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英雄谁敌手
  • 天下英雄谁敌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天下英雄谁敌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1.54 4.4折 49 全新

库存2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勃著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79176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元

货号1202318071

上书时间2024-06-21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曹操编

引子    一场灭门与一次围城
第一章  曹操的权力之路(上)
第二章  曹操的权力之路(下)
第三章  在历史与“演义”之间
第四章  扭曲的屠刀

刘备编
       引子         赤壁疑云
第五章     折而不挠
第六章     荆州!益州!
第七章     西垂的余晖
第八章     美化、弱化、悬浮化

附录一      历史、小说、历史小说
附录二      那些被《三国演义》抛弃的民间趣味

内容摘要
这是“刘勃说书”系列的第二本三国还未归晋,曹刘已成传说。故事流传千年,方有《三国演义》。解读三国的常见套路,是用史料纠错演义;本书反其道而行之,探究史实如何被大众审美和文人趣味塑造成型——犹如看见两位美女,是如何一步步化妆乃至整容的——这无疑是极有趣的。

主编推荐
◎作品看点

★ 大雅。刘勃是“三国”的理想读者,他熟读传统经史子集,广采西方历史、哲学、文学、法律等学科、领域视角;引经据典却无掉书袋之累,因为世界性、现代性的历史视角、人文关怀和文学趣味。

★ 大俗。刘勃的语言活泼机智却葆温润文雅,亦如其人。面向大众讲文史经典,他可以四两拨千斤,从小热爱大众文化中的相声、评书等传统语言艺术形式,又游弋于网络语言的时代风潮,知道如何跟大众说话才能被听懂。

★ 大红。十几年来,刘勃的历史人文写作只在一个小圈子里流行。早在“燕谈论坛”时期,著名作家、批评家周泽雄先生有赞曰“才子刘勃”,如今通过新媒体的不断发酵,刘勃已为更多更年轻的读者所熟悉和热爱,也获得了众多行业大V背书,成为另外一种范式的“网红作家”。南郭刘勃微博粉丝48万,蜻蜓FM“刘勃煮酒论史记”将近140余万次收听。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南方周末等媒体、新东方人文历史学习App 精雕细课等媒体平台专栏作者。《南方人物周刊》人物报道。

