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规律的实际观察总结,基本符合各自的生长发育及生殖规律。
衰老是各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内经》中没有明确提出衰老的概念,但已认识到衰老是随年龄增长,到成熟期以后出现的生理性退化,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过程。《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有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而另一些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就是养生不当所致。该篇通过古今不同养生方法和后果的对照,讨论了影响健康长寿的各种因素,如情志过激、饮食不节、劳逸失常等均可加快人体的衰老。可见,尽管衰老不可抗拒,但由于养生方法不同,人类衰老的过程有很大区别。
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内经》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强调天地合气是自然界万物产生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命形成的自然因素,人依赖自然而生存。因而《内经》认识生命规律,既关注人类自身,也重视人类生存时空的大环境,这一整体恒动的自然观贯穿中医学的全部内容,指导着中医养生和治病。
二、 《内经》的疾病观
《内经》的疾病观建立在对生命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认为“生病起于过用”。一方面,生活环境及人类自身行为的改变可以导致疾病产生。《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对这一观点有精辟的论述“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和四时是在天地阴阳作用下形成的气候变化,孕育着天地间万物的生长收藏规律,也是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情志是生命活动的正常表现之一,饮食五味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本,劳动是人类进化的手段,可见六气、情志、饮食等都是与人类生存、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四时六气的太过与不及,则成为六淫病因。情志、饮食、劳倦、起居等超越人体正常范围,可使脏腑发生损伤,生理功能、心理活动遭受破坏,成为内伤致病因素,导致疾病的产生。
另一方面,“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人体正气的强弱对发病的影响。《内经》提出“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也”,说明疾病的发生与个体体质与先天禀赋密切相关。
因此《内经》认为预防疾病必须顺应自然规律,调节情志及生活起居等各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养生理论。
三、 《内经》养生学说的指导思想——顺应自然
养生理论是《内经》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经》不仅有专论养生的篇章,如《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天年》等,其他各篇之中也散见有诸多关于养生的内容。综观《内经》关于养生的论述,根本的指导思想在于“法于阴阳”。因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有云:“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张景岳解释说:“天,阳也;地,阴也;阴精阳气,合而成人。”可见《内经》认为人是由自然界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滋生而成,人的生命与自然界息息相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气通天”的观点,指出养生的根本在于顺应自然。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四时气候、昼夜变化相应的生理节律。有了四时阴阳之气的消长转化,才有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节律及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如果不顺应四时变化,就会使人的生理节律遭到破坏,削弱人体的正气,招致外邪入侵。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强调要适应自然变化,避免外邪侵袭。《灵枢•本神》也提出了“顺四时而适寒暑”,就是强调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四、 《内经》的养生原则和方法《内经》认为,养生只有达到神与形俱,才能却老全形。由于“生气通天”,“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因此不管养形还是养神,《内经》都以“顺应自然”为原则,并提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
(一) 养形方法
1. 顺应四时,起居有常
《灵枢•本神》中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根据气候变化来调节阴阳。《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也提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则提出了顺应四时调节阴阳的总原则,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并具体阐述了养生的方法。如春夏二季阳气主令,所以春季起居应该晚睡早起,夏季晚睡早起,使人体的阳气得生得长;秋冬二季阴气主令,秋季应早睡早起,冬季早睡晚起,注意避寒,使人体阳气得收得藏。至于外来的致病因素,《素问•上古天真论》明确指出了“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观点,《灵枢•岁露论》也指出易为“贼风所伤”的“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三时,须及时避开。
《内经》“起居有常”的养生方法,就是告诫人们顺从生命节律,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协调统一,保证身体健康。
2. 谨和五味,长有天命
《内经》主张“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当今社会由于饮食不当、营养过剩所致的肥胖症、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呈不断上升的发病趋势,表明我们在合理饮食方面还存在一定误区。《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五味可以滋养五脏,也可能损害五脏,并且论述了饮食五味偏嗜伤人的病理和证候,如过食酸味,不仅损害肝,还会导致脾气的损伤。《素问•宣明五气》对饮食五味所禁有详尽的描述,“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内经》还讨论了五味各走其所喜及五味相胜的规律,这种“五味入五脏理论”为后世药物归经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也是后世中医饮食养生的理论渊源。
此外,《内经》其他篇章也提出饮食要有节制,宜清淡,如不注意饮食调摄,则“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素问•上古天真论》则明确指出“以酒为浆”“醉以入房”为养生之大忌,因此应该“谨和五味”,才能“长有天命”。
3.劳逸适度,积精全神
劳倦也是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包括形劳、神劳和房劳。《素问•宣明五气》对“劳”的病机进行了阐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行、久视、久卧等皆劳逸失调或动体、动脑不当,日久损伤气血形体及内脏。现代社会常见的肥胖症发病原因虽然大多与营养不当有关,但也包括劳逸失调、体力活动过少等原因。房劳能够耗伤肾精,“精者,身之本也”,肾藏先天之精,依靠后天滋养补充,与人体生长壮老关系至为密切,所以说饮食男女,贵在节而有度。
(二) 养神方法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如果情绪变化太过或不及,超过人体的常度,则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导致躯体病变。《灵枢•百病始生》就有类似的论述“喜怒不节则伤脏”。《素问•举痛论》等篇章则详细描述了“喜则气缓”“喜伤心”……“悲则气消”“忧伤肺”;“恐则气下”“恐伤肾”等的病机及证候。关于精神调摄,《素问•上古天真论》有非常精辟的论述,“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认为人应保持心境的平和,不要为外物所累。将恬淡虚无、志闲少欲作为性情调和的关键。
另外“四气调神,形神共养”也是重要的调神方法。阴阳四时的交替变化,对人的心理及精神活动都会产生影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强调顺时调神,并提出了具体方法,“春三月……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以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和阴阳消长的自然规律。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总之,《内经》从天人相应的角度出发,指出养生的根本原则在于顺应自然,强调自身与自然、社会的统一,高度重视精神情志的自我调节。
