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家记:中国历史上的家族兴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世家记:中国历史上的家族兴衰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9.66 5.7折 69.8 全新

库存1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唐昊|责编:王倩//武晓雨

出版社陕西人民

ISBN9787224148954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8元

货号1203232913

上书时间2024-06-19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中国世家文化的变迁
第一章  先秦贵族世家
  第一节  贵族世家:以礼传家,君子德风
  第二节  初代贵族:“礼”的塑造者、传承者和践行者
  第三节  晋国六卿:世家内斗与礼法规制的破坏
  第四节  田氏代齐:先秦贵族世家的绝响
第二章  两汉武德世家
  第一节  武德世家:以武传家,家国栋梁
  第二节  陇西李氏:名将辈出的传奇家族,文武相济
  第三节  东汉豪门:从云台二十八将到东汉六大世家,德在武先
  第四节  扶风四姓:最具代表性的帝国武将世家,长留英雄气概
  第五节  武德世家如何被门阀士族所取代?
第三章  南朝门阀士蕨
  第一节  门阀士族:以经传家,簪缨不替
  第二节  琅琊王氏:王马天下,政治世家
  第三节  陈郡谢氏:什么是精英?就是关键时刻能够拯救国家的那群人
  第四节  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源出同门而风格迥异
  第五节  兰陵萧氏:历史上真实的琅琊榜是怎么回事?
第四章  隋唐“五姓七望”
  第一节  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文武相济,是家族长久之道
  第二节  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世家和君主处不来是怎样一种体验?
  第三节  范阳卢氏:世家子弟成大儒,学生是刘备,粉丝是曹操
  第四节  太原王氏与荥阳郑氏:从政治而入文学,家族影响深远绵长
  第五节  皇权与世家的共生和相杀
第五章  宋元明清科举世家
  第一节  科举世家:以文传家,雅道相连
  第二节  教育名门:河东裴氏变迁与江西士子崛起
  第三节  明清科举世家:新城王氏与莆田林氏
  第四节  清代的科举文化世家与军功武德世家
  第五节  近代四大文化世家:出身科举却学贯中西的家族
第六章  近代善财世家
  第一节  善财世家:富而好礼,继创有道
  第二节  浙商家族:吴兴沈氏家族的兴衰
  第三节  晋商家族:人才培养、股权设计与产业链思维
  第四节  徽商家族:成也官家,败也官家
  第五节  粤商家族:谁人敢为天下先?
  第六节  不断演进的善财家族传承方式
后记  中国世家的传承密码

内容摘要
 本书为我部“垂直历史”书系的第一部,作者唐昊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
书稿选取了中国古代对王朝兴亡更迭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影响巨大的上百个古代世家大族,如陇西李氏、琅琊王氏、兰陵萧氏等。追溯他们的血脉渊源,解析他们的得失成败,昭示他们在不同历史阶段中成群出现、彼此联络、互相支持,并影响时代走向的历史原因。书中还提炼了家族文化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揭示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家国一体”的理想真谛。

精彩内容
 第一章先秦贵族世家第一节 贵族世家:以礼
传家,君子德风中国最早的世家系统是周朝封建制度的直接产物。
封建制度在历史上肇始于西周分封建国、结束于秦统一
六国,是中国早期政治统治制度。在封建贵族制度下,血缘继承成为决定阶层划分的基础,因此不难理解,家族会成为这种制度设计和运行的核心单位。
从周朝的分封过程可知,大部分被授权封土建国的诸侯贵族,都是周天子的近亲,他们建立诸侯国的目的也是为了拱卫皇室。这些贵族世家不但成为周朝封建制度的统治单元,也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早期形态。特别是其用以指导家族成员和家族关系的规范性安排,被尊称为“礼”。“礼”在当时被确立为周朝的基本统治法则,是贵族世家的精神血脉所
系,在后来的历史中则跨越千年凝聚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
一、封建的由来封建,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封土建国”,即君主把土
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土地上建立诸侯国,也
可以叫分封世袭制。
“封建”一词里,“封”的意思是诸侯在划定疆土后,在边界线上挖沟为界,然后又在沟里种上树木,将挖出的土壤回填,把沟封起来,这个过程就是“封”。为了让诸侯有能力守卫自己的封土,周天子会给一块地方允许诸侯建设城池,这就是所谓“建”。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建城,因为城市不仅可以成为经济中心,而且能攻能防,所以允许诸侯或大夫建城等于是给了很大的权力。故而“封建”这个词意味着在周天子的名义统治之下,各个贵族世家之间的分疆裂土、分封建国。
周初广泛推行分封制,这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建立周朝的姬姓家族始祖据说是后稷,所以周人认为自己是与陶唐虞夏一样古老
的部族,传承有自。周文王姬昌是商朝末年周族的领袖,既有政治才能又为人贤德。《史记》里记载,周文王“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但实际上,周的壮大不仅仅是统治者的贤德所致,更是商朝刻意扶持的结果。
商朝中后期统治日久,对周边部落的控制力减弱,而来自华夏民族之外的蛮族部落也经常入侵,威胁到商朝的统治。其中来自西方的西戎和来自东方的东夷更是大敌。商朝的应对之法是扶持周人作为征伐西戎的助力,如同后来周扶持秦一样。
《竹书纪年》记载,武乙三年商王“命周公宜父,赐以岐邑”。却不料,周人在讨伐西戎的战争中连连获胜,势力不断壮大,甚至威胁到商朝的地位。于是纣王帝辛暗动杀机,囚禁姬昌于羑里。而根据《史记》的记载,纣王后来又因接受了周人的贿赂而释放了他。
这里面不合理的地方在于,无论是《史记》还是其他史书,都记载纣王帝辛实际上是一个颇有政治能力的君主。既然如此,他又为什
么会千出这种得罪重要诸侯又放虎归山的蠢事呢?特别是因为接受贿赂而释放大敌,这不大像一个政治家的选择。而根据另一部史书《竹书纪年》来推测,纣王释放姬昌实际上另有原因。
如前所述,纣王主政时面临西戎和东夷两线的威胁
。商朝大军此前连年发动大规模征战争讨东夷,极大消耗了商朝国力。而一旦杀掉姬昌,周及西方部落定会反叛,从西部联结西戎威胁商朝。正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的危险,纣王不但没有杀掉姬昌,而且封其为西伯,赐给弓矢斧钺和征讨特权,还希望他能像先辈一样为商朝抗击西戎。
但从此以后,周和商之间的矛盾就显性化了。几年后姬昌去世,纣王又派出主力大军征讨东夷。武王姬发趁商朝国内空虚之机,率兵出征,一举灭亡了商朝。正是因此,《左传》认为“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即把征
讨东夷视作商朝灭亡的根本因素。所以,周取代商的真
相并不是什么“天命所归”,而是商朝在扩展东方势力的时候,被来自西方的诸侯从背后所消灭。
说起来周与商的战争之所以在中华文明史上至关重要,是因为这次战争不仅仅带来朝代更替,更导致了文明内核的彻底更替。商朝人相信巫术鬼神,甚至在重要
仪式上大规模使用活人祭祀
,商朝墓葬出土显示用于祭祀的活人经常达到数百人之多,这是典型的巫鬼崇拜文化;而周人则更加重视家族亲属的团结,祭天、祭祖最
重要的是礼乐,而非用活人献祭,是典型的祖先崇拜文化。所以,周灭商实为礼乐文化、宗亲文化对巫鬼文化、祭祀文化的替代。中国的贵族世家和家族文化,正是在周朝之后才兴盛起来的。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