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午战争
  • 甲午战争
  • 甲午战争
  • 甲午战争
  • 甲午战争
  • 甲午战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甲午战争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2.75 4.1折 79 全新

库存2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陈舜臣|译者:李长声

出版社文化发展

ISBN9787514224146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1201754656

上书时间2024-06-3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提督与青年      001
第二章 拘捕大院君      014
第三章 变乱之后       026
第四章 风云突变       038
第五章 前 夜        051
第六章 举 火        062
第七章 崩 溃        074
第八章 还 乡        084
第九章 归国之日       095
第十章 新局面        106
第十一章 人乃天        116
第十二章 自主之路       126
第十三章 北洋人        137
第十四章 虚虚实实       148
第十五章 破 绽        157
第十六章 防谷令余波      167
第十七章 亡命九年       176
第十八章 暗 杀        188
第十九章 尸骨还乡       200
第二十章 东学党起义      211
第二十一章 白山根据地     222
第二十二章 旧友往来      232
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来      242
第二十四章 风满楼       254
第二十五章 进 驻       265
第二十六章 英俄介入      278
第二十七章 青年离去      290
第二十八章 踏 步       302
第二十九章 海陆初战      314
第三十章 仓皇北上      325
第三十一章 离开平壤      335
第三十二章 烟不见兮      347
第三十三章 下一个时代     355
第三十四章 折断伐南旗     365
第三十五章 旅顺失陷      375
第三十六章 东学党崩溃     386
第三十七章 驱逐使节      397
第三十八章 春帆楼       407
第三十九章 李鸿章遇刺     417
第四十章 终场与开幕     428

内容摘要
历史小说《甲午战争》以袁世凯、李鸿章、日本的陆奥宗光、朝鲜的金玉均为中心,以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为始,详细讲述了自朝鲜的壬午兵变到甲申政变,从日本处心积虑发动战争到最后李鸿章出面收拾残局,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整部小说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作者引用大量史料,客观地描写了那个特殊时代不同利益团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刻画出垂老的晚清是如何被青春萌动的明治日本打败的,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与追问。在这场战争中,中日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内幕?朝鲜又扮演了怎样的关键角色?

