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家旧事
  • 张家旧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张家旧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0.07 4.5折 45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叶稚珊|责编:王振峰|口述:张允和

出版社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8028

出版时间2014-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1722768

上书时间2024-06-15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允和(1909--2002),安徽合肥人,长于苏州。当代著名昆曲研究家,著名的“张家四姐妹”(“台肥四姊妹”)中的“二姐”,中国语言文字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1932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1956年参加俞平伯主持的北京昆曲研习社,19801987年间任北京昆曲研习社主任委员,著有《多情人不老》《最后的闺秀》《张家日事》《昆曲日记》《浪花集》等,并主办家庭刊物《水》杂志。

目录
新版小引
序言
前话:合肥张家
  附:名留清史的张树声兄弟
母亲唯一的照片
  附:我有才能的大大  张元和
  我的奶妈同陈干干  张元和
  大大和朱干干  张兆和
  我的汪干干:老妈  张宇和
亲爱的父亲
  附:爸爸轶事  张宇和
  回忆爸爸二三事  张寰和
  叶至善致张允和信
启蒙老师
寿宁弄——我们的乐园
打泡戏
丑死了
  附:儿时杂忆  张兆和
  我到苏州来  张兆和
乐益女叶
  附:游镇江北固山
女大学生三部曲
结婚前后
儿子和《书的故事》
  附:译者序言
难途有寄
  附:祭坟  周耀平
  妹妹  周小平
  周有光给四妹充和信
六兄弟
姊妹情长
  附:二姐同我  张充和
  从“盘夫”到“惊变”……“埋玉”  张元和
共襄《水》事
  附:《水》的约稿信
  我的窦舅舅  沈虎雏
绕地球一周
我是老虎
叶落京城
我与曲会
后话
后记  叶稚珊
张允和年谱简编

内容摘要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便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四姐妹。她们的诗意人生牵动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想象,她们的文集和传记——《最后的闺秀》、《张家旧事》、《合肥四姊妹》都曾畅销一时。
《张家旧事》是从老照片来的,由张允和先生口述,叶稚珊女士编写。是对一个文化世家几代人老照片的解读。讲述这些故事的,是一位九十岁的才女,记录、编写这些故事的则是另一位才女———只是年龄小了一半。口述者的父亲是蔡元培的朋友;口述者的丈夫是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口述者的四姊妹曾扬名上海学生界:大姐元和是校花,三妹兆和是体育健将———后来成了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夫人;二姐口述者本人则与大姐和四妹充和一样,爱好昆曲,并极有造诣,而且四姊妹都有很好的文笔……还有六兄弟的故事、四女婿的故事、儿女孙辈的故事,这些照片和故事展现了中国八十多年的历史的一个侧面,其中有苦难,有亲情,也有生活的韵味。
正如叶稚珊先生所说,“不折不扣的隔世。张先生讲的都是些上一世的故事。那时没有我,但我不觉得陌生。我喜欢那种感觉,那种情调,那种牛奶中加一匙咖啡后以淡咖啡色为基调的雅致的老照片似的风格”。绣花鞋,精致合体的滚边中式大襟小袄,独一无二的盘发,精美的脸庞,精致的鼻子,精巧的薄嘴唇,一双精明无比的眼睛,年轻时她的美,怎么想象也不会过分。年近九十岁的白发才女张允和先生娓娓道出她自己、家人、师友的故事,尽管此时陪伴她的只有她的丈夫周有光先生了,尽管姐姐元和、妹妹兆和、充和以及许多亲人都已远离她……

精彩内容
 母亲唯一的照片我的母亲叫陆英(一八八五年五月二十七至一九二一年十月十六),原籍也是合肥,因为外祖父做盐务官,才搬到扬州的。
祖父在为我爸爸选佳偶时,知道扬州陆家的二小姐贤良能干,小小年纪在家就协助母亲料理家事,托媒人定下了这个媳妇。
当时张家在安徽合肥是有名的官宦人家,又要娶名门之女,婚礼自然非常隆重。据说,外婆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置办嫁妆,东西多得吓死人。陆府从扬州雇船装载嫁妆运到合肥,婚期前雇夫子用抬盒装摆好,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张家所在的龙门巷外十里长亭摆满了嫁妆,全城轰动。光紫檀家具,就有好几套,不光新房里是全新的,因为张家是几进的大院子,陆家就连大堂、二堂
也都陪了全套的家具。金银首饰更是不计其数,尤其是翠,因为母亲喜欢翠。嫁妆中一应俱全,扫帚、簸箕也
都是成套的,每把扫帚上都挂了银链条。
当地有个习俗,喜庆日里一定要拿拿新娘子的脾气,杀杀她的威风。所以新娘子的轿子到了张家大门口时,大门紧闭,必须用红包一
一打点门房,至于每个红包里有多少钱我不大清楚,反正在当时也不算是个小数。
进了大门,到二堂仍有人挡驾,过了这关,到新房门口,伴娘、喜娘们的关最难过,红包的分量要格外重。婚礼中有多少繁文缛节,干干(奶妈)对我们讲时也讲不清许多,她只说坐床撒帐后,媒婆替新娘挑盖头时嘴里不停地说:“小小秤杆红溜溜,我替新人挑盖头,盖头落床,子孙满堂,盖头落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