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8.31 4.6折 3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皋古平

出版社华东师大

ISBN9787567501942

出版时间2013-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1200692630

上书时间2024-06-3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由皋古平所著,其中主要是突出了“繁殖”地位、“快乐、痛苦感觉”作用、群居对人性的影响和不图回报利他的根源,并明确承认“人性中有利他的一面”。全书共10章。其主旨是要证明,快乐、痛苦的感觉是人内在的直接动力,机体需要是人的主宰和内在的根本动力,人的一切行为都根源于自身机体的需要。

目录
人性百题
前言
第一章
    人性问题的历史争论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人类心灵的主要动力或推动原则是快乐或痛苦”
    三、潜意识是“心理的关键性的组成部分”
第二章
    生物界的一切都是进化的产物
    一、达尔文与环球考察
    二、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论的发展
第三章
    人的机体上存在着需要
    一、人是动物
    二、生命的存续需要物质和繁衍
    三、人的需要归根到底是机体的需要
第四章
    人的机体上存在着情感需要
    一、一切生物都有生存能力
    二、人的原始情感是作为生存能力进化而来的
    三、情感是生存能力
    四、情感本质上是情感需要
    五、情感的生理根源
    六、“情感”被误解
第五章
    机体需要的种类
    一、机体需要种类的确定原则
    二、营养的需要
    三、性的需要
    四、健康的需要
    五、温度的需要
    六、睡眠的需要
    七、好奇的需要(好奇心)
    八、美的需要(爱美之心)
    九、尊重的需要(自尊心)
    十、好胜的需要(好胜心)
    十一、安全的需要(恐惧感)
    十二、复仇的需要(仇恨心)
    十三、情爱的需要(爱情)
    十四、母爱的需要(母爱)
    十五、同情的需要(同情心)
    十六、维护正义的需要(正义感)
    十七、归群的需要(孤独感)
    十八、劳动的需要(寂寞感)
第六章
    机体需要是人的主宰
    一、快乐、痛苦的感觉是人内在的直接动力
    二、机体需要是人内在的根本动力
    三、情感需要是人内在的两大动力之一
    四、机体需要是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动因
第七章
    情感需要是不图回报利他的根源
    一、人类对利他的探索
    二、为物种生存而利他是自然界的意图
    三、满足情感需要表现为利他
    四、自尊守德而利他
    五、激情而利他
    六、情感爆发而利他
    七、真实的人性
第八章
    机体需要是道德行为的最终基础
    一、物质利益并不是道德的最终基础
    二、道德与欲望关系的历史考察
    三、“潘晓讨论”的反叛及迷茫
    四、“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的对与错
    五、“人都是自私的,不可能有什么忘我高尚的人”的对与错
    六、道德教育应建立在对个人利益的关心上
第九章
    机体需要的满足就是幸福
    一、幸福是机体需要满足时的感受
    二、人幸福的基本需求是相同的
    三、幸福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四、个人幸福是国家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五、谋求幸福是一门科学
第十章
    人欲限制与人性实现
    一、人欲先压抑后解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奴隶社会对人欲的残酷限制是必要的
    三、封建社会推行禁欲主义和宗教是必要的
    四、人性的不断解放是历史的必然
    五、“合乎人性”不是检验历史和现实的标准
主要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人的行为是由思想决定,还是由自身生理需要决定?人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这是几千年来全世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谁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然而,这个问题是无法从表面上把握的,它植根于人们对人内在动力的认识。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对事关人内在动力的研究必须着眼于人的自然。《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由皋古平所著,《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以此为原
则,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和自然界中的大量事实研究人内在的动力,从而最终揭示:人的机体上不仅存在着生理需要,而且存在着
情感需要;人快乐痛苦的感觉是人的直接动力,机体需要是人内在的根本动力,情感需要是人内在的两大动力之一;不图回报的利他行为根源于人的情感需要
,人在本性上有利他的一面。

