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无法赞美的
  • 那些无法赞美的
  • 那些无法赞美的
  • 那些无法赞美的
  • 那些无法赞美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那些无法赞美的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4.38 4.2折 58 全新

库存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木叶

出版社上海文艺

ISBN9787532187324

出版时间2023-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1203005017

上书时间2024-06-29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木叶,原名刘江涛。现为《上海文化》杂志编辑。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七届客座研究员。著有随笔集《一星如月看多时》,文论集《水底的火焰:当代作家的叙事之夜》。2006年获《中国时报》文学奖之诗歌评审奖。诗歌见于《诗刊》《诗歌月刊》《人民文学》《北京文学》等,部分作品收入《复旦诗选》和《诗歌的纽带:中俄诗选》等。

目录
辑一

梦——留别这个世纪
北京越来越北,或像皇帝一样被均匀地一刀劈开
死生

辑二

相忘于江湖
烂漫
扬州慢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鹊桥仙
零落一身秋
我醉欲眠卿且去
断续
一星如月
事了拂衣去
隋炀帝因书入梦
雨细未沾衣
蓬莱清浅
明灭

辑三


命运
天平上多余的一克
有关顾城
博尔赫斯的自习课
海明威的酒杯
上联
剑气
老夫聊发少年狂
魔岩三杰之夜
一个入侵者的面孔
死神来过了
冷魂贾植芳
群像——一个文学奖的一天
索尔仁尼琴。回来。

辑四

诗人和诗歌
诗歌的品格
通向格律之门
一篇未定稿——关于柏桦,或夏天和汉风

附录
阿乙×木叶:自由即爱与被爱、创造与被创造

后记

内容摘要
“那些无法赞美的”,取自作者木叶的一首小诗。本书落脚于赞美,而最初的触发点是日常所遇的一些“无”,亦即个人情感世界中的无名、无形、无解、无力。书分四辑,涉及一些无法赞美者,以及内心深处必要的审视。辑一,为诗小说与散文诗。辑二,是古今诗思的交汇。辑三,信件,包括校园刊物和民刊的序言,也包括关于画家、诗人、小说家、电影导演、摇滚歌星、异类人物的文字。辑四是不同时期对诗歌的一些思考。

