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东坡万有应用商店
  • 苏东坡万有应用商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苏东坡万有应用商店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0.56 3.9折 78 全新

库存12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水姐

出版社岳麓

ISBN9787553819051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203075265

上书时间2024-06-3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水姐“秦朔朋友圈”创始主编,上海市作家协会成员。上海交通大学学士,清华大学硕士,个人同名微信号“水姐”,视频号“水姐一天一书实验室”主理人。著有《任凭世事变化,内心鱼鱼雅雅》《夜空中最亮的星》《此刻朋友圈》《中年好友苏东坡》等书。
\"

目录
\"序言:人生实验,不过如轼,下载更新迭代

壹 疗愈指南
App1:杖
App2:坐忘
App3:小舟
App4:水源
App5:死灰

贰 热门精选
App6:松弛
App7:柔软
App8:自洽
App9:酷

叁  出行导航
App10:眉州
App11:东京
App12:凤翔
App13:杭州
App14:密州
App15:徐州
App16:湖州
App17:黄州
App18:江宁
App19:常州
App20:登州
App21:颍州
App22:扬州
App23:定州
App24:惠州
App25:儋州
App26:郏县
App27:苏州
App28:越州
App29:泗州

肆 生存宝典
App30:悟性
App31:忍性
App32:韧性
App33:超拔
App34:忧识
App35:心安
App36:静达
App37:诚法
App38:大勇
App39:一点愚

伍 心理测验
App40:正心
App41:静柔阴虚
App42:无心
App43:独化
App44:心胜于物
App45:水之道
App46:致极一

陆 灵感笔记
App47:梦
App48:信
App49:药
App50:琴
App51:画
App52:酒
App53:书
App54:花
App55:香

柒 效率创意
App56:月
App57:鸿
App58:鹤
App59:鹘
App60:鱼
App61:鹿
App62:马
App63:牛
App64:犬
App65:风
App66:雨

捌 社交通讯
App67:悦庄
App68:歆嵇
App69:和陶
App70:味摩
App71:许李
App72:慕白
App73:法刘
App74:梦韩
App75:带柳
App76:师欧

玖  水哲学元宇宙
App77:随物赋形
App78:行云流水
App79:行止观
App80:性命情
App81:儒释道
App82:激悲柔
App83:喜悲旷

拾  人工智能
App84:顺物自然
App85:心隐
App86:美好出艰难
App87:枯淡观
App88:身与竹化
App89:养气

拾壹 生活美食 
App90:东坡菜
App91:东坡茶
App92:东坡衣

拾贰  运动健康
App93:疾趋
App94:养生诀
App95:闲存养练
App96:四三二一

拾叁 教育娱乐
App97:女性观
App98:建筑师
App99:教子略\"

内容摘要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是一场当下的实验,所有悲喜得失都是只此一次的鲜活经历,做不了事先的准备,也无法在事后修补。在这一点上,苏东坡与当代人没有什么不同。而神奇的是,他却生发出一种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将只此一次的人生不断更新、迭代,随时、随地、随境、随缘、随遇、随物,达到了“智者乐水”的境界。
本书将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与智慧研发成99个日常App,以现代思维解读苏轼,让当代人能从自身困境出发,汲取苏东坡的前年精神水源。
\"

