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行中的生死课
  • 旅行中的生死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旅行中的生死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2.93 4.2折 78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陆晓娅 著

出版社广西师大

ISBN9787559853004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31583188

上书时间2024-06-21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陆晓娅,新闻人、心理人、教育人、公益人。退休前曾为《中国青年报》高级编辑。首届邹韬奋新闻奖获得者、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退休后创办教育公益机构北京歌路营。近年来关注老年问题与死亡教育,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影像中的生死学”课程,并为高校老师举办生死教育工作坊,同时参与推广生前预嘱和安宁疗护,现于安宁病房志愿服务,陪伴临终者和他们的家人。著有《给妈妈当妈妈》《影像中的生死课》《横渡死亡之海》等书。

目录
序言
与欧文·亚隆一同感受生命中的爱与痛
死之将至,所余唯风格而已
在萨特的葬身之地回望灵魂的深渊
在波伏瓦的咖啡桌边聊聊人无不死
此生未完成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
也许你正在经历第二次诞生前的阵痛
你希望自己魂归何处?
穆罕默德们与约翰们

请给哀伤一把椅子
我的吴哥:与死亡抗衡的游戏场      
奥斯维辛,一趟艰苦的思想之旅
长寿之城与长寿之人
让星空照亮回家之路
在疫情中爱上一棵树
哪一片海可以疗愈我的忧伤?
在台湾,我第一次走进安宁病房
寻根寻到盐湖城
在巴黎与爸爸重逢
后记

内容摘要
这是一本奇特的旅行随笔。六十岁才开始海外旅行的作者,不谈旅途中的美景与美食,不谈旅行中的辛苦与经验,从一页页的文字中跳脱出来的,是她在旅行中那些心跳加快的时刻,是她与一个个灵魂相遇时激活的感受和思考。
当她徜徉在古代文明遗址、浪涛拍岸的悬崖、清晨阳光下的乡间墓地、名人故居、博物馆的时候,她仿佛总有无声的对话在发生。现在,这些对话变成了文字。
在作者丰沛的书写里,生命与死亡是线索,串联了时代、地域、风景、人物、文化、历史、文学、学术等诸多方面和她自己的故事。旅行与写作,让她能不断建构自我的精神世界,更勇敢地面对最后一段生命旅程。

