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学总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刑法学总论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8.06 4.1折 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凤莲 编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653641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2572936

上书时间2024-09-04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 言 1

一、刑法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1

二、刑法学的分类 1

三、刑法学的体系 2

四、刑法学的学习方法 3

第一章 刑法学总论概述 5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渊源、机能与任务 5

一、刑法的概念 5

二、刑法的渊源 6

三、刑法的机能 7

四、刑法的任务 8

第二节 刑法的规范、体系与解释 11

一、刑法规范 11

二、刑法体系 11

三、刑法解释 12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17

第一节 刑法基本原则概述 17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17

二、刑法基本原则的确定与意义 17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18

一、罪刑法定原则溯源 18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 22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 23

第三节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24

一、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 24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要求 24

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立法体现 25

四、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司法适用 25

第四节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6

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历史演进 26

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与要求 27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 29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 31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31

一、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意义 31

二、刑法属地原则及我国刑法关于属地管辖权的立法规定 32

三、刑法属人原则及我国刑法关于属人管辖权的立法规定 35

四、刑法保护管辖原则及我国刑法关于保护管辖权的立法规定 37

五、刑法普遍管辖原则及我国刑法关于普遍管辖权的立法规定 38

六、对外国刑事判决的承认 39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40

一、刑法时间效力的概念 40

二、刑法的生效时间 40

三、刑法的失效时间 40

四、刑法的溯及力 40

第四章 犯罪概说 44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44

一、犯罪概念的历史沿革 44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48

第二节 犯罪的本质 53

一、犯罪的阶级本质 53

二、犯罪的法律本质 55

第三节 犯罪的分类 57

一、犯罪的理论分类 58

二、犯罪的法定分类 59

第五章 犯罪构成 62

第一节 犯罪构成概述 62

一、外国犯罪构成理论简介 62

二、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 65

三、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65

四、犯罪构成的分类 67

第二节 犯罪构成要件 69

一、犯罪构成要件的含义 69

二、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 70

三、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70

第三节 犯罪构成要件要素 71

一、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概念 71

二、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分类 71

第六章 犯罪客体 74

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 74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 74

二、犯罪客体的立法形式 75

三、犯罪客体的意义 76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种类 78

一、犯罪的一般客体 78

二、犯罪的同类客体 78

三、犯罪的直接客体 78

第三节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79

一、犯罪对象的概念 80

二、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80

第七章 犯罪客观方面 82

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82

一、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与特征 82

二、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84

第二节 危害行为 84

一、危害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84

二、危害行为的基本形态 86

第三节 危害结果 91

一、危害结果的概念 91

二、危害结果的种类 92

第四节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94

一、因果关系在刑法中的地位 95

二、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点 95

三、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学说 97

四、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108

五、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108

第五节 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要素 109

一、构成要件的时间、地点、方法 109

二、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对定罪量刑的意义 109

第八章 犯罪主体 110

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 110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 110

二、犯罪主体的意义 110

第二节 自然人犯罪主体 111

一、刑事责任能力 111

二、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122

第三节 单位犯罪主体 123

一、单位犯罪的立法沿革 124

二、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124

三、单位犯罪的认定 126

四、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128

第九章 犯罪主观方面 129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129

一、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与特征 129

二、犯罪主观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129

第二节 犯罪故意 130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 130

二、犯罪故意的类型 133

第三节 犯罪过失 135

一、犯罪过失的概念 135

二、犯罪过失的类型 136

三、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关系 138

四、无罪过事件 139

第四节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141

一、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念 141

二、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 142

第五节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 143

一、行为人对法律的认识错误 143

二、行为人对事实的认识错误 144

第十章 正当行为 150

第一节 正当防卫 150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150

二、正当防卫的条件 151

三、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161

四、特殊防卫权 162

第二节 紧急避险 164

一、紧急避险的含义 164

二、紧急避险的条件 165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168

四、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168

第三节 其他正当行为 169

一、依据法令的行为 169

二、执行命令的行为 170

三、正当业务行为 170

四、被害人承诺的行为 170

五、推定被害人承诺的行为 172

六、自救行为 173

七、义务冲突 173

第十一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175

第一节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175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 175

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特征 175

第二节 犯罪既遂形态 177

一、犯罪既遂的概念 177

二、犯罪既遂的类型 178

三、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180

四、犯罪既遂与犯罪成立的关系 180

第三节 犯罪预备形态 180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 180

二、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182

第四节 犯罪未遂形态 183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与特征 183

二、犯罪未遂的种类 185

三、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186

第五节 犯罪中止形态 186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与特征 186

二、犯罪中止的类型 189

三、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190

四、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 190

第十二章 共同犯罪 193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 193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193