精彩内容
冷魂贾植芳2002年,李欧梵拜见施蛰存,提出庆贺他百年寿辰,施先生答道:“我是在等死,我是20世纪的人,我的时代早已过去了!”此语初闻,震撼无以言表。当时首先想到的是巴金,如今巴老已然在彼地历经一两个驿站。
“驿站”的说法来自贾植芳先生。贾先生初见我这个后生便说:“这些年我看到最多的是讣告。”在一篇文字里他写得更加详尽:“我也常常到火葬场去参加告别仪式,每逢这种场合,像我这样拄着拐杖的三条腿角色一般都被安排在前面一排的位置上,面对墙上用黑边围绕的死者遗像低头默哀。每当这种时候,一种幽默感就会在我心里油然而生:火葬场里旧人换新人,独独墙上那颗钉子一成不变,今天挂了这张像,我们在底下低头默哀,明天还不知道轮到谁在上面谁在下面。”而今,四月春风别冷魂。
2005年9月,我曾为复旦百年庆典拜访老人。贾老已然九旬。其实我第一次见到老人时,他业已八旬上下。世事如此,有些人我们甫闻其名,他便绝然离去,譬如海子;有些人我们初阅其文,他便垂垂老矣,譬如夏志清。
老人黑鞋白袜灰裤子,白衬衣里白背心,鼻子很挺头发灰白。贾老和侄女任桂芙一家同住,四世同堂。整个宿舍区静极,与那个正在全身麻醉、通体手术的复旦截然两个世界,尽管离得那么近,一本书掉下来便几乎落到复旦那边去了。他喝了一口水,道:“我无儿无女……”遥想当年讲坛,瘦小的老头儿谈笑风生,身边还有着一名同声翻译。他的山西口音历经数十载亦不曾被“驯服”。此刻,坦白地讲,老人的话我听不甚清。
适逢一个山西老乡的女儿考取了同济大学,特地来看望老人家。见我到来他们便转而和贾老的侄女聊天,时有笑声。临了家乡人拿出颠簸了几千里的礼物:一兜月饼,是家乡人自做的。贾老接过来看了看,摸出一个递给我道:“吃一个。”这三个字很是清晰。我接过,咬了几口方吃到“馅儿”,甜,却硬得厉害。老人叫侄女拿来一本书,签了名送给他们,目送离去。屋里静了下来,山西口音稍稍清晰些了。他说自己多年没回老家,远道而来的乡亲大多不认识,但就是打心底里高兴。
我将自印的诗歌小集子送给老人,他兴奋地说:“我可有很多写诗的朋友呢。”我问,百年校庆您会参加吗?老人稍作停顿,我1987年就退休了……他咳一声,起身去厕所,走动时越发显得瘦小。
我又咬了一口月饼,留意到桌子上的《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文艺报》《新民晚报》间,夹杂着余华的《活着》和莫言的《红树林》。
回来时他低声说了几句,可惜我又没听清。他侄女告诉我,过会儿他们要去附近步行街上的咖啡馆坐坐。老人近来戒了烟酒,每天早上8点半起床,晚上10点半睡觉。最后,他又让侄女拿来一本小书——《做知识分子的老婆——任敏女士纪念集》。老人说:“这本书买不到。你看啊,没版权页也没定价,只印了……”我没听清是多少册,但知道老人将亡妻纪念集视为特殊的礼物,刚才送老乡的就是这本书。老人在书上题写了几个字,称我为“木叶老弟”。
他就问起我的年龄,我说过三十了。他说了两句话:一,“哈,我最好叫你‘小弟’,你比我小了六十岁啊。”同时做了个“六”的手势。真正想说的是下面的话:“三十岁正是有经历也有精力的时候,要好好写。”然后他翻起放在桌上的文集,最后在一篇小说上定格:《人的悲哀》。他说:那是我二十刚出头时写的……老人继续讲道:“我三十岁时来上海,下火车身上只有八分钱。我当时光头,媳妇梳着小辫儿……但你看啊,可以说这八分钱我六十年也没‘花光’,靠的是人格与本领……”待老人的话我大半能听清,已到告辞之际。
我拍了一张老人卧室的照片: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于谦的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目光下移,一张双人床,被子叠放在床尾,枕头边放着十来本书,床边一把椅子,椅上是一个白色的尿壶,床头墙壁上以胶带粘着几块旧纸箱板……老人接待我那间屋子,有好几个书架,其中一个书架伸手便可摸到的那两层上,放着高高低低的药瓶。要取阅背后的书就得先拿开药瓶,即便不取书,老人亦要一日三次像吃饭一样取下药瓶,放回药瓶。
我打量这一切的时候,老人说:“现在写不动了,只是记日记。”最后又说,“我想多活几年,看看这风景……”闻听此言,“寿则多辱”四字一下子堵在我心头,瞬间又消逝了,有一种沧桑变得干净利落……诗人西川的《一个人老了》写的是另一个情景,但用在这里又出奇地妥帖,连不妥帖之处似乎亦妥帖了。引几行:……他的骨头已足够坚硬,撑得起历史,让后人把不属于他的箴言刻上。
必须惭愧地坦白,此前我没有好生读过贾先生的任何一篇小说,也不曾看过他的理论或翻译作品,只是读过陈思和、张新颖等写的一些相关文字,听过贾老的讲座,并一次次或远或近地看到他在复旦园慢慢、慢慢地走着。困惑的是,为何我对一个人如此缺乏了解,便写下如此多的感受与臆测?
告辞出门。这位老人一生的激荡、潇洒与磨难仿佛都收拢在一根拐杖的拐角——有着纹络,有着光润,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中间写着一撇一捺。
回首。树摇影动,夜色将至。一楼最里屋有一位老人,过会儿他要去咖啡馆坐坐。
注:“冷魂”为贾先生十几岁时用过的笔名2005.10,2008.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