精彩内容
与欧文·亚隆一同感受生命中的爱与痛别尔嘉耶夫/生命越复杂,生命层次越高级,它受死亡的威胁也越大。
唐君毅/掩盖死,即掩盖人生的真相。
欧文?亚隆/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存在,与死亡密不可分。
有生就有死,有自由就有恐惧,有成长就有分离。
就此而言,我们一体同命。
2020年4月1日晚上,接到华章心理邢健传来的消息:欧文·亚隆刚刚登录了Facebook,在上面留下了这样一段话:距离我上一次登录我的Facebook页面已经有一年了。我完全沉浸在生活中的黑暗事件当中。大约在一年前,我们了解到玛丽莲,与我结婚65年的妻子,患有多发性骨髓瘤(一种血细胞癌)。有一天,就在得知她的诊断后不久,我们一起散步,她说她希望我们一起写一本书,谈谈她的病以及它是如何影响我们以后的生活的。
所以我们就这样做了。大约10个月前,我们开始在我们的这本新书中交替撰写章节,讲述我们对她的疾病和她即将到来的死亡的反应。去年11月,也就是4个多月前,玛丽莲去世了。从那以后,我就一直一个人在写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昨天我完成了最后一章。
这是一本关于我们面对她的致命疾病和她的死亡以及我之后的哀悼历程的书。我工作的题目是“一个关于死亡与生活的问题”。它将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除了出版商,还没有人读过这本书,但我觉得这本书独一无二地讲述了一对夫妇如此公开地面对死亡,以及幸存的配偶随后的内心体验。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我也深刻地经历了忍受深度抑郁、强迫性思考和对所爱之人的深切哀悼是怎样的一种感受—这对治疗师来说是一种非凡的教育。
这本书一直是我的救命稻草,每天我都期待着投入写作,现在我已经写完了,我感到自己像在海上,希望很快能看到另一本书的风帆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我的写作不仅使我在玛丽莲离世后得以幸存下来,而且还帮助我在当今世界大流行病的隔绝中生存下来。几个星期前,我的女儿Eve搬来和我一起住,由于她的爱和关心,我逐渐摆脱了悲伤/抑郁。
我已经停止了我正在进行的治疗实践,但仍然继续通过Zoom或Skype进行一个或两个小时的咨询,并提供我所能提供的任何帮助,包括必要时合适的转诊。
读完亚隆的留言,我好想抱抱他。在我心里,亚隆早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心理治疗大师、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同时他也是一个与我心灵相通的朋友,一个可以亲近的人。这样的一个拥抱,与其说是给他支持,不如说是与他一同感受生命中的爱与痛!
我站起身来,想去洗手间擦掉眼泪,猛然间看到了书柜上的一张合影。那是五年前在亚隆家中拍的,在这张照片上,我挨着身材娇小的玛丽莲,亚隆的胳膊从玛丽莲背后伸过来,搭在我的肩上。
亚隆,五年前见到你们的时候,我心里曾暗暗评估,在你们两个当中谁会活得更久?看上去应该是玛丽莲,她那时似乎比你更健康。我还在心里出了一道残酷的选择题:作为一对携手走过一生的爱侣,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你愿意选择先离开这个世界,还是愿意暂且留下?亚隆,我猜你会选择留下,在为那么多丧亲者提供过心理治疗后,你深知留下来的人会承受更多的痛苦。
亚隆,没想到你真的成了那个留下来的人。也许,你注定了要用余生继续探索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四大命题:死亡、自由、孤独和生命的无意义—在经历了挚爱之死后,它们与你更加血肉相连,每一个命题都牵动着你的神经,撕扯着你的心灵,在你的大脑中翻腾!
亚隆,我想,吸引我走向你、直至真的走到你身边的,也是这几个看上去有些抽象,更像哲学而非心理治疗的大命题。和你一样,我看到自己和来访者身上一个个具体的困扰后面,它们就潜藏在那里。
所以说,五年前那次旅行不是什么机缘巧合,而是命里注定,所谓的“机缘”早已埋藏在我们彼此的生命深处。
是的,那是一次特别的旅行,也是一份特别的礼物。
我们一体同命五年前那个春风沉醉的晚上,我正在北师大给学生上课。那时,我开设了一门奇葩的公选课“影像中的生死学”,用电影来和学生们探索生命与死亡。课间休息时,我接到朋友宗颖的电话:“你想不想去美国见见亚隆?”咦,我不会听错了吧?“亚隆?你说的是欧文·亚隆?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写了好多书的那个欧文·亚隆?”我尽量大声地说。
宗颖给了我肯定的回答。天哪,怎么会有这么幸运又这么巧合的事情?五天前我刚刚拿到美国签证;三天前,我刚刚为亚隆即将在中国出版的新书《浮生一日》写完了推荐序。
课后回家,我查了自己的日程安排,马上打电话告诉宗颖:“我去!”为了见亚隆,我不得不五天内在太平洋两岸打个来回。而且因为有课,我要比其他人晚走几天,并一个人在旧金山等上两天。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出国旅行。对于一个只学完了70年代英语广播讲座初级班的人来说,说不焦虑那是假的。
但焦虑也会激发出潜能,我凭着“三句半”英语顺利入关,顺利找到去旅馆的摆渡车,上餐馆喂饱了自己,还参观了小镇上的图书馆,逛了超市,然后就等着见亚隆啦!
