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与煤质分析(第2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0.84
4.6折
¥
45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解维伟编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486303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2194648
上书时间2024-09-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1煤的生成1.1成煤物质1.1.1成煤的原始物质1.1.2植物的有机族组成1.1.3煤的种类和外表特征1.2成煤环境1.2.1泥炭沼泽的形成1.2.2泥炭沼泽的类型1.3成煤作用过程1.3.1泥炭化阶段1.3.2煤化阶段1.4主要成煤期与主要煤田1.4.1影响成煤期的主要因素1.4.2主要聚煤期和主要煤田1.5煤层气1.5.1煤层气的定义与成因1.5.2煤层气的特性1.5.3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1.5.4煤层气的主要用途2基础煤岩学2.1宏观煤岩组成2.1.1宏观煤岩成分2.1.2烟煤宏观煤岩类型2.1.3褐煤宏观煤岩类型2.2煤的显微组分2.2.1煤的有机显微组分2.2.2煤的无机显微组分2.2.3显微煤岩组分分类2.3煤岩学的研究方法2.3.1煤岩显微组分的分离和富集2.3.2煤岩分析样品的制备2.3.3煤岩显微组分的反射率2.3.4煤岩组分的定量方法2.4煤岩学在煤炭加工利用中的应用2.4.1煤岩学在选煤中的应用2.4.2煤岩学在煤炭焦化中的应用2.4.3煤岩学在煤炭加氢液化中的应用3煤的结构3.1煤的大分子结构3.1.1煤大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3.1.2煤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的核3.1.3基本结构单元的官能团和烷基侧链3.1.4链接基本结构单元的桥键3.1.5煤中的低分子化合物3.1.6煤分子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3.2煤的结构模型3.2.1煤的化学结构模型3.2.2煤的物理结构模型3.2.3煤结构的综合模型3.3煤结构的研究方法3.3.1物理研究法3.3.2化学研究法3.3.3物理化学研究法3.3.4计算化学方法4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4.1工业分析4.1.1煤中的水分及其测定4.1.2煤中矿物质及灰分的测定4.1.3煤的挥发分及其测定4.1.4固定碳含量的计算4.1.5各种煤的工业分析指标范围4.2煤的灰成分分析4.3元素分析4.3.1煤的元素组成4.3.2煤中碳、氢含量的测定4.3.3煤中氮含量的测定4.3.4煤中硫的测定4.3.5煤中氧含量的计算4.3.6煤中微量元素4.3.7煤中有害元素4.4煤中有机质的族组成4.4.1煤有机质族组成的概念4.4.2抽提溶剂和抽提方法4.4.3煤的常规抽提4.4.4煤的特殊抽提4.4.5煤的超临界抽提4.5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与基准换算4.5.1煤质指标及基准的表示方法4.5.2煤质分析结果的基准换算5煤的一般性质5.1煤的物理性质5.1.1煤的密度5.1.2煤的硬度5.1.3煤的磁性质5.1.4煤的电性质5.1.5煤的光学性质5.1.6煤的热性质5.2煤的物理化学性质5.2.1煤的润湿性5.2.2煤的润湿热5.2.3煤的孔和比表面积5.3煤的化学性质5.3.1煤的氧化性质5.3.2煤的加氢5.3.3煤的磺化5.3.4煤的其他化学性质6煤的工艺性质6.1煤的发热量测定及其计算6.1.1发热量的测定6.1.2弹筒发热量的校正6.1.3煤的发热量的影响因素6.1.4煤发热量的估算6.1.5发热量各种基准间的换算6.2煤的热解和黏结成焦性质6.2.1煤的热解6.2.2煤的黏结与成焦机理6.3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及其评定方法6.3.1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6.3.2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的评定方法6.3.3煤的各种黏结性、结焦性指标之间的关系6.4煤的气化与燃烧工艺性质6.4.1煤灰熔融性6.4.2煤的结渣性6.4.3气化反应性6.4.4煤的着火性能6.5煤的机械加工性质6.5.1煤的可磨性6.5.2煤的脆度6.5.3煤的弹性和塑性6.5.4煤的落下强度6.6煤的可选性6.6.1煤的可选性曲线6.6.2煤的可选性评定6.6.3影响煤可选性的因素7煤炭的分类和煤质评价7.1煤炭分类的意义和分类指标7.1.1煤炭分类的意义7.1.2煤炭分类的方法和原则7.1.3煤炭分类的指标7.2中国和国际煤炭分类7.2.1中国煤炭的分类7.2.2国际煤炭的分类7.2.3国际煤炭分类标准与中国标准的异同7.3煤质评价7.3.1煤质评价的阶段与任务7.3.2煤质评价的内容7.3.3煤质评价的方法7.4各种用煤对煤质的要求7.4.1炼焦用煤对煤质的要求7.4.2气化用煤对煤质的要求7.4.3液化用煤对煤质的要求7.4.4发电用煤对煤质的要求7.4.5高炉喷吹用煤对煤质的要求7.4.6其他用煤对煤质的要求参考
内容摘要
本书系统地叙述了煤化学的基本内容,并结合煤炭分选加工现场实际情况介绍了煤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