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阳明心学
  • 王阳明心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王阳明心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6.26 4.5折 59 全新

库存19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觉仁|

出版社贵州人民

ISBN9787221178831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1203274409

上书时间2024-07-02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觉仁,福建漳州人,知名畅销书作家、传统文化研究者。18岁开始参究心性、修学儒佛,对阳明心学和佛教禅宗尤有深切体悟,深知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做人成事的精妙心法,可以修炼强大内心,解决人生诸多问题。其行文流畅优美,分析独到深刻,说理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本书凝聚了作者三十余年的学养和修行经验,厚积薄发,取精用宏,既契合古人的智慧,又切合当下读者的心灵需求。

目录
\"自序 通往心灵自由之路

第一章  圣人是怎样炼成的
王阳明身后,其心学由门人王艮、王畿、钱德洪等人发扬光大,遂成一代显学,深刻影响了此后五百年的中国思想史。从明到清,及至民国,无数政治家、思想家和仁人志士,都将王阳明奉为心灵偶像,对阳明心学推崇备至,并从中汲取了源源不绝的精神力量。

一 天才儿童的打油诗:常识不靠谱 / 003
二 何为天下第一等事 / 008
三 通往圣贤之路 / 012
四 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 017
五 理学对佛、道的复制 / 020
六 遗世独立的修道生涯 / 023
七 我找不着北:心学与理学的PK / 026
八 九死一生的贬谪之路 / 030
九 圣人们悟到了什么 / 034
十 龙场悟道:阳明心学的诞生 / 039

第二章  心是宇宙的立法者
既然“人心”与“天理”无二无别,并且这个“心”是天人合一、不分古今、充塞宇宙的,那么天下自然就没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了。换言之,人格完善与自我实现的道路,并不在外,而就在你我的心中,就看我们敢不敢直下承担、愿不愿意真实践履了。
“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

一 体认本心,掌握底层逻辑 / 046
二 唯一的成圣之道 / 049
三 忠于内心是强大内心的第一步 / 052
四 建构自己的“意义世界” / 055
五 有一种力量叫“知行合一” / 060
六 阳明心学&量子力学 / 063

第三章  生活中的心学
心灵修行绝不是圣人悟道的专利品,也不是企业领袖引领时代的独门秘籍,而是所有普通人都可以做的事情。不管你的年龄多大,性别、身份、职业为何,就在日常生活的当下,你随时可以给自己打造一间“心灵密室”,踏上修行之路。

一 如何为成功“保鲜” / 072
二 重建一种“富有意义的生活” / 080
三 内心强大的真正秘密 / 084
四 尘世即净土,人间即天堂 / 091
五 心灵密室:成大事者的“独门秘籍” / 100

第四章  人生的智慧
要让自己能够日理万机而又保持身心泰然,能够用最少的精力处理最繁杂的事务,成为职场上的高效能人士,其秘诀就在于:只动脑,不动心。
民国时期的某位上海滩大佬,说过一段非常经典的话:“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下等人,没本事,有脾气。”

一 通权达变的智慧 / 110
二 练就一颗从容自在的心 / 115
三 做人之道:“成色”比“斤两”更重要 / 121
四 人生中最高的精神价值 / 126
五 做你自己:别让生活变成一场秀 / 131

第五章  生命的重建
王阳明的学问之所以叫心学,禅宗之所以又叫“心地法门”,就是因为一切修行都是指向你的心,指向你的态度、观念、思想、人格。只要你的心能够做出转变,只要你的态度、观念、思想、人格都能像一个真正的觉醒者一样,那么当下你就醒来了。

一 心学&禅宗:修行就是“做减法” / 140
二 为人格补钙,让心灵吸氧 / 149
三 死亡的真相&生活的态度 / 156
四 本来面目:认识你自己 / 166
五 一堂心学课:找回心灵的快乐 / 176

