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才是好读的数学史(原书第2版)
  • 这才是好读的数学史(原书第2版)
  • 这才是好读的数学史(原书第2版)
  • 这才是好读的数学史(原书第2版)
  • 这才是好读的数学史(原书第2版)
  • 这才是好读的数学史(原书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这才是好读的数学史(原书第2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0.25 3.0折 68 全新

库存8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 比尔·伯林霍夫 (美)费尔南多·辜维亚 著

出版社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69929713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1870314

上书时间2024-06-21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美国数学学会指定数学史教材,贝肯巴赫图书奖获奖图书。
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中国、中世纪欧洲到当今世界,数学通史概述从源头的算术到现代统计学、运筹学等领域,不断深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从问世到被广泛接纳,30个独立的数学概念发展史,精彩地介绍中间或曲折或离奇的传奇故事。
数学家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师徒、同窗、挚友、对手的关系,趣话高智商人群的协作和“互撕”,道不尽的恩怨情仇。

作者简介
胡坦,就读于吉林大学数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学阶段多次获得信息学类奖项,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数学建模等相关比赛并获得奖项,曾多次获奖学金。

目录
引言
上篇  数学简史
  1. 开端
  2. 希腊数学
  3. 同一时期的印度
  4. 阿拉伯数学
  5. 中世纪的欧洲
  6. 15和16世纪
  7. 代数时代
  8. 微积分与应用数学
  9. 严谨性和专业精神
  10. 抽象、计算机和新应用
  11. 今日数学
  12. 专题
下篇  数学概念小史
  1. 保持记数:写整数
  2. 读写算法:基本符号
  3. “无”成为一个数字:“零”的故事
  4. 把数掰开了:书写分数
  5. 比什么都少:负数
  6. 十倍和十分之一:公制计量
  7. 测量圆:π的故事
  8. 解未知数的艺术:用符号书写代数式
  9. 线性思维:解一次方程
  10. 平方与物:一元二次方程式
  11.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传奇:解三次方程式
  12. 令人愉快的事:勾股定理
  13. 了不起的证明:费马最后定理
  14. 真正的美:欧几里得平面几何
  15. 完美的形状:柏拉图立体
  16. 用数字表示形状:解析几何
  17. 不可能的、想象中的、有用的:复数计算
  18. 一半更好:正弦和余弦
  19. 奇妙新世界:非欧几何
  20. 在旁观者的眼中:射影几何学
  21. 游戏里有什么:概率论的开端
  22. 正确解读数据:统计学成为一门科学
  23. 机器会思考:电子计算机
  24. 推理算法:布尔代数
  25. 在可数之外:无穷大与集合论
  26. 走出阴影:正切函数
  27. 记数比:对数
  28. 无论你怎么分割它:圆锥曲线
  29. 在范围之外:无理数
  30. 几乎没有碰到:从切线到导数
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这才是好读的数学史》介绍了数学从有记载的源头向最初的算术再向代数、几何(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统计学、运筹学等领域不断深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先后介绍了古希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代中国、中世纪欧洲和15至16世纪数学在顺应社会实践需要的基础上出现的深化、突破。在介绍数学历史的基础上,主要对30种有关基础数学的普通概念进行了独立精彩的叙述,再现了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欧拉等数学大师的风采,还特地穿插了女性数学家在数学发展中做出的巨大贡献,从各方面为读者还原了真实、有趣的数学历史。

精彩内容
数学从何而来?算术总是以我们在学校所学到的方式运算吗?它能以其他方式运算吗?谁想出了所有的代数规则,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想?还有,关于几何的事实和证明又是怎样的?
数学与文学、物理学、艺术、经济学或音乐一样,是人类不断发展和努力的成果。它既有过去的历史,又有未来的发展,更有今天的广泛应用。我们今天学习和使用的数学,在许多方面都与1000年前、500年前甚至100#:前的数学有很大的不同。在21世纪,数学无疑会进一步地发展。学习数学就像认识一个人一样,你对他(她)的过去了解得越多,你现在和将来就越能理解他(她)并与其互动。
在任何起点上要想学好数学,我们需要先理解相关问题,然后才能赋予答案的意义。理解一个问题往往取决于了解这个概念的历史。这个概念是从何而来的?为什么现在或过去显得如此重要?谁想要获得这个答案——为获得这个答案,他们都做了些什么?数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数学的发展史上,每一
位做出贡献的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他们如何思考?
他们做了什么?这些往往都是理解他们贡献的关键因素。
要想教好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看到潜在的问题和将细节结合在一起的思维模式。对这些问题和模式的关注是判断一个学校数学教学好坏的最好标志。它是数学实践标准(StandardsforMathematicalPractice)的驱动力,是所有“共同核心国家标准”(CommonCoreStatestandard)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反映在国家研究委员会的“K一12框架自然科学教育”2013年度报告中的一节(《数学科学2025》[173])上。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自然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感到好奇。在老师的帮助下,这种好奇心会引导他们理解他们需要知道的数学过程。
那么,要在数学课堂上教好数学史的最好方法是什么?第一个浮现在脑海中的答案是“讲故事”——历史轶事,或者更广泛地说,是传记故事。这是一个典型的场景——每当讲解如何将一个等差数列求和时,老师会讲述一个关于卡尔·弗雷德里希·高斯(CarlFriedrichCauss)的故事。
当高斯大约10岁时(一些故事版本说是7岁),他的老
师给全班学生布置了一道很长的作业题,显然是为了给自己创造一点安静的时间,以便歇息一下。题目是把1到100之间的所有数字相加求和。全班同学开始在各自的石板上运算时,没想到高斯径直在他的石板上写了“5050”,并说:“答案就是这个。”老师非常吃惊,以为高斯只是瞎猜的。其实老师自己也不知道正确答案。于是他让高斯保持安静,然后等所有同学都做好——这样就可知道谁的答案是对的。令他吃惊的是,大多数同学的答案也是“5050”,由此证明高斯的答案是正确的。那么,高斯能如此快速地算出来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P2-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