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用人智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用人智慧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1.7 4.7折 6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柯美成//胡抗美

出版社华夏

ISBN9787508076072

出版时间2013-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200724269

上书时间2024-06-15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胡抗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主任、青少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兰亭奖展、全国草书展评委,中央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
书法作品多次入展全国展、全国中青展、兰亭奖展。作品被邀参加卢浮宫国际艺术大展和中日、中新、中韩书法交流展。应邀到英国、韩国等国大学就中国书法艺术进行学术演讲。理论著作出版有《中国书法章法研究》《书为形学·胡抗美教学文献》《中国书法艺术当代性论稿》《胡抗美书学论稿》《中国古代用人智慧》等;诗词专著出版有《盼兮集》《志外吟》及与他人合集《平上去入》等;书法作品出版有《中国当代书法名家·胡抗美》《胡抗美诗词书法集》《胡抗美书法作品》《当代书法名家·胡抗美卷》《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胡抗美》《中国书法家精品集·胡抗美卷》《进入狂草——胡抗美书法展作品集》等。
柯美成,北京文史学者,高级经济师。曾在全国性报刊发表经济类文章30余篇,获省部级优秀论文奖3项。编著、主编的书籍主要有《中国古代经济名作注译》、《文白对照群书治要》《理财通鉴——历代食货志全译》、《荀子解说》,以及《林彪与毛泽东》等。