精彩内容
\"App1:杖使用说明:01|“倚杖听江声”,水大鱼多得过,风大雨大也得过。杖即自助自愈。
02|命运其实已经给我们铸造了一根贴身的杖。你需要的时候,它就在那里。
03|更新,靠历练;迭代,是百炼成钢,杖是“人钢”。
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至暗时刻,回过头来看,苏轼对我的第一个要义,那就是“倚杖”,“倚杖”即靠自己。明确地支棱起自己的精神,才能迈坎、过关,关关难过关关过。就算是有外援,也是你自主想到去求助的。
“倚杖听江声”(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一人一杖,站在自己人生的大江大河大浪边上,水大鱼多得过,风大雨大也得过。
命运其实给我们铸造了一根贴身的杖。你需要的时候,它就在那里。你自己日积月累修炼的那些精神,会外显出来,你会慢慢感知自己的内在的力量。内在的力量,你一旦觉悟,就会知道,它源源不断,无比强大。
真正的英雄,都是化命运为选择的人。懂得靠自己是一种成熟和觉悟。更新,靠历练;迭代,是百炼成钢,杖是“人钢”。
在苏轼那里是“杖”,在泰戈尔那里,就是“人生的亲证”,他说,亲证就是某个瞬间,你感觉到的、突然的、内在力量的爆发。一个静态,一个动态,其实都是殊途同归。
苏轼好多首经典词作里都有“杖”字。跟着他的杖,走着他的路,低谷、落寞,只道是寻常,也就不怕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曲折和坎坷,是自然而然的,不必太过讶异,也无需欢喜。
苏轼含“杖”的词,最著名的两首,都写于他的低谷期,精神上突然支棱起来的、创造力爆发的、立于文学高峰的年份——元丰五年(1082)。那是苏轼变成苏东坡后最耀眼的年份,没有之一。
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闭上眼睛,你感受下,“倚杖听江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你想象一下那个画面,“竹杖芒鞋轻胜马”。
我常常跟友人说,你看,人家这么多的朋友,这么好的兄弟、妻子、儿子、仆人,其实还是孤独的,无论在黄州还是儋州,他喝酒回家,夜半时分还得流落在外,看他在儋州写的《书上元夜游》:“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人的大部分时间是跟自己过的,做自己的事,处理自己的心、情和理。
工作和各种关系之外的自我空间,那才是个巨大的世界,里面藏着无数个百科全书派的可能性。
还有同名诗《东坡》也写了杖:“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它的意思是,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这里指的则是自我陪伴、随缘自适、在自然和岁月里行走的“杖”,是自我和自然相通的杖。
还有一首《鹧鸪天》,写于元丰六年(1083)的黄州: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蝉声、竹影、荷香、白鸟、红蕖、斜阳,一个人乡间杖藜漫步,物我两忘。
明代王舜俞说:“文至东坡,真是不须作文,只随笔记录便是文。”他的杖所到之处,就是一幅图、一种情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你看,精神独立自在了,自我安全感确立了,生活,难也是诗。
我们有自己的杖了吗?我们有那个明确的、越来越好的“真己”了吗?
据不完全统计,苏东坡诗词用“杖”的次数,超过百次,诗句中布满竹杖、策杖、曳杖、杖藜、扶杖、拄杖、植杖、放杖、倚杖等等。大概熙宁年间,他就开始用“杖”字了,也就是他三十多岁的时候。那是中年壮年时期,不太可能是因为腿脚不便。他用杖,据说还有一些补五行缺木的原因,但更多时候,那是他确认的自我形象——倚杖,就是孤勇,不萧索,充满力量。
这份流传千年的精神力量,我能真的感受到。
其实杖在中国文化中有特殊含义,尤其宋人给杖添上了新的内涵。苏轼、陆游、辛弃疾都喜欢用杖字。而据说第一次频繁使用“藜杖”的是杜甫。在《全宋词》中,“扶杖”最多,“依杖”其次,拄杖第三。
杖具有一种野逸、休闲、脱俗、逍遥、自在、淡然的感觉,是官府生活之外的另一种人生感觉,不失为一种新的生机。
有这个基调在,遇到任何问题,他都不会太慌张。他有自己的力量和所谓安全感。
对我们现代人而言,重视内在力量的时代到了,这个力量可从古今中外各个学科领域中去获得启发,我们的知识和智慧体系,已经比苏东坡那时候丰富多了。
以前强调治愈主义,现在则要更广博深厚的内生内源动力了,好好地在自己的人生中实验一下自己的内在力量吧。
App7:柔软使用说明:01|一个人只有柔软,才能有弹性、韧性和自愈能力,才能重建自己、盘活自己,才能自欢喜。
02|老子说,“水几于道”,苏轼也是用水来统摄自己的哲学观,水的特性是至柔。 因为他如水的性情,所以他的支流非常丰富,成了百科全书派,把自己的哲学观辐射、渗透、流转到各个领域,如涟漪般产生影响力,“应用程序”如此普遍适用,传播范围广泛,也是哲人的功力所致。 这就是柔软的力量。
03|柔软的第一重,就是更新自我,向内的柔软;柔软的第二重,才是外向的柔软。他的柔软,给了他的家人、爱人、朋友、孩子,甚至是仇人,于是,“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年轻一些的苏轼是刚硬的,而苏东坡是柔软的。在黄州耕作让他变得柔软。刚和柔,自己的身心都彻底地经历过,让他能更加包容。
让他静下心来的是对水的至柔的研究,他感受着道、《易经》(变化)、水的相似性,并在充满阳光、空气和水的农耕里,也开始随物赋形地生活。
一个人只有柔软,才能有弹性、韧性和自愈能力,才能重建自己、盘活自己,才能自欢喜。
硬邦邦地守着自己原来的爱憎,充满怨尤,执着于原来的事业格局、家庭结构、生活方式,都会让自己难以重新开始,归零重建。永远告诉自己,生活是动态的,柔软地适应变化,才是明智的。
