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储能与电力市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储能与电力市场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7.44 6.0折 79 全新

库存1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贺徙 等

出版社机械工业

ISBN9787111757733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1203282077

上书时间2024-07-02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1.贺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电投集团新能源总工程师,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董事局主席,兼任新源智储能源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新型电力系统风险控制与安全评估专委会委员、碳中和绿色发展创新平台和中国微能源网协同创新平台常务副主席、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特聘专家、中关村储能产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电化学储能安全、低碳综合智慧能源、新能源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和产业化推广,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本,先后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202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2021年度及2022年度储能年度人物。
2.耿学文,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科技信息与新兴产业中心副主任、新源芯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圣母大学、科罗拉多矿业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阿贡国家实验室进行博士后或访问研究。从事高性能储能材料和器件、电力智能运维、新能源政策等研究。作为章节主要执笔人参与撰写国家重点专项图书和国家级报告各1次,在JournalofEnergyStorage、IEEEInternetofThingsJournal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第十七届全国交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3.裴善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规划咨询部高级设计总工程师、山东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力市场硕士学位,厦门大学储能安全专业博士(在读),山东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委员会压缩空气工作组委员,全国电力系统厂站低压用电标准化工作组委员。从事电力市场、能源政策等研究。在《热力发电》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第三十四届山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4.刘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英国牛津大学博士,从事储能、氢能、新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储能、氢能、充电基础设施及可再生能源相关课题研究,获得国家能源局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国家发展改革委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发表相关领域学术论文30余篇,Energy、EnergyPolicy、AppliedEnergy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著有《储能技术应用潜力及经济性分析》于2016年出版。
5.郑?,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助理教授,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应用微观经济学、博弈论、实证产业组织。在国内外多所高校负责博弈论、产业组织学等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现阶段主要研究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与低碳转型过程中的制度设计,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项目以及多个电力市场交易与监管规则设计等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EnergyEconomics等国内外知名期刊。

目录
前言
第1章  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概况1
  1.1  新型储能和新质生产力1
    1.1.1  新型储能的内涵1
    1.1.2  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3
    1.1.3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3
    1.1.4  新型储能和新型电力系统、新质
生产力的关系4
  1.2  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概况5
    1.2.1  全球新型储能产业现状概述5
    1.2.2  我国新型储能产业现状概述6
  1.3  我国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概况和
发展展望7
    1.3.1  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国家层面
课题研究7
    1.3.2  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现行实践
探索概况和发展路径8
    1.3.3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储能与电力
市场研究重点40
  参考文献48
第2章  我国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现状49
  2.1  我国新型储能发展相关政策49
    2.1.1  国家层面新型储能相关政策49
    2.1.2  重点省份新型储能相关政策55
  2.2  我国新型储能主要应用场景划分71
    2.2.1  按照作用来划分72
    2.2.2  按照地点来划分73
    2.2.3  按照市场地位来划分74
    2.2.4  储能发展的未来方向75
  2.3  我国新型储能商业模式探讨76
    2.3.1  电源侧商业模式与问题77
    2.3.2  电网侧商业模式与问题79
    2.3.3  用户侧商业模式与问题80
    2.3.4  独立储能商业模式与问题81
  2.4  各省份对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实践82
    2.4.1  储能实践开展情况82
    2.4.2  电力中长期市场下的实践83
    2.4.3  电力现货市场下的实践86
  2.5  我国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堵点91
  2.6  相关市场机制优化的政策建议92
第3章  国外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相关经验研究94
  3.1  美国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情况94
    3.1.1  市场发展情况94
    3.1.2  政策改革历程97
    3.1.3  参与电力市场概况99
  3.2  德国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情况101
    3.2.1  市场发展情况102
    3.2.2  政策改革历程104
  3.3  英国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情况106
    3.3.1  市场发展情况106
    3.3.2  政策改革历程109
  3.4  澳大利亚参与电力市场情况112
    3.4.1  市场发展情况112
    3.4.2  政策改革历程114
  3.5  日韩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情况120
    3.5.1  日本市场与政策现状120
    3.5.2  韩国市场与政策现状122
  3.6  国际经验对我国新型储能参与市场的启示123
    3.6.1  现状与问题123
    3.6.2  启示与建议124
  参考文献126
第4章  国外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相关研究经济学理论分析127
  4.1  基础模型设定127
    4.1.1  供给与需求128
    4.1.2  完全竞争市场128
    4.1.3  储能的典型技术特征128
  4.2  独立储能129
    4.2.1  基础模型129
    4.2.2  拓展讨论134
  4.3  新能源配储140
    4.3.1  基础模型140
    4.3.2  拓展讨论:不同新能源类型的配储要求143
  4.4  用户侧储能144
    4.4.1  基础模型144
    4.4.2  拓展讨论:配储选择与需求响应148
  4.5  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政策建议148
  参考文献149
附录151
  附录A  2021—2023年国家重要新型储能政策要点汇总151
  附录B  我国部分省份新型储能发展政策要点汇总154
  附录C  国内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探索代表性政策159

内容摘要
本书系统性地总结了截至目前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概况,详细分析了我国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现状、堵点,充分研究了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公认的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发达国家的先进政策经验,继而面向不同储能类型建立了国外新型储能成功参与电力市场的基础模型,并通过与市场响应对比完成了相关经济学理论分析。全书立足于学术和产业融合的角度,穿插了对于推动我国新型储能政策体系尽快完善、相关市场机制基于政策加快建设、对应产业链关键环节及时合理响应的启示、正向结论和建议,对于我国新型储能项目参与国内外电力市场运行、我国新型储能企业参与国外电力市场建设均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为高等院校能源政策研究、电力市场、新能源、能源经济、储能科学与工程、电力系统、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参考,也可为相关政策制定者、科研工作者、企业、投资机构提供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