目录
再版弁言/1
 第一辑 名君诏令
汉高祖 求贤诏/3
汉文帝 策贤良文学士诏/6
汉景帝 令二干石修职诏/10
汉武帝 举茂才异等诏/12
汉光武帝 封功臣诏/15
魏武帝 求贤驭人七令/17
 (吏士行能令;求贤令;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求逸才令;
 选军中典狱令;定功行封令;败军抵罪令)
魏孝文帝 定考绩明黜陟二诏/23
唐太宗 任贤求谏二诏/26
 (荐举贤能诏;令群臣直言诏)
武则天 以八科取士诏/31
唐玄宗 重守令四诏/35
 (令新除牧守面辞诏;简京官为都督刺史诏;京官都督刺史
 中外迭用敕;处分县令敕)
周世宗 求谏诏/41
宋太祖 澄清吏治防患未然三诏/45
 (诫约藩侯郡牧不得令亲随参掌公务诏;举主连坐诏;举人
 关食禄之家委中书复试诏)
金世宗 责尚书省除授止限资级二谕/48
明太祖 戒谕公侯外官二敕/5 1
 (铁榜戒公侯;戒谕外官敕)
清圣祖 爱惜人才澄清吏治三谕/60
 (崇尚宽大爱惜人才谕;端本澄源谕;封疆大吏陛见陈奏谕)
清世宗 为政以得人为要谕/63
清高宗 著大学士等荐举言官谕/65
 第二辑 名臣奏议
李斯 谏逐客书/69
董仲舒 举贤良对策(节选),/73
诸葛亮 出师表/79
刘毅 请罢中正除九品疏/83
魏徵 论御臣之术疏/91
张柬之 对贤良方正策(节选)/97
张九龄 重守令疏/:101
陆贽 驾幸梁州论进瓜果人拟官状/105
 论朝官阙员及刺史等改转伦序状/106
李吉甫 请汰冗吏疏/121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节选)/123
包拯 乞不用赃吏疏/137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疏/139 
张浚 论内重外轻之害有八疏/166
许衡 论时务五事疏(节选)/169
张居正 陈六事疏(节选)/180
 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184
陈廷敬 请严督抚之责成疏/1 88
张之洞刘坤一变通政治人才为先折/193
 第三辑 名家论说
管子 贤者关乎霸业/219
 (对桓公问;三本与四固)
晏子 善为国家者举贤官能/223
 (国有三不祥;治国患夫社鼠猛狗;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
 民)
孔子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227
墨子 尚贤/229
孟子 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235
荀子 王制·君道·致士/238
吕氏春秋 求人·察贤·举难/250
韩非子 用人/258
 (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试于屯伯,关乎州部;宰
 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贾谊 官人/266
桓谭 求辅/268
自居易 请行赏罚以劝举贤/273
韩愈 马说/275
欧阳修 为君难论/277
苏洵 管仲论/284
王安石 委任/288
司马光 《通鉴》用人三论/292
 (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其本在于至公至明;举之以众,
 取之以公)
王夫之 《读通鉴论》用人二则/298
 (任人任法辨;严之于上官而贪息于守令)
顾炎武 省官/303
龚自珍 明良论/305
 附录用人掌故
尧询事考言禅位于舜/3 11
舜杀鲧而举其子禹/313
伊尹论尧舜禹三君之举贤/314
殷高宗于奴隶中举傅说为相/3 15
周文王立太公望为师/3 16
周公戒伯禽礼贤下士/3 17
周公礼贤之大观/318
齐桓公五往而见布衣之士/3 19
晏子屈己待人居功不骄/320
晋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321
赵宣子荐贤比而不党/323
祁奚举贤不避亲仇/324
解狐举贤公私分明/326
郑子产知人善任/327
子思论用人不能求全责备/328
楚庄王绝缨酒会/329
樊姬论相之忠贤/330
蔡声子论楚材晋用/33 1
燕昭王求贤/334
赵简子痛失谔谔之臣/336
韩昭侯论用人应杜私求/337
鲁仲连与孟尝君论用人/338
《吕氏春秋》论“八观六验”“六戚四隐”/339
姚贾对秦王论用人/340
秦用他国人/343
汉高祖知人善任/344
汉高祖论功行赏/345
汉初布衣将相之局/347
汉文帝虚怀纳谏赦过赏功/350
汉文帝细柳营识名将/353
汉景帝不以小过责能臣/355
汉武帝用将/356
汉武帝留意郡守/359
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360
诸葛亮论知人之道/365
诸葛亮七擒七纵收孟获之心/366
魏孝文帝以考绩黜陟百官/367
魏孝文帝知人善任/369
唐太宗不以私恩论勋赏/371
唐太宗遍降宗室郡王以利天下/373
唐太宗与房玄龄论致理之本惟在省官/374
唐太宗责封德彝不举贤/375
唐太宗诫公卿勿循私贪浊/376
唐太宗与魏徵论为官择人不可造次/377
唐太宗纳谏重赐魏徵/378
唐太宗纳谏重刺史县令之任/380
唐太宗与魏徵论求谏/38 1
武则天用人之特色/382
武则天信重狄仁杰/383
武则天遗才之恨/384
唐宣宗面察刺史威严驭下/385
唐代选举之法/387
周世宗破格用人/388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389
宋太祖论宰相须用读书人/392
宋太祖殿试选真才/393
宋太祖用人不念旧恶/394
宋初严惩赃吏/395
明太祖与宋濂论求贤之效/399
明太祖与刘基论择相/400
明太祖与李翀论任将/401
明太祖重惩贪吏/402
清圣祖知人善任/403
清圣祖念念不忘表彰清官/404

内容摘要
 柯美成编著的《中国古代用人智慧》是一本荟萃前人用人智慧大成之书。它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考察历史,把一个个严肃的镜头对准现实,目的在于以史为鉴,“鉴往而知来”。
《中国古代用人智慧》摘选了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关于用人的最主要的代表作,著录了他们用人的历史掌故,并加以必要的论述、注释和白话翻译。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国,历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惜人之思、识人之策、选人之法、育人之途、用人之道,或记载于史籍,或见之于诗文,千百年来,先人为我们留下了无数“鉴往所以训今”的用人智慧宝藏。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部用人的历史,哪一个时期重视人才,知人善任,经济社会就发展,就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哪一个时期忽视甚至藐视人才,任人唯亲,经济社会就停滞,就会被动挨打。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当今吏治腐败已成为众多腐败的根源。要克服吏治腐败,一方面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另一方面还要借鉴历史。用人之道,古今通焉。
以论治求治为经,人物为纬,分门别类,编排合理,归类恰切,是本书在编著体例上的一大特色。全书按名君诏令、名臣奏议、名家论说及附录(用人掌故)四大类辑录编排,着眼于先贤用人之思想、制度、政策、实践等方面,一事一题一议,深入浅出。其中,正编三辑分别荟萃了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关于用人的名篇名典,着眼于言论,每篇选文均由作者简介、阅读提示、原文、注释、译文五个层次组成。

