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器之美
  • 茶器之美
  • 茶器之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茶器之美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4.18 3.6折 68 全新

库存2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启彰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47622

出版时间2016-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31226754

上书时间2024-06-15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启彰中国茶文化连锁店“岩陶茶空间”发起人,器物艺评家,资深茶人。《茶日子》《茶器之美》作者,《茶与美》译者。理科背景出身,专研茶叶安全、茶叶与中医经络关联的养生议题;并深度探究中华与日本之生活美器。擅长于同时以理性与感性分析茶与陶的内涵与美感。以分享“安全饮茶”与“茶陶之美”为其后半生的志业。

目录
第1章  茶器的实用性与美感
  眼——视觉上的飨宴  从比例、肩线到壶形的美感体验
    之一·黄金比例
    陶艺中的黄金比例
    铁壶的黄金比例
    之二·肩线的美感
    之三·视觉比较,高下立判
    之四·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之五·在线条比例与摄影中训练眼力
    之六·多看书与逛博物馆
  耳——听觉与声波共振  替茶选个家,倾听茶器的内在声音
    听·茶器
    高频与低频,清高雅香与浑厚重焙
    茶器的声音与频率,影响茶汤变化
  鼻——嗅觉的复兴  瓷与陶,茶器内里的聚香力
    嗅觉训练,从品酒到品茶
    薄胎瓷杯聚香力强
    收口杯型留香力佳
  舌——味觉与以器引茶  清香、喉韵、醇厚,茶器影响杯底香
    茶器引发的味觉记忆
  身——触觉与感动  器之质性,从指尖、掌心,到唇的茶感知
    茶器触感的抚慰作用
第2章  茶器的个性与自我追求
  陶艺家的春夏秋冬  茶器创作的成长历程
    从春生到冬藏的创作底蕴
    茶人个性与茶器选择
  双狭缝实验vs.心念的力量  职人修为影响茶器的频率
    茶器收藏的是职人的心念
    每件茶器都有独特频率
  复古与仿古  古董茶道具的一道特殊风景
    古人仿古的民艺之作
    心领神会的怀旧创作
  茶器的辨识度与语汇创新  茶器创作者的独特印记才是王道
    茶器具的热潮之后
    茶器创作者的辨识度
    借由文字,建立属于自己的语汇
  山水留白  从时间,到空间的“空无”茶体验
    留白,一种延展与沉淀
    留白,参与茶器之美的契机
    锔补,不完美中的完美
  民艺的当代实践与思考
    “转折壶”设计的缘起
    “转折壶”壶形的发想与拟定
    后民艺时代的思考
    文化是工艺的深度支撑
第3章  茶器的精神性与修为
  不同维度的审美
    茶器审美的骨与肉
  茶器创作的精神性依归——阳光、空气、水
    阳光:无私付出,无私
    空气:接受变化,无为
    水:柔软不争,无我
  《黄帝内经》的“形与神俱”:器之形,蕴藏匠人之魂
    茶器名师的代工现象
    鉴赏,作品与人的心神交流
    “形与神俱”的条件
    “形与神俱”同时考验陶艺家与使用者
    从爱情角度领会茶器
    仿作的极致仍是“形与神俱”
  《孔子家语》的“安静”:器之创作,宁静致远
    时时护守创作的初心
    茶器职人,不自限于釉药与技巧的追逐
    宁静,即使艳色也能质气内敛
  《金刚经》的“无所住而生其心”:领会神来一笔的自然创作
    无所为的日本志野釉
    意识注入,修行式器之作
  《庄子》的“无何有之乡”:空杯亦能醉茶,当无胜于有
    物我两忘的茶器创作
    端起的当下,饮者已入茶器
  茶碗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宋盏的禅意无限
    日本茶碗对于道的追求
    美的传递:千利休vs.鲁山人
    茶碗鉴赏有六相,青山二郎的三趣、三感
    未来两岸茶碗的生命力与其展望
    何谓合宜的茶碗重量
    茶碗的基础三味:重量、手感与唇感
    茶碗被使用:透过使用,茶碗与人心产生交融
    茶碗被发现:茶碗的价值,在于被捧起时的感动
    茶碗被看见:起初由一小撮人推而广之,终成风潮
  以茶入禅
    无情可说法,植物能倾诉
    无情如何说法
    第五维审美:禅与无为之美
    渐悟与顿悟

内容摘要
作者将茶器审美分为三个阶段,实用性、个性、精神性。在实用性里以眼、耳、鼻、舌、身的五感,作为对于茶器初阶的认识。美的标准为何?本书以精神性为依归,将陶艺家的心念和作品之间的紧密链接,根据宋代禅学与日本茶道的历史精髓,提出令人深思的剖析及架构。
作者将“民艺”的过去和未来做了完整的诠释,在中日茶碗发展的历史上吸取养分,定义一个茶碗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以对茶的理解,与觉知力为根基,作者试图逐步验证古往今来入禅的行者,和热衷于禅的饮者,应该有的对茶与器的认知和高度。
作者在文末归纳阳光、空气、水这一条向大自然学习的清晰途径,是创作者与欣赏者透过自身精神的修为,进而全面理解美的门坎。并希望能透过本书,为在迷雾中探索方向的后代,带来一丝光明和慰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