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7.71
3.6折
¥
76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梅寒|责编:郎寒梅子
出版社浙江人民
ISBN9787213111549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6元
货号1203106128
上书时间2024-06-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梅寒,知名作家。已在全国各大期刊发表散文近百万字。近年来主攻历史人物传记,已出版长篇传记《知行合一:王阳明传》《曾国藩传》等。《李白传》《杜甫传》为其最新力作。文字以温婉细腻见长,深受读者喜爱
目录
第一章 奉儒守官,诗书传世
远祖功业 ……………………………1
诗是吾家事 …………………………3
多彩的童年 …………………………9
少年老成 ……………………………15
第二章 裘马轻狂的漫游岁月
吴越之行 ……………………………18
科举失意,放荡齐赵 ………………22
归筑陆浑庄,二年客东都 …………28
两位巨星的相遇 ……………………32
第三章 旅食京华
初入长安 ……………………………40
一次荒唐的考试 ……………………46
杯残炙冷正悲辛 ……………………51
一波三折的求仕之路 ………………55
从浪漫主义诗坛游离 ………………61
横空出世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68
长安苦寒谁独悲? …………………73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79
第四章 安史乱起
安史之乱爆发 ………………………85
渔阳鼙鼓动地来 ……………………90
与死神共舞的流亡之路 ……………96
身陷长安……………………………101
国破山河在…………………………107
麻鞋见天子…………………………113
廷诤忤旨……………………………121
北征…………………………………125
重返长安……………………………133
第五章 颠沛流离,天涯流落
华州小吏……………………………139
洛阳寻亲……………………………143
安、史之争…………………………149
“三吏”“三别”,名垂千古 ………153
罢官亦由人…………………………161
初至秦州……………………………165
吾道属艰难…………………………172
同谷悲歌……………………………178
一岁四行役…………………………183
第六章 蜀中岁月
浣花溪畔草堂起……………………190
江村事事幽…………………………196
草堂一狂夫…………………………202
江梅催人自白头……………………207
无赖春色到江亭……………………213
百忧集于心…………………………218
可喜故人来…………………………223
此生哪老蜀…………………………234
从绵州到梓州………………………239
飘零任转蓬…………………………245
迟暮身何得…………………………250
第七章 黄昏迟暮
天边老人归未得……………………256
重返草堂……………………………262
花近高楼伤客心……………………266
强移栖息一枝安……………………272
知交零落,伤心去蜀………………278
第八章 归程何处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285
移居夔州……………………………290
夔州的田园生活……………………296
百年多病独登台……………………302
且以回忆慰衰年……………………308
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313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318
潇湘飘零……………………………324
涕尽湘江岸…………………………328
“诗圣”光芒在,千秋万代长 ……333
内容摘要
本书以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跌宕起伏,坎坷悲壮的一生为经,以诗人游历各地,抒发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的“诗史”为纬,构建出了一个立体、丰富而又鲜活的“诗圣”形象。作者以极优美而又极生动的笔触为读者还原了杜甫的一生与大唐由盛转衰的时代画卷,其中既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壮阔,也有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悲怆。读懂了杜甫,也就读懂了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的精神脉络。杜甫离我们很远了。大唐王朝也已离我们千余年。杜甫又分明没有走远。他笔下战乱中大唐百姓的哀号,还在他的诗里绵延不绝;他夹杂在百姓中与他们一起逃难的身影,还在他的诗中鲜活跃动;他对大唐统治者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如警钟长鸣,到今天还有着振聋发聩的警示意义。他属于大唐王朝,又超越那个时代,其精神力量到今天仍然在激励鼓舞着亿万中华儿女、炎黄子孙。
精彩内容
穿越家国苦难,终成诗中圣哲1300余年的历史长河,风烟涤荡,模糊了多少鲜活的往事,甚至连杜甫的容颜也难以让人看清。杜甫有一张半身小像,小像上的他面容清癯,眉头紧锁,望向远处的眼眸中似乎凝聚着他终身挥之不去的国仇家恨。在他的各类诗集文本中,他的这张小像频频出现,这就是后世读者眼中的杜甫:消瘦,背微驼,面苍白,愁云惨雾终身笼罩在脸上。