苏东坡去到哪里,都要建自己的房子和家园,就算被贬,就算建成了住不到,马上要搬去其他地方,他也不是很在乎,因为营造和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意义。
别在问题面前僵住了,行动是根本,忙起来做喜欢的事儿,是最触手可及的药方。越高效地做,就越自在如水。
苏轼在黄州时期,认真地开始研究《易经》,写作《东坡易传》。这是苏家父子的心愿。既然沉潜,就趁着这段时间写完。老子说,“水几于道”,苏东坡也是用水来统摄自己的哲学观。水的特性是至柔。至柔,可以在生活的各个角落,运用自如。
《东坡易传》试图解决身处困境中如何安顿人生的问题,其中包含对“幽人贞吉”“通二合一”和“无心而一”的思考,以及在思考中形成的隐忍而不愠的心态。最难得的是至一而无我、物我两忘的心境,以及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借鉴使用的“静以待其定”的进退之道。靠自己,学会忍耐,是面对任何低谷的两大前提式信条。
宋史学者金生杨先生认同清代四库馆臣的观点,认为“《东坡易传》是三苏父子合力完成的一部力作”。而谢建忠先生则认为,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在黄州独立开始撰写《东坡易传》的初稿。从三苏父子的人生实践来看,确实只有苏轼,在如水般运行自己,他是怎么写怎么描述的,他就怎么做,知行全赖自身创造。
苏轼在写给滕达道的信中说道:“某闲废,无所用心,专治经书。一二年间,欲了却《论语》《书》《易》。”又在写给文彦博的信中言道:“到黄州,无所用心,辄复覃思于《易》《论语》。端居深念,若有所得,遂因先子之学,作《易传》九卷,又自以意作《论语说》五卷。”据说,到元丰五年(1082)写作《赤壁赋》时,《东坡易传》初步完稿。
所以,浅薄如我也认为,《东坡易传》就是苏轼思想的源头,他独立地构建了自己的认知体系,并决定此生以此理念实验下去。
他和弟子秦观等都认为,研究型的学问最是要紧,是他们自己最用心的,也最能代表此生精华。学者才是最被他们自己认可的身份,是立身之本。至于诗词歌赋,都是学问和哲学的渗透,一种表达渠道和形式,就像水的其中一脉。
因为他如水的性情,所以他的支流非常丰富,成了百科全书派,把自己的哲学观辐射、渗透、流转到各个领域,如涟漪般产生影响力,其“应用程序”如此普遍适用,传播范围广泛,也是哲人的功力所致。这就是柔软的力量。
所谓“幽人”,在遇到挫折时,能保持“隐忍而不愠”,受挫不争,处变不惊,自适自安。水也可以洗心,指导自己“洗心”,以待外物之变,使自我“炳然日新”。我一直在想,怎么洗心呢?我自己学习和运用的方就是做深度思考,然后进行长时间的沉浸式写作,沉浸地做你喜欢的事,体会心流,体会高新高效的学习,高能高通的感应,这就是洗心。
柔软的第一重,就是更新自我,是向内的柔软。水行进到哪里,事物发展到哪里,都顺其自然。人处在命运的某个端口、节点,抵抗、对抗等外在表现其实改变不了事情的进程,内心因柔软而强大,才会让你生出另一种可能性来。
首先必须改变你自己,进而去挑战、改变外部环境中顽固不化的因素,你才能改变格局。怎么说呢,你总是絮絮叨叨地说着,即便你有才华、有胆识、有能力,但在某个环境、节点下也是不合适的。事物都是变化的,而你不能一成不变。你要容许变化发生,你要接受生老病死、祸福得失全有你的份儿。
“我”是一切的源头,我若能释放柔软,也就拥有了柔软的源头。
“循万物之理,无往而不自得,谓之顺;执柔而不争,无往而不见纳,谓之入。”(《东坡易经》)包容万物的,只能是柔软。眼里容不下沙子,变得讥讽,是很难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也很难改变本就有等级差距的人世间。
赤子之心,是鲜活、纯粹、柔软、干净的。
柔软的第二重,才是外向的柔软。苏轼的柔软,给了他的家人、爱人、朋友、孩子,甚至是仇人,所以“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向外柔软,因为内心深刻地理解过大地上的悲情。予人慈,拔人悲。
这两重柔软,向内的变成了智识和艺术,向外的变成了道德和利他。
千古悼亡词里有苏轼至柔的思念。他写给结发妻子王弗(1039—1065)的,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他写给继室王闰之(1048—1093)的,是“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蝶恋花·同安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他写给陪他浪迹天涯的知己侍妾王朝云(1062—1096)的,是“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殢人娇·赠朝云》)……弟弟苏辙,是他人生中相伴时间最长久的,最后他的身后事也全让弟弟料理。“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狱中寄子由》)他甚至跟大多数政敌、仇人也都一笑泯恩仇。所谓“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林语堂《苏东坡传》)。
他还把柔软给了所有人,认为“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我原来是个脾气刚直,有自己的坚持,对公平、付出和回报有顽固执念的人,所以,当我静下来,认识到人生和生活的复杂性之后,我的内心好像懂得了,柔软了,新的自我才真的来了。然后,对外慢慢释放新我的柔软,这是另一种修行。
柔软,才能欢喜。只有柔软,才能变成无可救药的乐观派——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