第六章  致良知:开启正能量
生命中的许多事物,都是需要用心去体验的。头脑固然可以帮忙,但它绝对无法取代内心的体验。爱情如是,良知亦复如是。所以,在修行过程中,理性思维与直觉体悟就像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只有二者并用,才能让良知彻底呈现。

一 良知的迷失&道德的重建 / 190
二 正能量的开启、扩充、运用 / 200
三 正思维:一般思维的2.0升级版 / 204
四 我的良知我做主 / 208

第七章  修行,从当下开始
无论你是还在应试教育中苦苦煎熬的学子,还是已经在社会上拼得头破血流的职场中人,只要从现在开始认识你的天命、建立你的天命,找到你喜欢做并且擅长做的事,那么总有一天,你必然会与属于你的幸福和成功不期而遇!

一 格物:修行的入手处 / 216
二 诚意: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 222
三 工作就是修行 / 233
四 忍辱的境界:提升你的情商和逆商 / 242
五 天生我材必有用:认识你的天命 / 249

第八章  做自己的心灵导师
要想在这个浮躁喧嚣的红尘中获得自在解脱,只能从自性中求,而无法从外在的任何人、任何地方求。换言之,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帮助你实现精神转化、开启正能量、提升生命境界的人,只有你自己。

一 超越苦难:建立你的内在自由 / 256
二 禅:住在你心中的导师 / 262
三 心灵世界的密码:良知四句教 / 271
四 什么样的人格,决定什么样的人生 / 280

附录一?王阳明年谱 / 289
附录二 阳明心学简明纲要 / 293
再版后记 / 313
新版后记 / 317\"

