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3.24 4.0折 ¥ 5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吴裕成|责编:筴学婧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
ISBN9787507852240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1202815729
上书时间2024-06-18
序言:
双扇为门,单扇为户,甲骨文字“門”画下两个象形符号。
关于这门这户,诗也曾云,子也曾曰——《诗经·陈风》:“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论语·雍也》:“谁能出不由户?”别说那首陈国的民歌只是安贫乐贱的小俚曲,别说孔老夫子的设问不过讲了句大实话。
这便是门。从《诗经》的“衡门栖迟”到《晋书》的“抗志柴门”,古代的清贫者托物言志。横木为门的衡门,简陋吗?然而,却发展出富丽的出入口建筑形式。它不仅衍生了琉璃的、艳彩的牌坊,还演变出帝王门前的连阙。因此,岳飞壮怀激烈的《满江红》才吟“朝天阙”。若问连阙的极致,请看明清故宫的午门。
这便是户。民以食为天,以居为安。居的要素少不了门户,还是那句话,“谁能出不由户”?道理越是简单越可能包蕴丰富。不信请读 《周易·系辞上》所言:“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不折不扣,已然是哲学的命题。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将许许多多事物熏陶得纹彩绚烂,折映着自己的博大精深。有关门的文化即是如此。
门,既是房屋的外檐装修,又是独立的建筑——民居的滚脊门楼、里巷的阎闾、寺庙的山门、都邑的城门楼子。独特的中国建筑文化,因“门”而益发独特。宫门上巨大的门钉,横九纵九,九九八十一枚,如凸立的文字,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篇大文章。宅门上门神威武,双双把门,将远古先民关于神话世界的畅想,经过漫长时光的千图百绘,定稿为身披甲胄的模样。门前石狮,何谓“十三太保”?“泰山石敢当”,何得“以捍民居”的功能?俗言道“猪入门,百福臻”,天增岁月人增寿的节日里,驮聚宝盆的肥猪拱门剪纸,贴上了屋门。辟邪呀,祈福呀,驱恶呀,迎祥呀,门又做了古风今俗的展台。
入必由之,出必由之,于是,历史的风风雨雨,门总要首当其冲。唐初的李世民,不是导演过一出杀兄逼父的玄武门之变吗?“天子五门”,所铺张的,绝不只是帝王的排场。老百姓则盼“夜不闭户”,清平世界。与此形成反差,是官府的封条在门扇上打叉叉。涉及北京古城的语汇,正阳门人称前门,相对于“前”,该有个后门。有的,地安门。矛盾的对立统一,构成了社会。前、后门,公、私门,高尚与正直,低卑与猥陋,借助“门”,亮了相。
中国的门,也派生出“芝麻开门”的故事。中国的门,更创造出禹凿龙门鲤鱼跳的传说。前者反映了探索者的精神需求,后者表现了超越自我的渴望。中国的门,还编排出鬼门关的迷信,不只是借以吓唬愚昧的胆小之人。
门总是引人注目的。门占尽了出入口的“区位”优势。门文化也是一个出入口。读过了这篇引言的对话者,就请接着向“门”漫步行走,继续我们关于中华文化的探讨吧。
第一章门是建筑物的脸面
一、门和户
门脸,门脸,门是建筑物的脸面。就说门框,上横框叫门额,额头的“额”;左右立框叫门颊,脸颊的“颊”;门额要美化,还可以装门簪。这额、这颊、这簪,给门之“脸”一个形象化。
门之“脸”,不施粉黛,还是浓妆、淡抹——白板扉,抑或朱漆门、黑漆门?
门之“脸”,砌上瓦檐高翘的门罩,像是一顶漂亮的帽子。一对铺首好似它的眼睛,两个福字即是它笑时的酒窝儿,一副对联像发辫,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如同戴上大红花。要半遮面,就筑一道影壁,犹抱琵琶。
门的“脸形”多样,东北地区有别于西南省份,京城四合院不同于陕北窑洞。
门,可以板着脸孔,台阶高高以显高傲,石狮把门带几分威严;门,也不妨仅仅开关而已,仿佛面含平和的微笑……
于是,中国的建筑文化有了这一页色彩纷呈的篇章。
(一)有巢氏之前之后
谁是最先步入华夏建筑文化之门的第一人?上古神话的回答是:有巢氏。
请注意这个“有”字。《韩非子·五蠹》描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周易·系辞下》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或言为避禽兽,或言以待风雨。总之,自从天下出了个有巢氏,思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不能,由无到有——有巢,实现了人类居住史的一次伟大变革。
关于有巢氏神话的诠释,如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所论,架木巢居,得免穴居之苦。有巢氏之巢,不必在树上;垒土石,上架以木,简陋有类于巢,实近似于房屋。西安半坡遗址,显示的正是这种形制的“有巢”遗迹。
有巢氏之前,大约是没有独立的门意识的。穴居虽必有出入口,但那太必然了。
构巢筑屋是门意识的真正开始。这时,为解决栖身问题,先民们要做的事情是人为地造成一个相对隔绝的空间,在封闭这个空间时,须设想留出缺口,以备出入。这个出入口,在漫长的岁月间派生出绚丽多彩的门文化。
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以丰富的信息遗存,让今人推想六千多年前四五十座房屋组成的聚落。凭借柱洞及其他遗存,考古学家绘出一幅幅建筑复原图。这些房子以木柱、木檩为构架,墙壁和屋顶用木棍枝条排扎,上铺敷泥和草。房子出入口的设置,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一些方形房子,房内下凹于地面,其出入口修一段门道,门道的斜阶连接着室内地面。门道设有防雨篷架,既可遮挡雨雪,又可起到掩蔽居寝的作用。
圆形房子室内地面一般高于室外,其入口,门限高若槛墙。这种高门槛,能防雨水的灌入,也能减少地面尘土的吹入。门内两侧建短墙,可以限制和引导气流,有助于冬日室内保暖。同时,门内两侧的隔墙具有类似屏风的作用,在室内造成两个退隐空间。
对此,研究者给予高度评价,杨鸿勋《仰韶文化居住建筑发展问题的探讨》认为:“隔墙背后的隐奥,实际上初步具备了卧室的功能……居住建筑所必备的隐奥的出现,标志原始建筑空间组织观念的启蒙。”这是建筑文化的启蒙时代。
书写门的文化传承
从《诗经》的“衡门栖迟”到《晋书》的“抗志柴门”,古代的清贫者托物言志。横木为门的衡门,不仅衍生了琉璃的、艳彩的牌坊,还演变出帝王门前的连阙。一扇扇门可以是朴实无华的出入口,也可能承载民俗符号,体现文化底蕴,在各个时代形成装点岁月的风景线。本书讲述建筑物门及其相关事物的历史演进,与读者一道,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双扇为门,单扇为户,甲骨文字“門”画下两个象形符号。《诗经·陈风》:“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这便是门。从《诗经》的“衡门栖迟”到《晋书》的“抗志柴门”,古代的清贫者托物言志。从横木为门到帝王门前的连阙,门,既是建筑必不可少的脸面,又是中国文化的承载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被绘在色彩斑斓的门饰中,被写进各式各样的门联里。本书以门为切入点,以雅趣顺达的语言、富有民俗旨趣的图片,向读者展示了在中华历史的悠悠长河中,门文化这道独具韵味的倒影。
* 中国民俗名家讲述中国门文化的历史演进和文化传承,带读者领略不同时期的门和不同地域的门,开启一段难忘的风俗史探索之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