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中国:韩愈古文的思想世界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0.63
5.9折
¥
69
全新
库存16件
作者刘宁|责编:冯金红
出版社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76533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1203087492
上书时间2024-06-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导论 百代文宗、千年立法
一、韩愈古文建构精神传统
二、“天下公言”:重建儒学普遍性
三、儒家伦理:绝对信念和内在责任
四、缔造“同道中国”
五、重视“诗文”对理解中华文明的意义
上编:成体
第一章 拟圣精神
一、古文不是“家言”
二、古文的“拟圣”追求
三、古文理论与儒家修养思想
第二章 追寻“定名”
一、“五原”文体创新:“正名”走向“定名”
二、韩碑之变:对才性品评的疏离
附论:形名学对中古文体观念的影响
第三章 开放的师道
一、《师说》:唯自尊者能尊师
二、国学学官经历的影响
三、“师其人”与“明其理”
第四章 天性忠诚
一、“双忠”的“天性忠诚”
二、《南霁云庙碑》的文体与忠臣思考
三、《毛颖传》中的忠臣
四、杜甫的“恋阙”之情
第五章 屈骚之变
一、“抑遏蔽掩”:韩文改变屈骚旋律
二、杜诗改变屈骚艺术
三、柳宗元倾心屈骚及其心曲
中编 造语
第六章 语言激变
一、激进的“务反近体”
二、为何“务反近体”:骈文的思想性格
三、韩碑“造句之奇”
第七章 伟辞中的身体力量
一、惊心动魄的动作语
二、《论佛骨表》崇儒排佛思想的身体关切
三、狠重之美
下编 明道
第八章 “文质论”在汉唐间的流行
——从“文质”到“文道”(上)
一、中古“文质论”的渊源与旨趣
二、“质文相救”与李白《古风》其一
三、“文质论”与中唐《春秋》学
四、中唐《春秋》义例学与“文质论”
第九章 韩愈建构“文道观”
——从“文质”到“文道”(下)
一、二十世纪文道观阐释的曲折历程
二、韩愈“文道观”的“主体自觉”
三、韩愈“文道观”的“中国自觉”
余论 “同道中国”的文明意义
内容摘要
本书以贯通中国文章史、思想史的视野,对韩愈通过“文教”传统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华文明史上的重大贡献,做出了独到而深入的发明,从成体之功、造语之力、文道追求三个主要角度,全面探讨了韩愈古文在文体、文法、语言、观念上的新创,以及这些创新与其儒学复兴思考的深层联系,揭示了韩愈古文深邃丰富的思想世界。
书中详细讨论了韩愈追求拟圣、追寻定名、讲求开放师道、推重天性忠诚等思想特质与其古文成体之功的深层关联,分析了其语言创新所体现的激
进追求与超越力量,同时深入探究了韩愈对“文道观”的全新建构。这些观点不仅激活了韩愈的思想能量,也光大了唐代在中国的精神传统和思想史上的启示性地位,并对“唐宋变革说”提出了新的回应和解说。
精彩内容
“同道中国”的文明意义韩愈古文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经典,宋代以下千年时间里,无数人对韩文沉潜涵咏,心追口摹。在家族礼法、亲缘乡土传统很深的中国社会,以韩文为代表的古文,涵育了自励自强、同道相知的精神共同体,塑造了“同道中国”的文明传统。“同道中国”让中国人摆脱外在的依傍,追求道德的绝对性与内在性,树立了同道的思想价值基础;通过文以明道,让同道拥有丰富的情感
文化基础;通过发明师道,让同道拥有交流传承基础。
正是这三个基础的结合,让古文塑造的“同道中国”情理兼备、血肉丰满、生气淋漓。
韩愈古文在传承中不断引发后人的思考,当然也不乏争议。宋人对韩愈的复杂态度,反映了韩愈的“同道”精神,对宋人日趋显著的“同理”追求的特殊意义。
20世纪以来,陈寅恪为弘扬韩愈历史文化成就做出重要贡献。他的有关见解,深受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说”影响,“唐宋变革说”所带来的积极启发与所存在的局
限,值得深入反思。这些意见起伏、赞誉与争议,一次次印证了韩愈的重要影响,反映出理解韩愈是一项十分艰巨但极有意义的课题。
韩愈古文是塑造中华文明精神价值的“深文本”,其深刻的意义、深邃的思理以及复杂的语言,需要以贯通古今的视野,在复杂的文本环境中加以解读。对中华文明的深入理解,需要对韩文与杜诗这样的“深文本”不断做出新的探索。
第一节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同道”对“同理”的意义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这个“首”,并不只意味着开端,更意味着首要与主脑。韩愈古文奠定了古文传统的基本道路。宋代古文以韩愈为法而又有新的创造,展现出与韩文有所不同的风格。而宋代古文相对于韩文所发生的变化,令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韩文所特有的重要意义。
宋代是韩愈传承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古文家还是理学家,在继承韩愈古文理想的同时,都明显增加了“理”的反思。古文家令文章更趋理性化、平易化;理学家则更加强化韩文“拟圣”的超验与神圣,探索形而上的“天理”。宋人重“理”,不是否定“同道中国”的理想,而是面对更复杂的现实矛盾和群体纷争,希望通过将“同道”发展为“同理”来回应现实的挑战。
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推崇韩愈,但不满于韩文的艰深奇僻,希望古文更加关注现实,更加平易而理性。韩文的艰深僻涩,很大程度上出自其“拟圣”的脱俗追求,欧阳修则希望以更加务实的理性态度来理解“圣人之道”。他认为:“(圣人之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其事乃世人之甚易知而近者,盖切于事实而已。”(《与张秀才第二书》)他明确反对学者虚谈性命,主张多关心具体的现实问题。对此学界言之已详。关于文道关系,如前所述,韩愈认为“文”承载着修身成德、优入圣域的修养意义,强调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