内容摘要
\"一介书生王阳明,为什么能成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为什么能成为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后世无数阳明心学的践行者,为什么也能走出精彩人生,成就辉煌事业?这是因为他们无一例外地掌握了解决人生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强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500年来中国人精妙的成事心法。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阳明心学的传世典籍《传习录》精华,深入浅出地阐释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旨在让今天的读者轻松领悟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智慧精髓,修炼强大内心,走出迷茫,获得完满人生。
本次全新典藏升级版,由作者王觉仁精心修订而成,并附录“王阳明年谱”与“阳明心学简明纲要”,以便读者能够轻松地对王阳明生平及阳明心学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精彩内容
\"自序:通往心灵自由之路近些年,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提倡和关注。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组织还是个人,好像都已经意识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复兴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然而,如何从传承数千年的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中,汲取今日国人所需的精神力量和生命智慧,却注定要比我们想象的困难得多。首先,卷帙浩繁、文义艰深的古代典籍会给我们造成极大的阅读和理解障碍;其次,因时代变迁所导致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趣味等差异,也足以成为横亘在我们与经典之间的巨大鸿沟;最后,即便我们克服了上述困难,理解并接受了古人的某种思想,可如何让这种思想与自己的身心契合,并将其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却仍然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那么,有没有一种古人的学问,能够最大程度地帮助我们解决上述问题呢?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王阳明在五百年前为世人揭橥的心学。
给出这个结论,并不是说除了阳明心学之外,其他的儒、释、道思想和诸子百家的学问就不够高明或不合时宜,而是因为阳明心学不仅融合了儒、释、道的智慧,而且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具有一种强大的经世致用的品格,并且直接诉诸个体心灵,因而最适于在日常生活中修学实践,也最贴近当下。这几年,阳明心学之所以能在沉寂数百年之后悄然重现,渐受国人青睐,或许正在于此。
“独阳明之学,简径捷易,高明往往喜之。”(严复)所谓“简径捷易”,不仅意指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之大成,而且揭示了其可操作性极强的根本特色。换言之,阳明心学不仅是一门“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心灵哲学,更是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行动哲学。唯其如此,自明朝以降的五百年来,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的无数仁人志士和社会精英,才能从中汲取源源不绝的精神力量,练就一颗颗强大的内心,缔造一桩桩掀天揭地的事功。
“王学绝非独善其身之学。而救时良药,未有切于是者。”(梁启超)“修心炼胆,全从阳明学而来。”(日本倒幕领袖西乡隆盛)如果说在一百多年前,阳明心学给予世人更多的是一种挽救国家、民族于危亡的胆识、魄力和勇气,那么时至今日,它也必然能够给予我们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并引领我们走上一条内心强大的道路。
这条道路的起点,就是阳明心学的核心精神,亦即王阳明一生中反复致意、再三提撕的三个字:致良知。在阳明心学的语境中,良知有两层含义:一是与生俱来、人皆有之的道德意识;二是内在于人又超越万物的宇宙本原。
有必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宇宙”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物质宇宙,而是哲学意义上的精神宇宙。对于物质宇宙的探索,源于人类固有的求知天性,而对于精神宇宙的叩问,则是来自人性中根深蒂固的终极关怀。生而为人,我们所拥有的生命和世界终归是有限的、短暂的、相对的,但与此同时,人类却始终在自己的灵魂深处仰望并追求着无限、永恒和绝对。由此,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宗教和哲学,才在各自的精神宇宙中建构了各自的本体,如基督教的上帝,佛教的真如,伊斯兰教的安拉,柏拉图的理念,康德的自在之物,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老庄的道,孔孟的天,禅宗的本来面目,程朱的天理,等等。而在王阳明这里,能够生成天地万物且内在于人心的宇宙本体,就是良知。
王阳明教我们致良知,就是让我们当下体认这个精神本原,借此与他人、天地和万物建立一种广泛而内在的联结。如此一来,我们的生命就能获得一个牢固的基点,心灵就能得以安顿,从而确立人生的意义,展开富有价值的生活。用古人的话说,是谓“安身立命”“本立而道生”。当然,相信宇宙有一个精神本质,并且相信人的生命有一个高贵而神圣的来源,是无法用科学手段验证的。因为这是一种信念,坚守这种信念并遵循这样的信念生活,就可以称为信仰。而信仰是既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完全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你可以认为生命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只是一种渺小而短暂的存在,人来到世上纯属偶然,活着也没什么特别的意义,无非就是吃吃喝喝、男男女女而已;你也可以认为生命的本原是高贵而神圣的,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带有一种使命,就是让自己的人格得以完善,潜能充分发挥,进而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同时让自己获得一个快乐、幸福、成功的高品质人生。