精彩内容
曹操的权力之路(上)曹操是被历史学者研究得非常多的人物,史籍中只言片语包含着怎样的信息,往往都有学者反复辩难。这些研究使我们得到了另一份关于曹操的历史叙事,它不同于小说《三国演义》,也不同于简单浏览《三国志?武帝纪》后得出的印象,但也许更接近真相一点。
(一)豪门的叛逆少年曹操出身于一个高而不贵的豪门,他的家族,至少是东汉后期最有权势的几十个家族之一。
《三国志》称,曹操的父亲来历不明,给大宦官曹腾做养子,所以改姓了曹。
东汉皇帝倚重宦官,和门阀-官僚之间,矛盾很尖锐。但和平时期讲究斗而不破,所以倒也并非是泾渭分明截然对立的关系。士人也需要借助宦官在是仕途上寻求一些便利,宦官要牟利求名,也离不开士人的帮忙。
曹腾就是一个比较善于和士人合作的宦官,相应的回报,一是他留在史书中的形象,相当正面;二是获得了巨额的财富,当然,贪渎的过程,史书中就没什么记录了。
我们能推断出这一点,是因为曹腾的儿子,也就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因为钱太多才被人盯上杀掉的。而汉灵帝的时候,曹嵩为了买一个太尉做,拿出了一万万钱。
这笔巨资,自然就是他们父子多年来贪污所得的一小部分。
可以提出一个比较,出身名门的崔烈,买司徒的官职,只花了五百万钱,是曹嵩的二十分之一。
司徒和太尉同属三公,而九千五百万钱的差价,就是士族名门和赘阉遗丑的区别。
当然还有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那样的家族,四代人,代代有三公,不花钱,那就更高级了。
就是说,曹操虽然出生于社会顶层,但他们家,又是属于在顶层里被歧视的家族。
曹操看士族门阀(只论权势,有些其实远远不如自己的家族),内心难免有一份自卑和羡慕在里面,到了晚年,已经位极人臣的曹操在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里,这样评价自己:“本非岩穴知名之士”。
曹腾、曹嵩都很清楚,自己这样的身份,风险最小的获利方式,就是以低调谨厚,“质性敦慎”的面目示人,不要和士人抢风头,沉默中自有无尽财源滚滚来。但是,和所有心高气傲的少年一样,曹操却很不甘心。
他要让自己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开始的时候,这个愿望显得如此可望而不可即。曹操年少时就和袁绍是朋友,两个人还有一些共同的朋友。那些人大都出身名门,有的还在党锢之祸中遭到过宦官迫害,曹操一个宦官之后混迹其中,显得非常特别。
袁绍比曹操年长一些,血统高贵,相貌英俊,天生自带明星的气场。曹操据说是轻佻的,多年以后已经主持国政,仍然觉得自己没有威仪雅望,不足以接见匈奴使者。所以,和流传至今的几个段子相反,实际上在这个热闹的朋友圈里,袁绍被众星捧月,曹操却大约难免要扮演一个丑角的。
企图证明自己的曹操,走上仕途后干的第一件事,就站在了自己所属的政治集团的对立面。
他做了“洛阳北部尉”,即负责洛阳城北部治安的官员。他对自己的办公场所进行了装修,又制造了绚丽的“五色棒”,表示从此谁敢违背国家的禁令,都将被乱棍打死。
他手下的工作人员一定对这个浮夸的行为感到惊讶,有点哭笑不得。当时财政紧张,修缮衙门和新制造刑具,都很难申请到经费,只能是曹操自掏腰包。这个年轻的新领导的出身如此之好,在这个岗位上只是过渡一下,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您花这个冤枉钱做什么呢?
有钱宦官家的子弟就是任性,他们怕是难免这样感慨。至于不得夜行之类的禁令,多年来已经无人理会,开始怕是谁也不会当真。
但曹操是认真的,几个月后,灵帝宠爱的宦官蹇硕的叔父深夜出行,被曹操捉住,活活打死。整个洛阳城都受到震动,一时治安水准大为提升。
不确定曹操的行为,算不算是一种皈依者狂热,——因为想融入士人群体而对自己出身的宦官势力格外凶狠。这件事引起的政治角力想必相当复杂有趣,可惜史书语焉不详,总之最终结果是曹操被明升暗降,外放到顿丘去做县令。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给曹操创造了升迁的机会。有了军功之后,曹操被任命为济南相,即济南国的行政长官,这已经是二千石的高级地方官。曹操仍然是刚健有为的能臣作风,力图清理积弊,因而显得和当时的官场风气格格不入。曹操晚年的回忆里,强调了自己与宦官集团的对立关系(“违迕诸常侍”)。不过,这些年正是他的父亲曹嵩官运亨通的时候,如果曹操所说属实,大宦官们也只会把他当作本集团内部一个爱自找麻烦的高干子弟,因而难以痛下杀手。
之后曹操被调任东郡太守,没有赴任,而是回家读书、射猎,近乎半隐居的状态。也就在这段时间里,官虽然不很大,但已经拥有巨大影响力的袁绍策划了一次想废掉汉灵帝的政变,袁绍托人来拉曹操参加,据说曹操义正辞严地拒绝了。后来这次政变也就不了了之。
(二)两个纨绔的友谊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组建了一支新的禁军保卫自己居住的西园,一口气任命了八个校尉。和曹操有杀叔之仇的宦官蹇硕排名第一,曹操的老朋友袁绍第二,曹操本人为典军校尉,排名第四。
当时汉灵帝的身体状况已经不佳,创建这支新部队的目的,很可能是想让压制何皇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好让自己喜爱的儿子刘协,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即位。