精彩内容
 汉高祖汉高祖(前256或247~前195),即刘邦。西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195年在位。字季,沛县丰邑(今属江苏)人。秦末曾任泗水亭长。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起义,他起兵响应,称沛公。后与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同为反秦主力。公元前206年,他率军首先攻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与父老约法三章,尽除秦苛法,得到秦人拥护。同年,项羽入关,自称“西楚霸王”,大封诸侯王,他被封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之地。不久,即与项羽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所谓“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会战中大败项羽,即皇帝位,国号汉,定都长安。
汉高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匹夫崛起而有天下的开国皇帝。史称高祖不修文学,但宽仁爱人,豁达大度,好谋能听,善于用人。在位期间.承袭秦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先后消灭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迁六国旧贵族和地方豪强到关中,以加强控制;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发展农业生产,打击商贾;兼采古仪,创立汉初礼仪制度;以秦律为根据,制定《汉律》九章。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中央集权的巩固。临终,他又刑白马盟,为防止诸吕篡国做了安排。
求贤诏本篇选自《汉书‘高帝纪》,是刘邦在去世的前一年(前196)二月发布的一道诏书。
从某种意义上讲,刘邦之得天下,最大奥秘在于善于用人。这一点,他个人有自知之明。《史记‘高祖本纪》生动地记述了他在终于打败项羽。
统一天下后与群臣的一番问答:“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
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日:‘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日:‘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东汉史学家班彪亦有评说:“高祖信诚好谋,达于听受,从谏如顺流,趋时如响赴。当食吐哺,纳子房之策;拔足挥洗,揖郦生之说;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举韩信于行阵,收陈平于亡命。英雄陈力,群策毕举。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业也O”(《王命论》)可见,重视人才并善于使用人才,正是高祖打天下的法宝。
那么,打天下要靠人才,坐天下要不要靠人才?
回答是肯定的。《求
贤诏》所反映的就是汉高祖这一人才思想。这篇诏书仅一百七十九字,既纵观千古,阐明了贤才对于伟大事业(周文、齐桓的王霸之业)成功的重要意义,又立足现实,肯定了贤才对开创汉王朝的历史功绩;既表达了希望贤才继续合作、共同治理天下的愿望,又表明了对愿意合作者一定给予优厚报答(“尊显之”)的诚意;既照顾到了已经在位的贤才(“已与我共平之”的贤人),又着眼于发现新的人才(郡、国“意称明德者”);既交待了对诏书传达的具体要求,又提出了对执行诏书不力的惩罚措施以及有关注意事项。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深谋远虑的识见
,令人钦敬。读这篇诏书,可以想见汉高祖在吟唱《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时的神采。
此诏被称为千古求贤文章之祖。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
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
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译文】自古帝王没有超过周文王的,霸主没有超过齐桓公的,这两个人都是依靠贤人的辅佐才成就了功名。当今天下贤人的聪明才智难道还不如古人吗?怕就怕人主不去交结贤人,贤人又怎能进入仕途呢!现在我仰仗上天的灵佑和贤士大夫的帮助平定了天下,使之成为一家,希望它长治久安,世世代代奉祀宗庙不断绝。贤人已经与我共同平定了天下,却不与我一起使天下安宁和受益,能行吗?贤士大夫有愿意跟从我治理天下的,我能使他尊贵显达。布告天下人,使他们明白我的意思。御史大夫周昌传达给相国,相国酂侯萧何传达给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传达给郡守。如果有美名与美德相称的人,一定要亲自去劝说,并为他准备车马,送到相国府,署明他的品行事迹、仪表和年龄。如果有贤人而不报告,一旦发觉,立即罢官。年老多病的,就不要送来了。P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