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汪情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忆汪情深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8.43 3.8折 4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武|责编:武斌|总主编:王干

出版社中国书籍

ISBN9787506877503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1202298343

上书时间2024-06-18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武,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江苏东海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至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五百余万字,散文、随笔一百余万字,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作品与争鸣》等选载。近年从事儿童文学写作,先后创作《奔跑的少年》《神秘的闸湖》《金色的暑假》《梅西小球王》等多部儿童小说。出版图书三十余种。



目录
卷一
  汪曾祺和“冬青社”
  西南联大时期的朱自清和汪曾祺
  沪上“三剑客”
  汪曾祺和花果山
  李健吾文章里的汪曾祺及其他
  简述汪曾祺的散文
卷二
  “汪学”的探路之作
  林斤澜文章里的汪曾祺
  《汪曾祺与(沙家浜)》
  还原大师
卷三
  闲话《晚饭花集》
  塔上随笔
  《大淖记事》里的一条注释
  重读《受戒》
  人老了,书还年轻
  汪曾祺与小小说
  从《七十书怀》说起
  有趣的“书画题识”
卷四
  《草房日记》里的汪氏父子
  附录:汪曾祺背后站着文化
编后记

内容摘要
《忆汪情深》一书,是作者大量阅读汪曾祺先生作品
,长期积累,有感而发的阅读随笔和之前几篇佳作合成的札记。全书分为四卷。有《汪曾祺与‘冬青’社》、《西南联大时期的朱自清和汪曾祺》、《汪曾祺和花果山》、
《林斤澜文章里的汪曾祺》、《闲话(晚饭花集)》、《(大淖记事)里的一条注释》、《重读(受戒)》、《从(七十书怀)说起》等作品,颇有见地,可读性强。

精彩内容
 汪曾祺和“冬青社”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一年级下学期开学不久,即1940年年初,参加了“冬青社”,是首批社员之一。
“冬青社”是西南联大一
个重要的文学社团。据“冬青社”早期会员杜运燮对于社名的解释说:当时在讨论成立一个新的文艺社团时,“窗外正有一排翠绿的冬青树。这也为了表达社员们决心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中,学习冬青斗霜傲雪、坚韧不拔的常青风格”(《忆冬青文艺社》)。这里所
指的“恶劣环境”,我的理解,是指大环境: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昆明经常被日机轰炸,“跑警报”成为昆明人的日常状态
。对于汪曾祺来讲,西南联大所处的小环境是什么样的呢?汪曾祺是这么说的:这“是一个污浊而混乱的时代,学生生活又穷困得近乎潦倒,但是很多人却能自许清高,鄙视庸俗,并能保持绿意葱茏的幽默感,用来对付恶浊和穷困,并不颓丧灰心”(汪曾祺散文《泡茶馆》)。就是这样被汪曾祺形容为“污浊而混乱的时代”中,同学们仍能自由结社,自由写作、
泡茶馆、听戏、喝酒、拍曲,物资虽然短缺,精神生活还不错,就算是缺课、逃课,校方也不太认真
追究。另外还能和他心仪的老师沈从文经常见面,甚至一起逛杂货铺子,这种艰苦、离乱中的闲适,正符合他的随遇而安、散漫豁达的个性,并保持他“绿意葱茏的幽默感,用来对付恶浊和穷困”。所以,他加入文艺社团“冬青社”,完全出于他对文学的热爱,对写作的迷恋,是“自许清高,鄙视庸俗”。
“冬青社”初期会员不多,以中文系为骨干,而又以汪曾祺那一届学生为活跃。除了汪曾祺,还有刘北汜、巫宁坤、王树藏、
施载宣(萧荻)、林元(林抡元)、杜运燮、马健武、穆旦、萧珊(陈蕴珍)等十数人。
汪曾祺第一篇小说,可以说就是“冬青社”催生的——他的小说处女作《钓》正式发表于昆明《中央日报》1940年6月22日“平明”副刊上。关于这篇小说,还有一些后续故事值得一
说:多年以后,历经种种运动的汪曾祺已经忘了这篇小说了,在他生前从未在文章中提及,也没有收入任何一本作品集中,以至于很多人对他的处女作莫衷一是。研究西南联大校史和文学社团的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李光荣先生经过多年梳理,查到了这篇小说,并撰写一篇文章,题目叫《(钓):汪曾祺的文学开端》,发表于《新文学史料》2009年第一期。
据李光荣在这篇文章中透露,他还一并查出了“汪曾祺的作品20多篇”,这可是重大发现,不仅解决了汪曾祺创作生涯中悬而未决的“处女作”问题,还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汪曾祺全集》提供了更为完备的材料。
当然,说《钓》是“冬青社”“催生”的作品,是我个人的猜测,因为年初刚刚成立的“冬青社”并成为首批社员的汪曾祺,很可能是在入社后,才正式开始写作的:既然有了组织总不能做“空头文学家”啊,得拿出作品才有说服力。而《钓》又是一篇“意识流”的、
很现代的小说,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写一个少年垂钓过程中的思想情绪的波动,文笔优美,辞藻华丽,描写绵密,和汪曾祺后期的作品完全不同。完稿时间是在1940年4月12日,这一时期的汪曾祺,正对外国文学感兴趣,阅读了大量的阿索林、弗洛伊德、萨特、伍尔芙等现代派作家的作品。加入文学社了,又接触了现代派,开笔写“意识流”就不奇怪了。李光荣在《(钓):汪曾祺的文学开端》里,也是这么认为的:汪曾祺入学不久就加入了“冬青社”,“冬青社”还“办有《冬青》杂
文壁报、《冬青小说抄》《冬青散文抄》《冬青文抄》《冬青诗抄》等刊物,社员积极创作和发表作品,举办文学讲座,组织朗诵会和文学讨论会,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或许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中,汪曾祺创作了《钓》。另外,还可以加一点:既然身边有这么多人热爱写作,而他早已心仪的大作家沈从文就是自己的老师,为何不尝试写篇作品求教于老师呢?
参加了“冬青社”的汪曾祺,作品又很顺利地发表,这给汪曾祺极大的鼓舞,积极参加“冬青社”组织的各种讲座,和社友来往密切,加上他很快就成为沈从文座上宾,能够随意地进出沈从文家闲聊、借书、还书,当然,更多的是从沈从文的讲课中得到启发,又写作了《翠子》《悒郁》等文学作品,到了1941年,更是一发不可收,在多家报刊发表作品数十篇,仅小说就有《寒夜》《春天》《复仇——给一个孩子讲的故事》《灯下》。
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