然而事态发展完全出乎汉灵帝的预料。袁绍和蹇硕敌对,汉灵帝去世后,他支持了何进杀死蹇硕。接下来是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操作,许多内幕已沉没于幽暗的历史深处,以至于很多事件难以理解。但无论如何,结果是何进和宦官集团都被毁灭,来自西北的军阀董卓控制了局面,袁绍与曹操都逃出洛阳。
讨董大业掀开大幕,汝南袁氏的门生故吏满天下,在诛杀宦官的过程里又立下卓越功勋的袁绍,理所当然成为盟主。甚至于,和袁绍没有关系的人也会声称,自己得到了袁绍的领导。
曹操是一个地位不太高但表现非常积极的同盟成员。曹嵩对儿子的行为大概很不满意,认为他给家族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曹嵩带着妻妾和曹操的弟弟到琅琊(山东诸城的琅琊山)隐居避险,却没有给曹操足够的经济支持,以至于曹操还不得不到陈留郡去寻求帮助。在一个叫卫兹的人的赞助下,曹操组织起了五千人马。
陈留太守张邈,是曹操和袁绍共同的朋友,或者准确地说,此时曹操和张邈都尊袁绍为大哥。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操只拥有一个“行奋武将军”的头衔,不在讨董的地方官名单里,形式上很可能被算作张邈的属下,但实际上可以独立自主。
在多数讨董部队畏缩不前的时候,曹操带着自己的五千人单独向西挺进,于是很快被教导明白了一个道理:关东地区已经享受了几代人的和平,不久前的黄巾之乱也是倚仗西北和东南的军人平定的,这片富庶的土地上也许不缺武艺高强的游侠(曹操本人就好为游侠),但一旦走上战场,在西北职业军人面前,还是只能溃不成军。
《三国志》记录了曹操兵败之后如何痛斥战友们缺乏远见,显得曹操虽败犹荣,实际上曹操当时的处境还要更加困窘:曹操手下本来就不多的兵力已经损耗殆尽,接下来讨伐董卓已经不是急务,马上就要进入诸侯混战的局面,曹操应该如何自处?
曹操前往僻处东南的扬州,想组织起一支新的部队,但扬州军人显然对追随曹操不感兴趣。经历了几番磨难,包括一次险些酿成杀身之祸的兵变后,曹操总算拼凑起了一支一千人的队伍,加上亲族曹洪等人带私兵前来加盟,总兵力有三、四千人。
第二年的秋天,所谓“黄巾余党”或打出其他旗号的民变又在各地爆发,一支十余万人的乱军入侵兖州的东郡。令人惊讶的是,在当地地方官已经无力抗拒的时候,曹操突然出现,将乱军击败。这显然不是三千人马所能做到的。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曹操的实力,是怎么取得突飞猛进的呢?
袁绍称,曹操靠的是自己的支持。两人翻脸之后,袁绍在声讨曹操的檄文里,强调了这一点。《武帝纪》当中也承认,击败乱军之后,是袁绍上表朝廷,请求任命曹操为东郡太守。
下一年,曹操取得了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尤其是击败了进入兖州的“青州黄巾众百万”,这之后曹操已经事实上控制了兖州,袁绍的檄文又称,这件事也离不开自己的帮助。
总之,按照袁绍一方的说法:袁绍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所以对缺陷明显的曹操,给予了极大的包容和支持。曹操出道以来,因为愚蠢、短视、躁进、意志薄弱……招致了一系列失败,总是袁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才帮助曹操渡过了危机。
袁绍曾给予了曹操大量帮助,属实的可能性极高,曹操早期的兵力为何突然增强,这个说法提供了最简明而合理的解释。尽管袁绍、曹操本人的传记中,陈寿都绝口不提这些帮助,但其他相关人等的资料里,却时时透露出这方面的消息。至于种种贬低曹操能力的话,自然并不足信。袁绍投入资源帮助曹操占据兖州,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无法再找到一个像曹操这样得力的助手,除了曹操,他在任何人身上投资都不可能获得如此高的回报。
兖州对袁绍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他必须要让兖州控制在一个他信得过的人手里。
兖州在冀州以南。冀州地大人众,物资富饶,是袁绍很早就看中的根本。袁绍占据冀州之后,虽然意图是“南向以争天下”,但却不得不首先面对北方一个军事上极为强横的对手,即幽州的公孙瓒。
袁绍在南方也有敌人。一个是袁术,二袁在血缘上同父异母,宗法上则是叔伯兄弟,兄弟俩闹到势不两立的地步;一是徐州牧谦,陶谦曾在幽州任职,大约是那时就和公孙瓒建立起了联系。
袁术、陶谦的势力,又在兖州以南。所以只有控制住兖州,袁绍与公孙瓒作战时,才会觉得自己的背后是安全的。
自从成为讨董盟主之后,袁绍风头之劲,一时无两。但袁绍不得不面对一个困境,他很容易得到一些坐拥大量资源的人的拥戴,但他却始终无法将这些政治、经济、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并转化为军事力量。
甚至于,这些支持袁绍的关东门阀,不但自己打仗不行,还非常排斥来自其他地方的军人。
《三国演义》里,袁绍手下有个被赵云战不数合,刺于马下的龙套角色名叫麹义,此人其实是界桥大战时,帮助袁绍击败公孙瓒的关键人物。公孙瓒的骑兵部队长期与东北的胡人作战,形成了极其强悍的战斗力。但麹义来自凉州,对骑兵冲击毫不陌生,他指挥手持大盾的步兵排列成坚固的阵型,配合强弩射击,摧毁了公孙瓒的攻势。这其实是一次大汉西北边防军与东北边防军的较量,结果西北军获胜。
