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党史人物传(第1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四川党史人物传(第1卷)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1.34 4.6折 4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责编:董玲

出版社四川人民

ISBN9787220098536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6元

货号31106187

上书时间2024-06-15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系研究四川地方党史的专门机构,其主要职责和任务是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党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省委关于党史工作的重要指示,研究拟定全省党史工作规划、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

目录

王右木
杨闇公
吴玉章
赵世炎
傅烈
张曙时
李鸣珂
穆青
冉钧
王维舟
刘伯坚
编后记

内容摘要
 《四川党史人物传(第1卷)》收录了数十位四川早期革命先烈和先驱的传略,本卷主要收录了王右木、吴玉章、赵世炎、王维舟等四川党史人物,系统介绍了他们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而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书稿具有较强的史料性、可读性及正面教育意义。

主编推荐
1、英雄模范之所有能够赴汤蹈火、舍生忘死,之所以能够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之所以能够洁身自好、光明磊落,很根本的就是他们对理想信念有执着追求和坚守。2、2021年2月20日,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本书作为四川党史学习的重要资料,用四川党目前重要人物的故事,详细讲述他们光辉而伟大的一生,同时用他们光辉的事迹作为理想信念教育很生动、很有说服力的教材;这些党史人物的生动故事编辑成册,发给广大党员、干部经常读一读、想一想,对加强党性教育是极其重要的。这正是本书再次出版的初衷。

精彩内容
 王右木(1887—1924),最早在四川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宣传者和组织者,也是四川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从组织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开始,到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成都地方团执行委员会,再到创建中共成都党支部,始终热情地宣传马列主义,深入群众,细致工作。他领导了学界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群众运动,又从事工人运动,创办《人声报》。他既不为反动派的气势汹汹所吓倒,也不为反动派的高官厚禄所诱惑,坚持为真理而斗争。他的一
生虽然非常短暂,却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不愧是四川革命运动的先驱。
艰苦的青少年时代1887年11月12日(阴历九月二十七日),王右木诞生
在四川省江油县城关镇(今江油县武都镇)一个贫民的家庭。这里紧靠龙门山脉北段的东南侧,奔腾不息的涪江绕城而过,他家就坐落在城的中央。王右木的父亲王奎生,又名王源光,是一位老实人,曾考取过清朝秀才,年轻时以教书为生,勉强维持全家生活。后来开了个小客栈,收入不多,生活日益困难。母亲杨氏生下他时,其父尚在外面躲债,’因无力喂养,准备忍痛送给别人。他在外教书的大哥知道后,坚决不同意,自己节衣缩食,全力支持家庭,决心将弟弟抚养成人。王右木排行第三,曾取名王丕昌、王燧。四岁起就跟着大哥识字读书,受到严格管教。
当时的中国,在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的统治下,甲午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民族危机进一
步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地向前发展。王右木十一岁那年,四川的东部爆发了规模浩大的余栋臣反洋教武装起义。稍后,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这一切都在王右木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他读到中学时,由于家庭经济越来越困难,不得已曾两次停学去教蒙童(初小)来挣学费。全家人为了他不致停学,一年中除由本家亲戚凑集一个学期的学费外,另一个学期的学费,则靠王右木利用寒假在家门口摆摊写春联出售来筹集。当地的豪绅地痞,鄙视他的家世,对他进行冷嘲热讽。正是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锻炼了他对邪恶势力的傲视和挺拔的高尚品格,以及努力向上的坚强意志。
他终于在江油县立登龙书院和龙安府立匡山书院念完了初中和相当于高中的课程,清末应童生试,名列前茅。
随着知识和年龄的增长,他开始观察和思考自己的周围及社会了。是时,接近灭亡的清政府,更加衰败无能,实业不振,一切仰外人鼻息,贪污成风,官吏不以为耻,竞相效尤。王右木每谈到这些,深感痛心疾首。
辛亥革命前夕,王右木以优异成绩考入成都的四川通省师范学堂数理科,决心从实业着手,使国家振兴,人民富强。当时的成都,已是四川革命党人的重要活动和集中地之一,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又是他们活动的主要
场所,大批留日回川的学生
在此任教,革命空气十分浓厚。尽管清王朝的四川政府严加防范,革命洪流仍然滚滚向前,许多革命读物如梁
启超的《新民丛刊》,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还有《新湖南》《太炎论事》,吴玉章在日本主持创办的《新四川》等,都在学生中广泛传阅。很多有志青年都感
到要变法才能救国,学西欧、学日本,才能富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王右木,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便产生
了留学日本的愿望。但他的家庭经济这时更加困难,连供他继续读书也不可能,只好被迫中途休学,留日学习的愿望当然无法实现。回乡后,他应县立龙郡中学之聘任教务长。在校期间,除努力于教学的组织工作外,他还积极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