在今天的北京故宫明清库房南薰殿的海量字画里,就有李白、杜甫小像各十余帧,像上的李白面白,胡须稀少,杜甫则面黑而胖。不知是绘于何时的小像,但既然是皇家珍藏,应该是最接近诗人原本的样子吧。这样一个“黑而胖”的杜甫,注定无法同那个在坊间流传了多年的清瘦杜甫相抗衡,因为那个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更为滑稽的是,现在这张流传甚广的杜甫画像,据说是一位叫蒋兆和的画家,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画下来的。蒋兆和被誉为中国近代画坛的宗师级人物,曾经有出版社向蒋兆和约稿,蒋兆和翻遍手头资料也没能找到描写杜甫相貌的句子。情急之下,只能靠自己对杜甫作品的理解,面对一面镜子,完成了杜甫的画像。查阅蒋兆和先生的资料,看到他的照片,果然有着杜甫式的忧郁与清瘦,可见此言不是空穴来风。
作为一位与我们相距千余年的大诗人,他的外貌形体,甚至他的生卒年月,家庭出身,都已如雾里看花。能让人真切触摸感受的,只有他千古流传的作品,以及蕴含在诗作背后的精神、品格、气节。杜甫是中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唐代诗坛双峰并峙。相同的时代背景下,二人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诗歌创作方向。李白成“诗仙”,以其瑰丽的想象力与浪漫主义笔调,完成了他对人生与时代的诠释;杜甫成“诗圣”,写作的视角一辈子不曾离开现实的土壤,以沉郁顿挫的笔触,给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留下了纪实影像式的一笔。正因为如此,有人说李白是飞扬在天空的“仙”,杜甫是行走在大地的“圣”。前者靠的是天赋,后者靠的是经历。
作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写他的传记自然绕不开他的诗作。杜甫以一支如椽的诗笔,书写着时代。他以诗人的敏锐,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又把时代的疾风骤雨化成笔下或哀伤愤怨或慷慨激昂的诗。他破衣麻鞋穿越道道生死防线,奔赴他的天子:“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他在曲江边上哀哀而哭:“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他在长安城里沉痛叹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夜宿石壕村与老翁一家共同经历恐惧与哀伤:“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他在天险潼关对守关小吏殷殷叮嘱:“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杜甫又是一位美的收集者,他一生颠沛流离,却仍然在难得的太平岁月里,吟花弄月,流连山间水畔,为后世读者留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留下“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样的清词丽句。
杜甫生逢大唐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他经历了开元盛世的繁华,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社会衰败。一个伟大诗人的作品,向来都是时代的晴雨表。从杜甫的诗里,我们可以清晰地倾听到大唐王朝的兴衰足音。尤其是安史之乱前后,那一段动荡不安、山河失色的黑暗年代,杜甫身为亲历者,在他的诗里做了沉痛记录。
诗人无一不是从书写自己开始。在杜甫的诗里,亦可找到他一生的轨迹,青年时期的裘马轻狂,困顿长安的愁苦悲辛,战乱中东南西北的逃亡流离,直至老年的泪尽湘江。诗是杜甫记录个人命运悲欢、倾诉个人情感的一个载体。
在杜甫流传于世的1400余首诗中,上至朝政国事、百姓民生,下到山川风物、草木虫鱼,均有涉及。他在继承中创新拓展,把唐诗的题材引向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本书以杜甫的诗作为“经”,以杜甫遍布中国大江南北的足迹为“纬”,以杜甫终生不息的济世报国之志、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为主线,向读者逐一剖析“诗圣”杜甫与大唐王朝息息相关、跌宕起伏的命运,将杜甫对唐代诗坛“集大成”的贡献进行了梳理。
杜甫离我们很远了,大唐王朝也已离我们千余年,可杜甫又分明没有走远。他笔下大唐百姓的哀号,还在他的诗里绵延不绝;他和百姓一起逃难的身影,还在他的诗中鲜活跃动;他对大唐统治者的无情揭露与批判,如警钟长鸣,直到今天还有着振聋发聩的警示意义。他属于大唐,又超越了大唐,其精神力量到今天仍然激励着亿万炎黄子孙。
杜甫有着超越个人悲欢的伟大胸怀,他以宏远的精神追求抵御命运的磨难与风沙,在诗作中将充满苦难的人生提升到诗意盎然的境界。闻一多先生说,杜甫是我们“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然而,“诗圣”也是人,有着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甚至有着种种为后人所诟病的缺点。
全面而客观地讲述是对“诗圣”杜甫、对那一段历史的最大尊重。我希望奉献给读者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悲欢尽现的“诗圣”杜甫。当然,心向往之而才力不足,只能是尽心尽力而为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