然而麹义的结局,是“后恃功而骄恣,绍乃杀之”。
命运有点相似的还有吕布。被李傕、郭汜击败逃出长安后,吕布一度投到袁绍帐下。当时袁绍正在为如何平定张燕的叛军而苦恼,吕布就让袁绍的部下见识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骑兵。吕布率领他的并州骑兵陷锋突阵,转眼就让袁绍久攻不下的张燕的部队阵型溃散。但不久之后,吕布骄傲的作风,并州军队糟糕的军纪就让袁绍无法容忍,吕布也就不得不再次走上流亡之路。
吕布有“轻于去就”的名声,他也确实是劣迹斑斑,但另一方面,关东名士的排外心理,也确实使来自边疆的军人难有容身之地。
而曹操这些年里成长得很快:他善于吸纳来自四面八方的军事力量,更重要的是,曹操打破了袁绍长期无法打破的结界:把关东人变成军人。
在袁绍看来,控制兖州的人一要能打,二要可靠,那自己少年时的玩伴曹操,当然就是绝无仅有的人选了。
(三)恶魔的药方东汉末年,兖州治下有八个郡国:陈留、东郡、东平、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阴,大致相当于今天山东的西南部和河南省的东部。曹操最重要的谋士之一荀彧,曾劝曹操以兖州为根据地。这篇演说中,荀彧把兖州比作刘邦的关中,或刘秀的河内。
当然,荀彧也只是打个比方强调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他当然很清楚,兖州远远不足以与关中相提并论。这里是四战之地,地缘形势可说相当恶劣。
除了要面对南方的袁术和东方的陶谦之外,兖州的东北方向是青州,此时的青州刺史田楷是公孙瓒任命的,也是曹操的敌人。田楷手下有一个低级将领,未来会成为曹操生平最大的对手,这个人就是刘备。
当然反过来说,强敌环伺,也意味着不同方向上都是开拓空间,就看曹操有没有能力破局。
某种意义上说,曹操的自身的属性,也像兖州一样,处于各种势力之间。
袁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但吸引力大致也只到士人为止,更基层更野蛮但也更强横的力量,要他们对自己真心归附,袁绍就很难做到。曹操作为一个轻佻通脱的宦官之后,就接地气得多,和这些人打交道,曹操远比袁绍有凝聚力。
另一方面,高而不贵的豪门毕竟也是豪门,不谈个人魅力,只从出身论曹操对高级士人也不失为次优选择,出身寒微的刘备或孙家父子,要收获同样的人才,就艰辛得多。
当然这件事也可以反过来说,你同时吸纳来自各阶层的力量,如果不能有效整合,他们彼此冲突,内部矛盾就足以把你撕扯得粉身碎骨。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领兖州牧,虽然并非朝廷正式任命,但总之已是地方官的最高层级;曹操又收黄巾军降卒三十余万,号为青州兵,并与袁绍联手,连续击败了袁术、陶谦以及公孙瓒手下的刘备等人,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实际上也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
青、徐、兖、豫四州,都以地狭人稠著称,尽管是经济发达地区,人均原粮占有量却非常有限。这两年各地民变不断爆发,背后的问题自然是:随着关东地区进入战争状态,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粮食危机已经笼罩着这片土地。
号称百万的所谓“青州黄巾”,实际上可能只是百万饥民。曹操接纳了他们,对三十万军队进行整编,还要安置七十万军属。而根据《后汉书》提供的一份数据,整个兖州也不过四百多万人。就算青州黄巾的数量被夸大了,而《后汉书》的数字却低于实际人口数,这也意味着一个天大的难题。
兖州政府储备的粮食本来就不可能太多,这么嗷嗷待哺的嘴巴,曹操该怎么喂饱他们?
最自然的反应,当然是向本地豪族寻求支持,或者强迫他们提供支持。曹操大约确实是这么做的,所以我们看到,曹操和兖州士族之间的关系,骤然变得紧张,曹操杀了陈留名士边让,而包括曹操最信任的为人忠厚的老朋友张邈,原本积极为曹操献计献策的陈宫等人在内,许多人都在暗暗策划背叛曹操。
光靠勒索兖州士族,所获仍然不够,何况曹操也不想和他们把关系彻底搞僵。恰恰在这个时候,曹操得到了父亲曹嵩的死讯。
曹操想把父亲从琅琊一带接到自己的地盘上来,结果曹嵩在途中遇害。凶手是徐州牧陶谦,还是陶谦的部下?不同史料中的记录歧异纷呈。但不管怎么说,不影响曹操打出为父报仇的旗号,把仇恨的怒火向全体徐州人宣泄。
有个概念需要简单解释一下:《三国演义》不大能区分“州”和“州治”的区别。实际上,前者大致类似今天的省,后者则是省会。东汉末的徐州包括五个郡国,范围大致相当于山东的东南部和江苏的江北,但并不存在一个叫徐州的城市,徐州的州治在郯(今山东郯城)。
曹操的军队很快杀得陶谦退守郯城,攻城不克后,曹军如狂风暴雨般横扫了大半个徐州。大军所过之处,人头滚滚。
曹军在徐州究竟杀了多少人?《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记录有所不同。
《三国志?武帝纪》回避了这个问题,却在陶谦的传记中写道:“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万数就是数以万计的意思,几万到几十万都不妨称为“万数”,陈寿还是选择了一个比较含糊的说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