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识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识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0.16 5.0折 5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忠杰

出版社中央党校

ISBN9787503556296

出版时间2021-0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59.8元

货号31083550

上书时间2024-06-15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忠杰,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现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著名的理论家和历史学家。
在任时直接组织领导了对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史的一系列研究、纪念工作,推动了1949年前党代会遗址和其他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建设工作。主持编写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组织编撰了许多重要著作和档案资料。
在从事领导工作的同时,致力于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成果丰硕,著述涉及党和国家基本理论、党史党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国际政治、领导艺术等众多学科和领域。对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是典型的学者型领导和领导型学者。多次给外国政要、智库、记者讲课。曾受中央派遣到美国加拿大等介绍中国党代会和改革开放情况。很多著作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党的十 九大后新出版了《共和国之路》《共和国识别码》《领航——从一大到十 九大》《党章内外的故事》《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从百年征程看初心和使命》《改革开放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通览》等著作。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001
一、两大矛盾的“奇异悲歌” / 003
二、近代中国的社会演化 / 005
三、社会新思潮的涌动 / 007
四、五四运动的呐喊 / 008
五、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出现 / 011
六、上海制造,南湖起航 / 012
七、原生态的初心和使命 / 015
八、辅德里的第一个章程 / 016
九、一个特殊和重要的决议 / 018

第二章 大革命运动 / 023
一、唤起工农 / 025
二、国共第一次握手 / 027
三、“到群众中去” / 028
四、黄埔军校的“奥秘” / 030
五、统一南北的北伐进军 / 032
六、危机阴云中的武汉 / 034
七、党章史上的多个“第一” / 036
八、泣血的惨痛失败 / 038

第三章 土地革命战争 / 041
一、英勇的武装反抗 / 043
二、上山走出新道路 / 045
三、莫斯科郊外的贵族庄园 / 047
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048
五、红色“苏区”的建设 / 050
六、“围剿”与反“围剿”的博弈 / 052
七、“左”倾错误的危害 / 053
八、战略转移与历史转折 / 055
九、党在磨难和考验中成长 / 057

第四章 全民族抗日战争 / 061
一、日本侵略对中国造成的伤害 / 063
二、艰苦卓绝的局部抗战 / 065
三、停止内战,抗日救国 / 066
四、到敌人后方去 / 068
五、抗日民主的模范区域 / 069
六、中 共 中 央南方局的传奇 / 072
七、合作中的磨擦 / 073
八、拉开国际舞台的帷幕 / 075
九、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 077
十、时隔17 年的党代表大会 / 078
十一、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 / 081

第五章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085
一、争取建立“联合政府” / 087
二、“桌上桌下”的拉锯战 / 088
三、国共战略态势的反转 / 090
四、改“减租减息”为平分土地 / 092
五、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 / 093
六、看不见的另一条战线 / 095
七、摧枯拉朽的战略决战 / 097
八、从乡村走向城市的历史性转变 / 099
九、进京“赶考”,落脚香山 / 100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105
一、群英汇聚新政协 / 107
二、中国新纪元的开始 / 108
三、共同绘就《共同纲领》 / 110
四、国名、国旗、国歌和国徽 / 112
五、新型的国家政权 / 114
六、大军南下接管地方政权 / 115
七、确立党的执政地位 / 118
八、没有悬念的“一边倒” / 119

………………………………
………………………………

第十五章 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 339
一、不忘初心登高望远的十 九 大 / 341
二、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 343
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344
四、开启建设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 347
五、将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 348
六、修 改 宪 法 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 351
七、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 352
八、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 / 354
九、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 356
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358
十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 360
十二、具有重要意义的新立法和决定 / 363
十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366
十四、历史交汇点上的战略谋划 / 368

内容摘要
本书按照党中央的要求,遵循党的历史决议的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本质和主流,把握史实、评价、表述、口径的规范性进行撰写,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的光辉历程,系统介绍了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等,采用大量的党史资料和文献研究,吸收最新研究成果,既有严谨的学术性,又有生动形象的党史故事情节,内容丰富、结构科学合理、立意新颖,是一部严肃而又活泼的党史简明读本,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提供了有益参考。

精彩内容
七、摧枯拉朽的战略决战1947年7月,毛泽东提出计划用五年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解决同蒋介石斗争的问题。
1948年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即在原反帝反封建之外,增加了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将必须推翻的两座大山改为了三座大山。
1948年秋,由于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
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根据中央政治局 9月扩大会议精神发出通令,对全军的组织编制、番号作了统一规定:人民解放军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野战军共4个,即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在党中央统一指挥下,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决战。党中央科学分析战争形势,正确把握战略时机,选定决战方向,针对不同战场的特点制定作战方针,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敌军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
人民群众在战略决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支前民工达886万人次,出动担架36万余副,大小车140余万辆。
194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进一步作出关于全军组织编制、番号的决定: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依次改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同期,在长江以南坚持斗争的游击队,也先后进行整编。到渡江前夕,各游击部队和长期坚持海南岛斗争的琼崖纵队,已发展到5万多人,成为主力兵团向全国大进军的得力助手。
蒋介石为挽回败局,要求美国增加援助或美、苏出面“调解”未果,被迫于1949年元旦发表“求和”声明,1月21日宣告“下野”,退居幕后。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表示愿以中共所提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 为了把和平的旗帜抓在自己手里,中国共产党接受斯大林的“高招”,同意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谈判在北平正式开始。4月15日,周恩来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送交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如预计一样破裂。
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0日夜至21日,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百万雄师分三路强渡长江。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解放军各路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继续向中南、东南、西北、西南各省胜利进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干净、利落地解决了残余敌人。
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牺牲26万人,负伤104万人,涌现出以董存瑞、刘胡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人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战争史和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威武雄壮的活剧。
八、从乡村走向城市的历史性转变在大决战的关键时刻,西柏坡成为解放全中国、酝酿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
西柏坡,是河北西部山区建屏县(后并入平山县)滹沱河北岸的一个小山村,地处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1947年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对外称“工校”和“劳大”。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 时率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部分人员,告别了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的陕甘宁根据地,东渡黄河。3月24日,与叶剑英、杨尚昆率领的中央后方委员会会合。4月11日,到达晋察冀军区驻地阜平县城南庄。4月23日,周恩来、任弼 时等同志率部分工作人员先期到达西柏坡。5月1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开始办公,中央前委、工委、后委即行撤销。人民解放军总部亦同时进驻。毛泽东5月26日到达西柏坡。
从此,在十个月时间内西柏坡成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中共中央在这里谋划和统筹指挥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决战,并准备建立新中国的一应事项。
在这里,毛泽东和中革军委发出了408封4A级以上的电文。三大战役在密集的电报声中打响。连绵不断的摩斯码,撕破了新中国黎明前的黑暗。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明确表达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加强合作、共同成立新中国的政治意愿,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
1949年2月上旬,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 时同斯大林派来的代表米高扬举行了会谈。毛泽东围绕着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的问题,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情况、设想和意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