当然,如果人生可以简化为上述命题的话,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因为避苦趋乐、避祸趋福是人性根深蒂固的自然需求。然而,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满足这种人性需求,通过什么手段去追求快乐、幸福和成功,却并非不言自明,而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换言之,倘若我们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存在缺陷,或者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那么我们不但有可能在追求上述事物的过程中付出极大的代价,而且完全有可能走向反面:要么是疲于奔命、身心交瘁,却什么也没得到;要么是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却丧失了快乐和幸福;或者就是在别人看来似乎什么都拥有了,自己却仍然感觉不安和不满足,甚至比尚未拥有之前更为茫然和困惑。
毋庸讳言,在当今社会,不少人其实已经不同程度地落入了上述窘境。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有两点:首先,我们太过于看重物质和金钱,以为快乐、幸福和成功都可以通过物质手段实现,从而导致了物质欲望的膨胀与精神生活的萎缩。今天,我们普遍被这种既定而单一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所困,基本上丧失了选择的自由,似乎不敢再想象生活还有另外的可能。用美国哲学家马尔库塞的话说,这就叫“单向度的人”。
其次,我们太过于看重社会的评价和他人的眼光,以至于把自身的快乐、幸福和成功全部交予社会和他人定义,从而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心灵需求。而当流俗的价值观和大众的集体无意识合谋将每个个体绑架,我们的自我就迷失了,而我们的人格也会呈现出严重的“外倾化”特征。用现代新儒家梁漱溟先生的话说,这是一种“重心在外”的人生,而这样的人生很难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即便你获得了某种“成功”,这样的成功或许也只是外界所定义的,不一定是你自己真正想要的。
当然,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谁都不能没有物质和金钱。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物质和金钱仅仅是我们获得快乐、幸福和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固然很难获得快乐、幸福和成功,但是有了物质基础之后,这些东西却不一定能够自动实现。原因在于,不管我们堆积了多少外部生活的资料,也不管别人对我们做何评价,最终决定我们是否快乐、幸福和成功的根本因素,还是我们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换言之,不仅是“快乐、幸福”这种偏于内在体验的事物通常需要心灵的健康,就连“成功”这种更多依赖外在条件的事物,也与完善的人格品质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息息相关。
因此,要想获得心灵的健康、人格的完善和精神的强大,不再做一个单向度的、重心在外的人,我们就必须修行,必须致良知。
正如良知兼有两重含义(既是本体也是道德意识)一样,致良知之“致”,也兼有二义:一是体认,二是践行。本体可以当下体认,但道德人格的完善,却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切切实实、一点一滴地践行。如果说前者更像是顿悟,那么后者可谓之渐修。
当良知作为本体的时候,它超越了世间一切二元对立的事物,因而也就超越了善恶,所以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而当良知作为内在于人心的道德意识时,它却具有辨别善恶的功能,所以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言、所行,通常不会有人来对我们做出道德判断,而我们自身往往也是疏于照看的。所以,总是要等到种种言行产生了或好或坏的结果,并直接或间接地回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才会豁然有省。因此,如果想在生活中践行阳明心学,那么最紧要的入手处,无疑就是要在待人接物和行住坐卧的每一个当下,时刻保持良知在场。换言之,就是要对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始终保持了了分明的观照和觉知——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然后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
这,就是致良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关于修行的不二法门。
让良知在场,在有些人看来,也许会觉得是一种束缚,然而吊诡的是,我们目前看上去貌似自由的生活,恰恰受困于各种无形的枷锁:一方面,五光十色的时尚趣味诱惑着我们的感官,刺激着我们的欲望,令我们心甘情愿地成了“拜物教”的忠实信徒;另一方面,无孔不入的流俗价值观又侵蚀着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让我们亦步亦趋地追随大众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渐渐迷失了自我。而致良知的修行,表面看上去像是一种“束缚”,实则恰恰是通往心灵自由的必经之路。之所以这么说,理由很简单:一个人首先必须有能力自主其心,然后才能得到心灵的健康,也才有资格获得心灵的自由。倘若我们缺乏自作主宰的能力,疏于照看自己的心灵和言行,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被流俗的价值观绑架,被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左右,被自身的种种欲望和情绪困扰。试问,这样的人谈何自由?
此外,也许还有人会说,时刻让良知在场,做人会不会太累?
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修行的确不是一件轻松快活的事。其实,不光是修行,凡是生活中值得做的事情,比如学习、工作、创业,甚至经营婚姻、抚育孩子等,无不需要付出极大的心力,并且长时间坚持不懈。既然如此,那我们凭什么认为修习阳明心学就可以不必付出努力和心血呢?真正的修行,“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功夫方能得力。这两年,由于阳明心学渐获国人青睐,不乏有人出于追逐时尚或附庸风雅的动机,把阳明心学视同一般意义上的心灵鸡汤,或者当成廉价的成功学,乃至引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如此种种,就算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无知,至少也是对阳明心学的误读。
古代的禅宗大德常把修行喻为“火中生莲”“大死大活”。可见,真正意义上的修行,必是一场脱胎换骨的人格转化,亦必是一场浴火重生的精神涅槃。
佛教禅宗的修行如此,阳明心学的修行何独不然?
毫无疑问,要想拥有健康的心灵、完善的人格与强大的精神,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通过刻苦的修行。究竟而言,通往心灵自由的道路,绝非用鲜花和红毯铺就,而是以坚毅和勇气筑成!我相信,从这一刻起,只要你愿意为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只要你愿意迈开脚步真实践履,那么久久行去,终有一日,你必定能够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也必定能够达到那个“良知全体呈现、心灵彻底自由”的境界。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