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动词重叠的历史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汉语动词重叠的历史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5.91 4.5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潘国英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16155721

出版时间2015-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339524

上书时间2024-06-2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潘国英,女,1972年出生,浙江湖州人。200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获硕士学位。201O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语法研究。已在《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世界汉语教学》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三十余篇论文。著有《汉语状语语序研究及其类型学意义》《中外语言学史的对比与研究》等学术著作。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动词重叠的研究意义
    二  动词重叠研究综述
    三  研究目标、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动词重叠
  第一节  重言、重叠和叠用
  第二节  《诗经》中有无动词重叠形式之考辨
    一  “采采”等词的考辨
    二  单纯重叠词和合成重叠词
  第三节  先秦其他古籍中的重叠现象
第三章  汉魏时期的动词重叠
  第一节  汉魏诗文中的VV式
  第二节  动量词的产生和发展
    一  动量词的产生和发展
    二  动作量表现形式的变化
    三  动量补语的位置变化
  第三节  “-V”式
    一 “-V”式的语义和功能的变化
    二  “-V”式和同源动量
第四章  唐代的动词重叠
第一节  唐诗中的动词重叠
第二节  变文和禅宗文献中的动词重叠
    一 对《敦煌变文集》的考察
    二  对《祖堂集》的考察
    三  对其他禅宗语录的考察
第三节  唐代动量词的发展
小结
第五章  宋代的动词重叠
第一节  “V-V”同源形式考察
第二节  《朱子语类》中的动词重叠
    一  短时义“V-V”的出现
    二  “一”的虚化和短时义“V-V”形成
  第三节  宋代话本小说中动词重叠形式的发展
    一  “V-V”式的丰富发展
    二  VV式的出现
    三  V1V1V2V2式的发展
第六章  元代的动词重叠
  第一节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
  第二节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
  第三节  V1V1V2V2式动词重叠
  小结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动词重叠
  第一节  《水浒传》中的动词重叠
    一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
    二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
  第二节  《西游记》中的动词重叠
    一  动词重叠的总体概貌
    二  《西游记》和《水浒传》动词重叠的比较
  第三节  《金瓶梅》中的动词重叠
    一  单音节动词重叠
    二  双音节动词重叠
    三  《金瓶梅》中的儿化现象
  第四节  明代话本小说中的动词重叠
    一《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动词重叠
    二  “三言二拍”中的动词重叠
  第五节  《红楼梦》中的动词重叠
    一单音节动词重叠
    二双音节动词重叠
    三  特殊的“去VV/V-V去”
  第六节  《儿女英雄传》中的动词重叠
    一  单音节动词重叠
    二  双音节动词重叠
    三  动词重叠加“儿”尾
  第七节  近代汉语中的“V他-V”格式
    一 无定指代词“他”
    二  “V他-V”的形成和发展
    三  余论
第八章  “V-V”和“V-下”的比较
  第一节  “V-下”中“一下”的语法化
    一  共时平面上“一下”的发展
    二  历史平面上“一下”的语法化
    三  “一下”的语法化机制
  第二节  “V-V”和“V-下”的比较研究
    一  “V-V”和“V-下”虚化的联系
    二  “V-V”和“V-下”句法平面的比较
    三  “V-V”和“V-下”语义平面的比较
    四  “V-V”和“V-下”语用平面的比较
第九章  方言动词重叠的共时和历时研究
  第一节  方言动词重叠的共时考察
    一  动词重叠加补语
    二  动词重叠加宾语
    三  动词重叠加尝试态助词
    四  VV与“V-V”形式的使用频率
  第二节  方言动词重叠的历时考察
    一  动词重叠后接补语在南北方言中的历时发展
    二  动词重叠带中置宾语在南北方言中的历时发展
    三  动词重叠后接助词“看”在南北方言中的历时发展
    四  VV和“V-V”形式在南北方言中的历时发展
    五  结语
第十章    动词V1V1V2V2重叠式的形成和发展
    一  动词V1V1V2V2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二  动词V1V1V2V2重叠式的形成和发展
    三  余论
第十一章  汉语动词重叠的主观性
  第一节  动词重叠主观性的体现
    一  动词重叠表达说话人的情感
    二  动词重叠表达说话人的视角
    三  动词重叠表达说话人的认识
  第二节  动词重叠主观色彩的表达手段
    一  动词的语义
    二  句类
    三  人称代词
    四  附加成分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潘国英编著的《汉语动词重叠的历史研究》主要
从历时角度对汉语动词重叠现象作一个比较完整的考察。历史地、全面地把握汉语中的动词重叠这一语言
现象,可以为正确认识汉语体标记系统的建立提供坚实的佐证,并可以进一步强化对该现象的科学说明。
本书根据时期选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几个时期进行全面考察,追溯动词重叠的历史源流,考察
其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相应的表达手段,并考证其与相应表达手段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动词重叠和动量短语“-V”的关系,“VV”、“V-V”、“V1V1V2V2”之间在形式和意义上的源流关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