《内经》还明确地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强调“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不同层次。正因为如此,本书对《内经》中关于养生的内容进行原文翻译时,所选篇章涉及面就不仅仅局限于养生的内容,更多的原文包括《内经》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防治疾病的原则等。希望通过对这些原文的阅读,真正了解《内经》关于养生的实质内涵,认识到《内经》的养生方法不完全是依靠食用某种药物,进行某种运动,而是一项关乎自然、社会、人体自身的系统工程,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尽管经历了二千多年,但它的基本内涵并没有完全改变,因此对当今重视养生,保证形神健全,享受自然赋予的寿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编者
2021 年 8 月
本书系《中医养生经典白话解丛书》之一。书中精选《黄帝内经》中论述阴阳、脏腑、情志、摄养等与养生有密切关系的篇章,进行白话译解。力求译文准确,贴切原旨。本书译文亦吸收学术界对《黄帝内经》的研究成果,力求准确理解与通俗表达相结合,体现学术性与普及性统一。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是一本易学易懂的养生白话读本。
古继红
——医学博士。199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内经》教学、科研及中医临床工作20多年,主讲《内经》、中医运气学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内经》病证、养生及五运六气理论。先后主持并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主编著作《内经临床精要》及《内经讲记》2部,参编国家规划教材《内经选读》、《中医基础理论专论》及《中医运气学》等8部,发表论文30余篇。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节选)/2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8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节选)/14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21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节选)/27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节选)/38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节选)/39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节选)/41
五脏生成篇第十(节选)/43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47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节选)/49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节选)/51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节选)/53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节选)/54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节选)/58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节选)/59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节选)/63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节选)/64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节选)/66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节选)/73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节选)/76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节选)/78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节选)/82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节选)/86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节选)/88
热论篇第三十一(节选)/91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节选)/92
咳论篇第三十八(节选)/93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节选)/95
腹中论篇第四十(节选)/98
风论篇第四十二(节选)/100
痹论篇第四十三(节选)/102
厥论篇第四十五(节选)/105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节选)/107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节选)/108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节选)/110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节选)/113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节选)/115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节选)/117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节选)/123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节选)/124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节选)/127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节选)/129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遗篇)(节选)/130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节选)/131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节选)134/
寿夭刚柔第六(节选)/138
本神第八(节选)/140
经脉第十(节选)/143
脉度第十七(节选)/144
营卫生会第十八(节选)/145
口问第二十八(节选)/148
师传第二十九(节选)/151
决气第三十/155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158
海论第三十三(节选)/160
五乱第三十四(节选)/163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164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节选)/167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节选)/169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172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176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节选)/178
五变第四十六(节选)/181
本脏第四十七/185
五色第四十九(节选)/194
论勇第五十/199
卫气第五十二(节选)/203
论痛第五十三/206
天年第五十四/208
逆顺第五十五/212
五味第五十六(节选)/214
贼风第五十八/218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节选)/220
五味论第六十三(节选)/223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节选)/225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节选)/230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节选)/232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节选)/236
邪客第七十一(节选)/238
通天第七十二(节选)/241
官能第七十三(节选)/244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节选)/246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节选)/247
九针论第七十八(节选)/248
岁露论第七十九(节选)/250
大惑论第八十(节选)/253
★《黄帝内经》为中医理论奠基之作,也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渊薮。
★本书选择《黄帝内经》中论述阴阳、脏腑、情志、摄养等与养生有密切关系的篇章,进行白话译解。力求译文准确,贴切原旨;
★本书选择以《素问》顾从德本和《灵枢》赵府居镜堂本为底本,版本精良,真实可靠;
★本书译文吸收学术界对《黄帝内经》的研究成果,力求准确理解与通俗表达,体现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统一。
★本书系以古代经典为依据,传播正确和系统的养生理念的通俗养生读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