2015年5月6日,天气晴朗。美国加州帕洛阿托市,有一条寂静的花丛小道通往亚隆的家中。隔着树篱,我看到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树向蓝天敞开着怀抱。
11点钟,当我们一行五人(美中国际心理学院创办人、万国集团董事长孙立哲博士,欧文亚隆团体系统培训项目发起人、北京友谊医院心理专家柏晓利医生,欧文·亚隆心理治疗学院中国学院院长、北京万生心语教育机构总经理邢健博士,美国万国图文集团经理张瑾女士,还有我)走向亚隆的家时,亚隆也正从里面朝院子门口走。他戴着眼镜,须发花白,穿着一件藏蓝色毛衣,从外貌到气质,正是我心中的亚隆也!
孙立哲博士和亚隆握手,并逐一向亚隆介绍每一个人。我用提前准备好的英文对亚隆说:“ProfessorYalom,IfeelI’vebeenknowingyouforalongtime.”(亚隆教授,我觉得我认识你已经很久了。)我想,这就是我最真实的感觉。
我的书柜里,第一次出现欧文·亚隆的书是在1998年,那是一本并未获得正式版权的书,书名是《爱情刽子手》。彼时,我已经开始学习心理咨询,读到作者序中的最后几句话,心中似有洪钟敲响,并久久地轰鸣:心理医生不能开口闭口“你们”“你们的”,应该说“我们”“我们的”问题如何,因为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存在,与死亡密不可分,有生就有死,有自由就有恐惧,有成长就有分离。就此而言,我们一体同命。
我的天,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心理治疗高手!他知道那些来寻求帮助的人,并非等待擦去油泥、换掉破损零件的机器,而是和我们一样活生生的人。作为一个人类心理治疗师,如果自身从未有过存在的荒诞感,从未经历过生命之痛,总是一副乐天知命的样子,却要去和来访者一同探索心灵,那不仅是隔靴搔痒、隔山买牛,也是对生命的轻忽与傲慢。
从那以后,我就成了亚隆的忠实粉丝,我几乎读过他的每一部中文译著,还写过好几篇书评。特别是他的《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似乎成为我后半生的导览手册,引领着我处理衰老带来的死亡焦虑、陪伴走向生命终点的妈妈、开设生死学课程、参与生前预嘱推广和缓和安宁疗护中的志愿服务……可亚隆似乎并不急于与我们交流,他大声喊着:“玛丽莲!玛丽莲!”穿着红色衬衣的亚隆夫人玛丽莲应声而至。她哪里像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呢,分明是一簇燃烧着热情与活力的火焰。她边和我们握手,边说:“见到你们真好,今天的天气也特别好!”亚隆问我们:“想不想先去我的工作室看看?”我们当然太想啦!
那是一座覆盖着红瓦的米黄色小屋,就在紧邻亚隆家的另一个花园里。我猜亚隆应该是在斯坦福大学退休前后开始打造这间独立小屋的。有了这间独立的小屋,他可以在这里继续进行心理治疗,也可以望着窗外的花开花落,安静地写作。我相信他非常享受在这里的工作,因为他已经发现,写作就是教学的延续,也是“第二种治疗实践”,这使得他的职业生涯在退休之后,仍然有更广阔、更深远的展开—书,可以跨过疆域,传之久远,超越时空。用他自己创造的术语说,他的生命将通过这种方式,产生“波动影响”。
亚隆打开小屋的门,整整一面墙的书立即夺走了我的目光。“我在这里做治疗,早上就在这里写作。”亚隆指着书柜前面摆着的两张沙发和窗前放着电脑的桌子说。
亚隆曾在书中描述过,一些病人(精神科出身的亚隆,在书中通常称来访者为“病人”)会对他房间中的装饰评头品足,对花园里的植物指指点点,抱怨坏了的纱门怎么老不修,调侃他为什么不换空了的纸巾盒。对于一般人来说,这都是看似与治疗无关的细节,但亚隆却能从中看到“每个人不同的内部世界,同样的刺激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哈,亚隆的工作室又何尝不是他自己内部世界的显现呢?远离尘嚣,花木环绕,小巧温暖,不局促也不空旷;略显凌乱的桌面,敦实厚重的布艺沙发,沙发旁一只小几上放着小闹钟和小号的纸巾盒;还有书墙上那掩藏在一本本书中的哲人和文学家—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在说亚隆是怎样一个人,他何以成为今天的他,他的生命意义是如何建构起来的。
当然现在小屋里没有做心理治疗的来访者,不过我分明能感觉到在空空的沙发上、在小屋的静谧中,有生命故事在跌宕起伏,有情绪情感在翻滚流动,它们是来访者的,也是亚隆心中的、笔下的。只要你读过他的书,就会觉得这间花园小屋,其实一点也不平静,一点也不与世隔绝,在亚隆营造出来的具有治疗意义的亲密关系中,来访者已经在预演他未来新的生命故事。
有一天,来访者走后,亚隆从书柜中拿出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坐在沙发上随意地翻看,看到了这样一段话:走过,顺其自然地,走过属于你的那一小段时光,然后心满意足地结束旅程;就像一颗成熟的橄榄告别枝头,深深感谢将它创造的这个世界,以及孕育它生长的那棵大树。
在那之前,亚隆曾经让两个来访者去读《沉思录》,结果,其中一个人的反应让他深感挫败:“那时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外行老学究。”而另外一个来访者却说这本书真的改变了他。 这就是亚隆啊。他真诚地对待自己、真诚地对待来访者,他并不掩盖自己在心理治疗中的挫败,却永远能谦卑地从来访者身上、从无数先哲和智者身上,吸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