精彩内容
\"当时清朝皇帝是载湉。前代皇帝载淳,即同治帝,无子。按中国的命名方法,同辈的兄弟都共有一个字。载湉和先帝是堂兄弟。
  载湉谥号德宗,年号光绪,一般称“光绪帝”。
  这里,略述一下清末的皇室关系。对于绝对独裁的君主时代,不记住皇室的谱系,就不易摸清历史的脉络。
  咸丰皇帝在位十一年,为太平天国战争伤透了脑筋。1861年咸丰帝驾崩。他只有一个儿子,名载淳,五岁即位。这就是同治帝,生母是西太后。
  咸丰帝的正皇后后来称为“东太后”,生下同治帝的叶赫那拉氏称为“西太后”。
  五岁的幼帝尚不能亲政,以先帝的近臣肃顺为中心,一帮皇族想独揽政权。于是,西太后和东太后联合了恭亲王,肃清肃顺一党,开始了两后的“垂帘听政”。东太后是个对权势没有欲望的女人,于是,实权就落到了西太后手里。
  幼帝长大后仍被西太后束缚,十九岁时死去。同治帝选皇后时,拒绝了生母西太后的推荐,纳了东太后推荐的女子。由此,两太后反目,西太后同亲生儿子之间也不睦。
  据说同治帝是患天花而死,值得怀疑。已有身孕的皇后自杀,也令人不解。民间传说她被西太后谋杀,恐怕是真实的。
  同治帝死后,西太后让醇亲王之子——四岁的载湉即皇帝位,这就是光绪帝。他的生母是西太后的胞妹。
  光绪十岁时,东太后暴死。“甲申政变”时,光绪帝十三岁。
  光绪十四年(1888年),皇帝已经十七岁,明年就将成年。长期独揽政权的西太后口喊“归政”,却没有人相信她。所谓归政,就是停止摄政,由皇帝亲政。
  归政仪式定在第二年二月三日举行。“大婚”也要操办。皇后是副都统桂祥之女,她是西太后的侄女。但年轻的光绪帝并不喜欢这位皇后,而喜欢长叙的女儿瑾、珍两人。瑾十五岁,珍十三岁。后来,光绪帝对皇后不看一眼,专爱瑾、珍二人,以致同西太后的关系越弄越坏。
  皇帝的大婚在来年。李鸿章家在十一月十五日为女儿菊耦与张佩纶完婚。菊耦二十岁,系后妻赵夫人所生。李鸿章五十得女,爱如珍宝,新郎却是年满四十、结过两次婚的人。
  “中堂究竟为了什么呢?把掌上明珠嫁给了年龄大一倍的人?”  “这姑娘的容貌百里挑一,为什么要给人续弦?”  “莫名其妙!”  人们议论纷纷。李鸿章当然也听到一些闲言碎语,但他认为女儿的婚姻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张佩纶是同治十年(1871年)的进士。二十二岁中进士,的确是少有的人才。他并不是白面书生,很有血性,但同袁世凯的那种血性可不大相同。中进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步步晋升。他敢于直谏,遇有奸佞之臣,毫不顾虑,予以弹劾。
  当时有所谓“翰林四谏”,他是其中之一。因丁忧退官,一度当李鸿章的幕僚。官复原职以后,一贯主张对外强硬。中法战争之际,被派往福建。因福建水师全军覆没,获罪充军。今年被释放,又成为李鸿章的幕僚。
  张佩纶是直隶丰润县人,与李鸿章并非同乡。其父张印塘曾任安徽省按察使,太平天国战争中阵亡。李鸿章之所以器重张佩纶,并非因为他父亲的关系,而是看中他本人的禀性。
  “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幼樵?”  幼樵是张佩纶的字。李鸿章是个拐弯抹角、办事兜圈子的人,而张佩纶则是个直来直去的闯将。
  “我也不知为什么,只觉得喜欢他。”李鸿章苦笑着答道。
  “莫非因为与你正相反?”  “也不完全是。”  “你很喜欢有血性的人。”  在夫人的头脑里,除了女婿张佩纶,还浮现出那个暴躁小子袁世凯的形象。两者都有血性,但李鸿章更器重张佩纶。
  “难道我的身体里没流着血?”  “我可没那么说。”  “你不是说我喜欢同我正相反的人吗?”  “可能血的流法不同。”  “对对,问题就在这儿,血的流法不同!同是有血性的人,幼樵和慰亭两人就截然不同。幼樵这个人,不能当带头的,他的血就是那么流的。”  李鸿章也和夫人一样,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比较。
  李鸿章用“带头的”措辞,是为了不致贬低女婿,力求委婉表达而已。
  “你说他不能当带头的,是不是因为他不会回头看?”  “对对,幼樵从来不回头看。部下跟上来了,还是没跟上来,他从不回头确认一下,只管自己向前。慰亭知道回过头来照顾,经常回头看一眼,而且把大眼睛瞪得圆圆的。”  “是因为没把握吧?”  张佩纶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而且进翰林院当编修,可说是优中之优,因而本人也颇有自信。和他相比,袁世凯是科举落榜者,尽管环境、条件很好,但本人却不喜欢读书,是自卑感使他不断地回头看一看。
  对夫人的问话,李鸿章却只是摇头。
  “不,因为慰亭为人狡猾。”  “狡猾?”  “他这个人的血就是这么个流法。如果不狡猾,就担当不了负责的工作。”  “我明白了。”夫人点头道。
  她希望丈夫为女婿物色一个较好的位置,因为现在他只不过是丈夫个人的幕僚。不论是出身,还是经历,他都足以担任朝廷的要职。然而,李鸿章却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做幕僚。夫人心存不满,不过如今她总算明白丈夫的真意了。的确,现在就让女婿担当重要职务,恐怕会有闪失的。
  “幼樵总归是幼樵,他会有用武之地的。不必为他着急。假如把幼樵作为慰亭的后任派出去,他一定会一筹莫展。”李鸿章说道。
朝鲜正处在俄、日、英、德、法、美等列强的权谋的旋涡中,把张佩纶这样过分自信的直线型人物派去,其结果是不难设想的。他肯定在激烈的角逐中被撞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
  当时的科举是文学考试,进士的才能只不过是在文才方面。在目前的朝鲜政局中,文才能有多大用处呢?
  袁世凯任期已到三年,不论朝鲜政府还是外国使节,都不太欢迎他,可能的话,是应该更换的。可是,现在还找不到一个比他更适合的人。
  “只要阿菊能生活得幸福就行了。”夫人说道。
  张佩纶的第一个妻子是大理寺卿朱学勤的女儿,第二个妻子是闽浙总督边宝泉的女儿。两年前,第二个妻子边粹玉也死去。两个妻子都是高级官员的女儿,可能是认为他前途无量吧。李鸿章却不这么看。他认为,作为男子汉,他颇有魅力,但是,不具有担当实际工作的性格,在此乱世,必须把他安插在没有责任的位置上。
  飞黄腾达靠他个人的能力已绰绰有余,但人生的幸福不限于高官巨富。李鸿章为女儿选婿,与其说注意的是能力,倒不如说更注意人品。
  正如李鸿章所料,他们夫妻的生活是非常美满的。张佩纶有《涧于集》留世,其中,记录了“与妻饮酒,甚乐”“与妻手谈,甚乐”等夫妻间的生活细节。“手谈”,是指下围棋。可以想见夫妻二人面对棋盘,一边亲密交谈一边下棋的情景。
  与这对夫妻相比,光绪帝的家庭生活是不幸的。
  已经十七岁的光绪帝,看清了他所在的金銮殿是多么暗淡。先帝十九岁驾崩时,皇后已经怀孕,重臣们主张“等待皇太子降生”,但西太后强调“朝廷不可一日无君”,硬把光绪帝塞进皇帝的宝座。
  先帝的皇后是不是西太后害死的?即使纯系自杀,也是西太后逼迫的。她的腹中胎儿,是西太后的孙辈,这个西太后竟把自己的孙子杀死了。皇后是东太后推举,同治帝选定的,如果生下男孩即位,幼帝之母必将摄政,政权就会倾向于东太后方面。西太后热衷权势,为了把大权掌握到自己手里,不惜杀死孙辈。她认为,让东太后挑选的皇后生下的孙子即位,不如让自己妹妹生下的孩子即位。
  天津的李鸿章私邸华灯高悬之时,北京紫禁城内,光绪帝正忧心忡忡。
(摘自《甲午战争》,第十三章第2节,139-142页)\"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