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与地区生产率增进:理论分析及中国经验实证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0.43
5.9折
¥
6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赵婷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39858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2125497
上书时间2024-09-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章 导论
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框架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产业集聚与地区生产率增进:文献综述
节 集聚与生产率:三个理论视野
第二节 外部性视野的研究
第三节 城市经济学视野的研究
一 城市总成本-总收益与城市最优规模模型
二 中间品部门与城市最优规模模型
三 动态城市最优规模分布模型
第四节 新经济地理学视野的研究
一 中心-外围模型
二 垂直关联模型
三 游走型劳动力模型
四 游走型资本模型
五 异质性企业集聚模型
六 新经济地理增长模型(NEGG模型)
第五节 产业集聚与生产率:实证研究
一 产业集聚、规模效应与生产率
二 产业集聚、外部性与生产率
三 产业集聚、密度效应与生产率
第六节 聚焦中国的研究
第七节 简要述评
第三章 产业集聚与地区生产率增进:机理分析及实证路径设计
节 产业集聚-地区生产率增进:主要机制及彼此关系
一 产业集聚促进地区生产率增进的主要机制
二 各个机制间的关联分析:基于C-D生产函数视点
第二节 集聚的投入要素形成与要素改善系统
一 物质资本深化机制
二 人力资本积累机制
第三节 集聚的生产函数改善系统
一 技术进步机制
二 市场效率改善机制
第四节 集聚的空间外部性系统
一 外部规模经济机制
二 动态外部性机制
第五节 产业集聚-地区生产率增进:实证路径设计
一 系统一与系统二之综合视野的实证路径
二 空间外部性视野的实证路径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产业集聚与地区生产率增进:一个综合机理视点的实证
节 地区生产率变化:省域层面的分解
一 指标选取与分解方法说明
二 各地区劳动生产率分解结果
第二节 计量模型、变量处理与估计方法
一 计量模型构建
二 变量处理与估计方法
第三节 产业集聚与地区生产率增进:省域经济层面的实证检验
一 总体样本的检验
二 分地区样本的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业集聚与地区生产率增进:两个外部性视点的实证
节 外部规模经济视点:基于东部沿海数据的实证检验
一 东部沿海地区代表性产业效率变化趋势分析
二 地区产业集聚规模与代表性产业生产率相关性分析
三 计量模型构建
四 检验结果及讨论
第二节 动态外部性视点:基于三大直辖市数据的实证检验
一 计量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
二 基于北京数据的分析
三 基于上海数据的分析
四 基于天津数据的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政策启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现实政策启示
第三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摘要
集聚与地区生产率增进一直是空间经济学中的经典且热门的研究议题,本书围绕该议题展开理论与实证研究。首先梳理出产业集聚促进地区生产率增进的六大机制,继而按照经典投入-产出分析框架,将上述机制归入三个机理系统,分别为投入要素形成与要素改善系统、生产函数改善系统,以及空间外部性系统。这三个机理系统之间既严格有别又彼此紧密关联。本书以理论分析为基础,综合考虑中国区域经济多层次特征,对相关命题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产业集聚对区域的生产率增进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物质资本深化和市场效率改善两个机制是集聚借以提升地区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技术进步机制与人力资本形成及积累机制的效应则不明显。制造业集聚规模与代表性集聚产业效率之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形关系,大都市地区制造业发展更多得益于专业化集聚经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