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匠吴玉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工匠吴玉泉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8.71 1.9折 4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志荣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04691040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2614323

上书时间2024-06-15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技可进乎道——《工匠吴玉泉》序
第一章  初经磨砺
  一、东洲里浮沙
  二、出生在草屋
  三、穷人的孩子
  四、勤工俭学
第二章  踏上社会
  一、农业植保员
  二、民办教师
  三、电影放映员
第三章  创业之初
  一、“地下”工厂
  二、浴火重生
  三、正式办厂
  四、杭城摆摊
第四章  走出沙洲
  一、创办电机修理部
  二、修泵师傅下乡来
第五章  大型电机维修
  一、开拓新领域
  二、拜师学技术
  三、修理大型电机
第六章  进军小水电
  一、转向小水电
  二、钻研技术
第七章  从维修到制造
  一、水力发电机维修
  二、水电站扩容改造
  三、制造水轮发电机
  四、大岭山脚建厂房
  五、与国外同行交流
第八章  小水电的“黄埔军校”
  一、广招学徒
  二、洋学徒
  三、发电“学习机”
第九章  水电博物馆
  一、藏品故事
  二、趣味发电
  三、科普教育基地
第十章  “金灰领”
  一、专利与科技成果
  二、荣誉称号
  三、技能大师工作室
第十一章  政协委员
  一、为百姓发声
  二、公益活动
第十二章  凝聚的力量
  一、关爱员工
  二、孝敬长辈
  三、杨美丹助夫创业
  四、吴玲玲后勤管理
  五、吴向荣子承父业
后记

内容摘要
 出生在农民家庭的吴玉泉,从小历经磨砺,踏上社会后做过农民、民办老师、
电影放映员等。创业之初遭遇火灾,身心受到摧残。但他自强不息,重新创业,刻苦钻研技术。从修理农机具到进军小水电,从维修到制造水轮发电机组,一步一个脚印,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为了中国的小水电事业,他广招学徒,使创办的水电设备公司成为小水电的“黄埔军校”。不仅如此,他还办起了水电设备陈列室,并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后来,吴玉泉不但是区、市、省的工匠,还成为国家级的技能大师。该书通过对吴玉泉的描写,展示了大国工匠的情怀


精彩内容
 一、东洲里浮沙东洲里浮沙,是吴玉泉生长的地方。
碧波盈盈的富春江,浩浩荡荡一路奔东,流过富阳城区南面,来到大岭山脚,被屹立在江中的东洲岛迎头劈为南北两江,南江江面宽阔浩瀚,水流湍急,为富春江之主流道。北江显得狭窄,宽处约350米,狭处仅100余米,水流缓慢,属支流,故日北支江,当地人称其为北江。
南北两江似张开的双臂
,怀抱起一块美丽的翡翠,就是那“江流绵渺曲围沙,村落纷纷聚水涯”的“江中绿洲”东洲沙。
北支江向东北流去,到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与富阳区分界处的算账岭时,突然折向东南,牛弯似的拐了一
个很大的弯,这一弯折,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洪流的行泄。北支江继续向前,直到紫铜村东面的鹰沙尖,才与富春江主流汇合。然后,滚滚东流,经钱塘江汇入东海。
北支江边,星罗棋布地点缀着一些小村落。其中,有个小小的村子,为东洲街道民联村里浮沙自然村。
江中的沙洲,是个连仙人也向往的地方。据说,很久以前,富春江上是没有沙洲的。王母娘娘身边有个侍女,名叫巧姑,听仙人们谈论富春江的美丽,心里痒痒的,久而久之,产生了去凡间看看的念头。
王母娘娘喜欢热闹,寿诞之际,大办宴席,各路神仙都来祝贺,王母娘娘一高兴,酒喝多了,呼呼地睡起了大觉。
巧姑知道,王母娘娘这一睡,不知要几天才会醒来,便趁这个机会,溜出天门,飘到富春大地的上空,往
下一看,富春江像一条淡蓝色的绸带,轻柔地飘绕在富饶的土地上。群山倒映,江
水清澈,游鱼历历,她被这美景所陶醉,心想,要是江
中生出一些小岛来,岂不锦上添花,如果自己住在岛上,该有多美。于是,拔下玉簪,向江心点了几下。顿时,凌空飞来十多块巨石,落入江中,变成大大小小的18个沙洲。巧姑晓得,天上一
日,凡界百年,等到王母娘娘醒来,人间不知已换了几朝几代呢。她落下云头,踏上沙洲,依恋凡间的她,便定居下来。
当然,这只是个美丽的传说。富春江上的沙洲,是千百年来水流运动,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五代时(907—960年),浮沙、紫铜为富阳安吉乡(今西湖区转塘、社井)以南的江面,也就是说,那个时候,这一
带还没有陆地,一片汪洋大海。方圆近百里的浅海湾,又处于富春江、浦阳江、钱塘江的交汇口,海水滔滔,江潮滚滚,三江之水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以及海涂
在此交换冲撞,水流发生了变化,泥沙石块沉积下来,天长地久日积月累,慢慢地成为沙洲。近杭县的为钱塘沙,靠富阳的统称长沙。民国时,因沙洲坐落在富阳城的东面,改称东洲。
到了明代,浮沙、紫铜这些孤独的小沙洲,慢慢地与西面的沙洲并岸,逐渐形成长30里、宽10里的富春江中第一大沙洲。
江中沙洲,遭遇洪水,江水退却,淤泥上涨,每年都会增出一些肥沃的土地来,这些无主的荒地,归谁所
有?朝廷早有规定,谁先开
垦,只要向官府申报,进行书面登记,交纳赋税,就可归谁长期耕种。在农耕社会,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哪一个不想有自己的土地。因此,富春江南北,甚至绍兴、嵊州、萧山等地的外县农民,也纷纷前来开垦,继而居住,并一代代相传。
清光绪初年,杭州萧山义桥小砺山(今属闻堰镇)的吴诗宝,听说富春江上那个叫长沙的地方,土地肥沃,还可自己开垦荒地,便动了搬迁之心。
吴诗宝,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九月初四,卒于光绪廿年(1894年)正月十五,为南宋左丞相吴坚第十八世裔孙。
一代代相传,到吴诗宝一代,已是六百年后了。
这天,吴诗宝溯富春江
而上,来到长沙,为了寻找宜居之地,几乎跑遍了整个沙洲,最后选中了北支江边的里浮沙。回去后,整理好家什,举家迁移。
那个时候的里浮沙,还没有形成村落,7户人家,东一间西一间,分散而居。
他们也是从各地搬迁来的,只不过搬入时间早晚而已。
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