二、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 194

三、共同犯罪的认定 197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类型 204

一、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 204

二、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205

三、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207

四、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 208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209

一、主犯及其刑事责任 209

二、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212

三、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214

四、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214

第十三章 罪数形态 219

第一节 罪数概述 219

一、罪数形态研究的意义 219

二、罪数判断标准学说 220

三、犯罪构成标准说 221

四、罪数类型 222

第二节 一罪的类型 223

一、实质的一罪 223

二、法定的一罪 230

三、处断的一罪 232

第三节 数罪的类型 239

一、异种数罪与同种数罪 239

二、并罚数罪与非并罚数罪 240

第十四章 刑事责任 242

第一节 刑事责任概述 242

一、刑事责任的概念 242

二、刑事责任的特点 243

三、刑事责任的地位 245

第二节 刑事责任的根据 247

一、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 247

二、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 248

第三节 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 248

一、刑事责任的产生阶段 249

二、刑事责任的确认阶段 249

三、刑事责任的实现阶段 250

第四节 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 250

一、刑事责任的主要实现方式 250

二、刑事责任的其他实现方式 252

第十五章 刑罚概述 254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和演进 254

一、刑罚的概念和特点 254

二、刑罚的历史演变 256

第二节 刑罚的功能 257

一、对犯罪人的功能 258

二、对被害人的功能 259

三、对社会的功能 259

第三节 刑罚的目的 259

一、国外刑罚目的理论 260

二、我国刑罚目的理论 261

第十六章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264

第一节 刑罚的体系 264

一、我国刑罚设置整体状况 264

二、我国刑罚体系的特点 265

第二节 主 刑 266

一、管制 266

二、拘役 268

三、有期徒刑 270

四、无期徒刑 271

五、死刑 272

第三节 附加刑 279

一、罚金 279

二、剥夺政治权利 284

三、没收财产 286

四、驱逐出境 288

第四节 非刑罚处理方法 290

一、非刑罚处理方法的概念 290

二、非刑罚处理方法的种类 290

第十七章 刑罚的裁量 294

第一节 刑罚的裁量概述 294

一、刑罚裁量的概念和意义 294

二、刑罚裁量的原则 295

三、刑罚裁量情节 297

第二节 累 犯 303

一、累犯的概念 303

二、累犯的分类和构成条件 303

三、累犯的刑事责任 306

四、累犯与惯犯和再犯的区别 307

第三节 自首、坦白与立功 307

一、自首 308

二、坦白 314

三、立功 316

第四节 数罪并罚 319

一、数罪并罚的概念 319

二、数罪并罚的原则 320

三、我国的数罪并罚制度 321

第五节 缓 刑 323

一、缓刑的概念和意义 323

二、一般缓刑 324

三、战时缓刑 329

第十八章 刑罚的执行制度 331

第一节 减 刑 331

一、减刑的概念和意义 331

二、减刑的条件 332

三、减刑的时间和幅度 333

四、减刑的刑期计算 338

五、减刑的程序 338

六、减刑的情况 338

七、不得减刑的情况 339

第二节 假 释 339

一、假释的概念和意义 339

二、假释的条件 339

三、假释的考验 341

四、假释的法律后果 342

第十九章 刑罚的消灭 344

第一节 追诉时效 344

一、追诉时效的概念和意义 344

二、追诉时效的期限 344

三、追诉期限的计算 346

第二节 赦 免 347

一、前七次特赦 348

二、第八次特赦 348

三、第九次特赦 349

内容摘要
《刑法学总论》以我国传统刑法学的知识体系为框架,注意吸收学术研究前沿观点,与刑法典紧密结合,并充分吸收法律资格考试内容。此次修订,将保持前两版教材的基本架构和编写体例,在此基础上比较全面、系统地体现《刑法》尤其是《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内容,又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的立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司法解释以及其印发的指导性案例予以必要、合理的反映,同时注意吸收近期新的刑法学研究成果和近期新的法律资格考试内容,也对原版教材的某些错漏进行补正,以使本教材更适合于刑法教学。

主编推荐
此书的特色在于:第一,保持教材完整体例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刑法学研究的近期新成果。第二,刑法学理论与刑法案例相结合,充分注意对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的吸收。第三,刑法学体系性与法律资格考试相结合,充分吸收最近几年法律资格考试的内容。第四,创新形式,每章正文后加注二维码,其内容包括学术前沿和典型案例等,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