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徘徊的困惑:(1987-2016)R区行政诉讼率变迁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徘徊的困惑:(1987-2016)R区行政诉讼率变迁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6.89 5.9折 7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苟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34569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1201795607

上书时间2024-09-03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罗苟新,女,法学博士,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法律逻辑学、行政法学等课程。在省级、重量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3本,完成包括省级、厅级、校级项目近十项。

目录
章  绪论:问题与方法
  一  问题的提出
    (一)诉讼量的长期徘徊需要关注
    (二)“自下而上”的基层实践需要重视
    (三)理论研究与基层实践需要交流融合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外诉讼数据研究概况及其借鉴
    (二)国内诉讼数据研究概况及其不足
    (三)行政诉讼文本变迁研究及启示
  三  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样本的选择
    (三)主要研究方法
    (四)主要解释理论
  四  基本概念界定
    (一)诉讼率的定义
    (二)行政诉讼率的定位
    (三)行政诉讼率的逻辑分层
    (四)研究分析模型的确立
第二章  R区行政诉讼率变迁描述
  一  R区行政诉讼率变化
    (一)行政诉讼率数据来源
    (二)R区行政诉讼率的样本典型意义
    (三)R区行政诉讼率变化特征
  二  R区行政案件起诉量变化
    (一)R区行政起诉量研究意义
    (二)R区行政案件起诉量的趋势变化特征
    (三)不同期间R区行政案件起诉量的变化及其解释
  三  R区行政诉讼的类型变化
    (一)R区行政诉讼分类的依据
    (二)R区行政诉讼案件类型变化总特征
    (三)R区行政诉讼案件类型变化的解释
    (四)R区行政诉讼典型案件变化及其解释
  四  R区行政诉讼率的层级变化
    (一)数据统计说明
    (二)历年案件结案类型
    (三)立案率的变化及其解释
    (四)判决率的呈现及其解释
    (五)撤诉率的呈现与解释
    (六)上诉率的呈现与解释
    (七)判后执行率的简要说明
第三章  R区行政诉讼率变迁的因素
  一  行政诉讼影响因素的逻辑解构
    (一)行政诉讼的演绎过程
    (二)行政诉讼实践变化的影响因素
    (三)行政诉讼率变化因素的考察思路
  二  R区行政诉起诉量变化的因素
    (一)原告认知变化直接影响起诉量
    (二)国家普法提升原告诉讼认知
    (三)律师代理影响原告起诉选择
    (四)其他争议解决路径消减起诉
  三  R区行政诉讼类型变化的因素
    (一)地方经济发展引发典型案件变化
    (二)基层行政执法发展影响案件类型变化
    (三)其他因素共同带来案件类型多样化
  四  R区行政诉讼率层级变化的因素
    (一)诉讼立法变化带来基层审判的方向变革
    (二)司法政策变化影响基层审判操作
    (三)基层法院审判操作的变化影响诉讼结果
    (四)多元博弈导致实践变化呈现徘徊趋势
第四章  R区行政诉讼率变迁启示
  一  R区行政诉讼率变化的评价
    (一)反映基层诉讼解决争议的效能变化
    (二)印证多元实践主体成长
    (三)聚合多因多果的社会现象
  二  诉讼率研究的理论追问
    (一)如何正视诉讼立法与基层实践客观存在的差距
    (二)如何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融合
    (三)如何能让基层诉讼实践达到实质化解争议
  三  R区行政诉讼率增势预判
    (一)立法范围扩大后新增案件进入诉讼
    (二)基层行政运转低效引发诸多行政争议
    (三)公民诉讼意识增强
    (四)司法改革案件集中管辖
  四  新法实施后案件“入”和“出”问题探讨
    (一)“入”:立案登记制产生的压力及其消解
    (二)“出”:“案结事了”新检视及其改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全国行政诉讼一审案件数量在三大诉讼总量中的占比曾经长期徘徊未超过2%,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层行政审判实践的“三难”困境。自1980年代中后期参照《民事诉讼法》开启实践以来,基层行政审判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本书作者通过对某市某区(以R区代称)法院从1987-2016年共30年间行政诉讼案件量曲线走势及其在三大诉讼总量中的占比与全国有多年相似。R区虽为西部市辖区但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中等,可作为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样本来“管中窥豹”,考察基层行政审判实践发展历程。从诉讼数据变化着手考察实践样态是实证研究的一种进路,因而行政诉讼率可引入为考查审判实践发展的线索。由于存在多元行政纠纷解决机制,行政诉讼率直接体现公民诉讼救济选择的变化,也同时反映诉讼制度运转的变化。沿着“行政诉讼率是什么”、“怎么变化”、“为什么”、“有何启示”,“未来会怎样”“如何应对”的逻辑思路,本书介绍了行政诉讼率的基本理论,分阶段描述了R区行政诉讼率30年变迁现象,分主线分析了影响变迁的主要因素,并在R区行政诉讼率增势的预判前提下探讨了“立案登记”和“案结事了”新问题的应对。       本书相比现有研究具有以下特点:靠前,选择样本数据具有地方特色,为已有研究数据收集注入活力。现有实证研究基于全国、东部、中部及北部地区数据,涉及西部基层法院30年完整数据的稀缺,同时也缺乏对基层法院实施1983《民事诉讼法(试行)》、1989《行政诉讼法》、2014《行政诉讼法》的实践历程的连续考察,因此本课题选择位于西部地区但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中等的R区作为样本,收集其1987-2016年行政诉讼等相关完整数据、案例及口述历程,从法社会学的视角追踪基层实践,突出地方特色,充实现有实证研究。第二,挖掘诉讼数据变化的各种因果关系,融合已有研究力攻学术问题。基于现有研究没有对行政诉讼率进行中国场域的严密学术界定,也由于行政诉讼是行政争议解决途径一种,法院在收案数据统计和档案保存过程中存在非客观因素,如何客观呈现历史数据变迁是学术难题;同时如何聚合立场、选取视角、融合方法分析各种因果关系是实证研究空间拓展的新问题。本文在现有理论研究基础上,吸纳实证研究等方法,努力为学术问题的解决探索有效进路。第三,总结基层司法实践经验启示,验证已有理论对策研究的可行性。时至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对国家司法制度做出顶层设计,行政诉讼法修改后开始实施,从法社会学视角用数据变化全面呈现基层行政诉讼实践变迁,揭示历史数据隐含信息和内在机理,取得历史经验启示,能对已有理论对策研究进行验证,充实其可行性。由此可利于针对性提出建议,引起学术界多关注新法实施过程中基层司法资源整合和举措的改进,重视基于本土化实践研究范式的应用。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