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魂深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灵魂深处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7.44 4.8折 3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连渠

出版社作家

ISBN9787506382212

出版时间2015-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3362680

上书时间2024-06-2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李连渠,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198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担任乡长、市长、审计局长等职务,足迹也由乡镇走进县城又来到省城。曾在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仕途门》。《灵魂深处》是该新作品,内容分为七章:忆故乡、良心的冲突、真情的背叛、完美与残缺、沉沦与忏悔、分裂的灵魂、回故乡。

目录
第一章  忆故乡
第二章  良心的冲突
第三章  真情的背叛
第四章  完美与残缺
第五章  沉沦与忏悔
第六章  分裂的灵魂
第七章  回故乡

内容摘要
 李连渠编著的《灵魂深处》介绍:沈思、宁立本、石光亮、钟梅韵、郭于敏、苏琪、宁线儿他们,是乡下生活时的朋友,是青年时的恋人或伙伴,随着时代机遇的降临,他们被命运分散,投入到各自的滚滚红尘中。
二十多年后,再次相聚。沈思惊闻苏琪自杀的消息,记忆尘封的碎屑与情感被强力唤醒,他开始拜访这些朋友,倾听他们讲述湮没住时间中的旧事往情,听是官员、商人、学者,或者是阶下囚的他们讲述各自的喜悦、愤怒、哀伤、欢乐,讲述他们在人生路上面临的关口、做出的抉择。
这些讲述,让沈思走进自己的灵魂深处。这些故事,也成为当下中国一面灵魂之镜,人人皆可在其中照见自己。

精彩内容
 第一章忆故乡三十多年过去,我回忆起下乡当知青的日子,便会想到那件新毛衣和破棉袄。在那个遥远的冬天,我从河洛县铁路子弟高中毕业后,就得到乡下“安家落户”。母亲为我赶织了件新毛衣。父亲送了件铁路职工的破棉袄。我去县“知青办”集中那天,便这样穿着去的。毛衣自然很体面,那棉袄实在有点儿寒碜。
父亲是火车站维修工,棉袄是他的旧工作装。深蓝色,缀着镀铜纽扣那种。他见天跟机器打交道,免不了蹭上些油渍。这一点那一片,油腻腻的轻易洗不掉。袖口是磨烂了,露着发黑的棉絮。刚下过场大雪,寒风卷着雪丝儿打在脸上,刀割似的凛冽。我把破棉袄裹得严严实实,新毛衣当然露不出来。这很不幸,你的体面无法展示,你的寒碜却丢人现眼地明摆着
,真让人泄气。
“知青办”的院子有篮球场那么大,一排两层单面楼房,走廊朝院内敞开。二楼安装着一道湖蓝色的铁栏杆,油漆已经发白、剥落,显出斑驳的铁锈。院子里竖着两根木桩支起的投篮板,可打半场篮球赛。
周边有自行车棚和配电房。几棵裂着老树皮的泡桐。
还有一堆不知做什么用的废旧钢管,旁边扔着几个破纸箱,显得很杂乱。来自各处的一群下乡知青,统统
站在雪地里听候分派。一大片嘴巴哈着热气——那年头儿多是吃红薯饭,能嗅出熟红薯的气味儿。
我扎在密集的人堆里,穿什么都不显眼。开始分组后,不知怎么弄的,把我跟省城来的几个学生撮成一伙。这就露馅儿了。我往陌生伙伴的圈儿里一站,他们都盯上了我的破棉袄。就像发现个怪物,你瞥一
眼,他瞟一眼。我窘迫得慌,时不时地挠挠鬓角或后脑勺——不是头皮痒,而是窘得手没处放。
我特别注意到一个省城来的女生,叫苏琪。她穿件黑底白格呢子大衣,头上裹条毛茸茸的红围巾,像是纯羊毛。一看就是都市姑娘的洋派儿。
大雪初晴后的阳光分外耀眼,那红围巾被映得极
是鲜艳,呢子大衣的白格子白得发亮。我只觉刺眼,下意识地耷拉下眼皮,扫视下自己的破棉袄,这才发现,那些油渍斑点在日光下竞也发亮!油光光的亮。
难怪都盯着呢,是太显眼了,在雪地里更显眼。我本能地趔下身子,站在老泡桐树后边,避开大伙儿直视的目光。
进村之后,知青们跟乡村人混在一起。省城人基本说普通话,语调抑扬顿挫。我操当地口音,发声偏硬,分不清升降调。村里人呢,却是一口地道的土话。比如,他们把头说成“骶脑”,把蹲下说成“圪蹴”;说谁愚笨或傻气时,就叫“二?”或“剩蛋”。
这些土语,都市人听不懂。我倒懂点儿,却不习惯用。就是说,我既捏不出都市人的洋腔调,也说不成乡下人的老土话,像是夹在二者之间的另一类。
有次在地里种红薯,是春天。那地刚犁耙出来,暄腾腾的。一片松软、发白的细土和碎坷垃。我忽然发现,在地头的大柿树旁边,两只狗屁股对屁股连在一起,东拉西扯地撕拽不开。八只爪子前扒后蹬,荡起一团尘烟儿,在干“那事”。我失声惊叫了句:“咦!性交哪!”苏琪正弯着腰插红薯苗,直起身来白了我一眼:“难听死啦。那叫做爱,懂不?真土!”可是,正在刨坑的刘老汉又反过来嘲笑我。他停住锄把,往手掌里吐了两口唾沫:“呸!呸!啥子性交啊?跟狗还玩洋词儿哩。晓得不?那叫‘狗联蛋’!”众人一阵哄笑。不是笑狗,而是笑我——这边笑我土
老帽,那边笑我装洋蒜。我拿着铁瓢往坑里浇水,羞得满脸涨红,两手一抖,半瓢水洒在裤腿上。
就这样,我常常显得有些尴尬:乡下人眼里,我是洋气的城里人。都市人看来,我又像土气的乡下人。倒也没错儿。县城是城乡接合部,而我是在“接合部”里长出来的。自然带着不城不乡、不土不洋的味儿。
后来,我的新毛衣有了展示的机会。
那年头儿,冬天老搞“大寨田”,平整土地。抡镬头、铲土、推车子。都是出力活儿,得脱下外套干。我扔掉破棉袄,唰!新毛衣赫然展露出来。那是用橙黄色毛线织的,颜色耀眼夺目。我推着满车冒着热气的土坷垃,一趟趟地跑来跑去。就像移动的聚光点,满地人都朝我身上瞟。我颇有些优越感,至少在乡下人面前是这样。
有个小伙子叫宁立本,跟我同龄还是同月生——八月。他是土生土长的山里娃,就穿不起毛衣。干活冒汗了,他脱下老棉袄,贴身是件粗布衫儿,皱巴巴的,白线头发着黑。他拄着镬头把喘气的当儿,老瞟
着我的毛衣,很羡慕的眼神。这对我有种心理暗示,似乎粗布衫和毛衣的对比显出了尊贵。我得意地抖下肩膀,这一抖,优越感仿佛从肩膀上冒了出来。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