精彩内容
 所谓人性问题,就是关于什么是人的主宰、人的行为是由自然欲望决定还是由理性决定、人是自私的还是利他的问题。
几千年来,人性问题是全人类都在讨论和争论的问题,也是人世间第一
大难题。在漫长的年代里,人们对人性和行为的研究并不多,专门研究人性和行为动因问题也只是达尔文以后的事。但是,尽管动因问题长期
没能得到最终解决,可几千年来,很多思想家在哲学、伦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的领域里对人的本性、行为本质、行为动因等问题已作出了丰富而深刻的论述。
今天,理论界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历史上早就有了明确的论述。今天,我们一些人自以为是“真理”的东西,几百年前就遭到了无情的批判和否定。
首先,应该把握这样一个规律,人类对自身和对人性的认识不仅受到人的认识能力的制约,而且还受到社会制度的需要
的制约。这是因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事是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稳定,它表现为社会的稳定。为了社会稳定这一大局,思想约束有时并不一定以真理为基础,它服从于目的。比如,封建社会把非真理的宗教、禁欲主义作为道德的理论基础,这是稳定社会所需
要的,但对人自身的认识来说,则起到了阻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一方面,人类社会在道德方面经历了奴隶社会纵欲、封建社会禁欲、文艺复兴之后逐步释欲的历程;另一方面,人们对人性和行为动因的认识则经历了奴隶社会比较肤浅、封建社会错多对少、文艺复兴之后错误逐步被真
理代替的过程。
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历史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深刻有益的启示,历史能帮助我们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奴隶社会对人的管理主要靠暴力,而对人的思想没有什么管束,加之当时文化极不发达,所以那时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不仅相当地少,而且十分自然客观,对于人追求财富和享乐,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正当的行为。
可到了奴隶社会末期,由于封建制度的孕育,思想家们竭力否定人的欲望。从根本上说,限制人的欲望是封建制度所需
要的。当时的客观
情况是,党争激烈,社会政治生活动荡不安,世风日下,追求享乐和财富的风气盛行,人们沉浸于酒色享乐。由此,很多思想家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看到了放纵“私欲”的危害,开始强调精神生
活和理性的重要,认为灵魂是人的主宰,继而主张强化道德,控制肉体的困扰,节欲、制欲、禁
欲。比如,古希腊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对人的本性进行了较多和较深的论述。这些思想家主要有: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阿里斯提卜、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卢克莱修等。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一前500)否定人们追求现实物质利益的必要
性。他认为人是灵魂和肉体组成的一个和谐的整体,人的本性和道德都取决于灵魂。他说,“在人身上最有力的部分是灵魂
”。他号召人们,节
制自己的情欲,“清洗”和“解放”自己的灵魂,使灵魂摆脱肉体的困扰。
他要求人们通过沉默、冥思苦想以达到忘我的境地,逐步登上道德的高峰。
赫拉克利特(约前540一前480)认为,以往人们过着一种无节制的、
不道德的生活,引起无数的罪恶,所以人要过有道德的生活。他十分鄙视人的肉体的欲望,号召人们扑灭人的情欲要像扑灭火灾一样。
苏格拉底(约前469一前399)重视道德的建设,但他完全把人的感性欲望和物质利益从道德中排除出去,只讲理性在道德中的决定作用,把道德看成是天赋的。他主张人们只应当去关心自己的灵魂,不要追求财富和荣誉等身外之物。他要求“不论老少,都不要老
想着你们的人身或财产,而首先并且主要的要注意到心灵的最大程度的改善”。
德谟克利特(约前460一前370)认为,对于人来说,灵魂是主导者,肉体不过像是盛灵魂的器皿。他承认人有肉体快乐,但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人应当有节制地享乐,而主要是求得智慧和心灵的宁静淡泊。
柏拉图(约前427~前347)认为,节制就是欲望服从理性、理性控制欲望的状态。他还认为灵魂要飞升,首先要去除欲望,因为欲望造成了人的感官苦乐。柏拉图在《斐多篇》中说:“每种快乐和痛苦都是一个把灵魂钉住在身体上的钉子”,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使灵魂摆脱肉体的过程,人一旦摆脱了肉体欲望,灵魂就进入了一个光明圣洁的不朽世界。
亚里士多德(约前384一前322)认为人的欲望和行为应当由道德来处理,而人的本性在于理性,道德取决于人的心灵。
人的特殊功能在于“人的行为根据理性原则而具有的理性生活”。人的心灵分为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理性部分在人的心灵中占支配地位,它不仅能够控制人的欲望,而且使人的行为合乎道德,使人幸福。这也
就是说,人的灵魂主宰人的肉体。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