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珊·桑塔格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苏珊·桑塔格传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2.23 4.7折 69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杰罗姆·博伊德·蒙塞尔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ISBN9787517908081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1201812167

上书时间2024-06-15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杰罗姆·博伊德·蒙塞尔著的《苏珊·桑塔格传》将苏珊·桑塔格的人生经历与其文学创作相关联,反映了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桑塔格的人生轨迹与其文学创作发展脉络,并融入了对其评论集、电影、戏剧、小说等作品的展现与评述。书中不仅追溯了桑塔格的文艺创作之路,还反映了她的私人生活,同时关联了她一生中不同时期结交的诸多文艺界人士,折射出她所处时代美国、法国等国家的文学艺术界发展。

作者简介
杰罗姆·博伊德·蒙塞尔,作家兼评论家,常驻伦敦,著有《人生肖像:现代派小说家与自我刻画》(Portraits from Life: Modernist Novelists andAutobiography ,牛津大学出版社,2018),他的诸多文章发表在《弗里兹》(Frieze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等刊物上。

目录
Ⅰ  涉世之初(1933—1950)
Ⅱ  婚姻手记(1951—1958)
Ⅲ  纽约!纽约!(1959—1965)
Ⅳ  激进意志的风格(1966—1968)
Ⅴ  置身于柏拉图的洞穴(1968—1975)
Ⅵ  疾患的王国(1975—1988)
Ⅶ  再次出发(1988—2000)
Ⅷ  他人的痛苦(2000—2004)
作品选编
致谢
图片答谢

内容摘要
“我认为,作家就是那个对‘万事万物’饶有兴趣的人。”苏珊·桑塔格(1933—2004)说。作为一名批评家、写日记的高手、电影创作人、小说家和剧作家,她的人生似乎契合了这种理想她的写作体裁广泛,实属罕见,而且写作涉及的话题不一
而足,令人惊叹——包括文学、舞蹈、电影、绘画、癌症、艾滋病以及对战争报道的伦理探讨。很少有人以这样的方式捕捉到了,20世纪社会的脉动。
这本杰罗姆·博伊德·蒙塞尔著的《苏珊·桑塔格传》对桑塔格独特的生活和作品进行了审视。
本书不仅追溯了她走过的学术生涯:从芝加哥大学到牛津大学、索邦神学院以及哈佛大学,而且探索了她的私人生活:她与菲利普·里夫短暂的婚姻(她17岁成婚)、儿子的出生,以及后来她与诸位女士的情感纠葛。本书作者杰罗姆·博伊德·蒙塞尔(JeromeBoydMaunsell)对20世纪60年代桑塔格在纽约的文艺生活进行了深入探究,追踪了她访问河内、古巴和中国的行程细节,考察了20世纪70年代她在瑞典和法国创作的作品,正是在这一时期桑塔格转向了电影创作。随后,本书详细讨论了桑塔格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奇迹般的重生:历经70年代罹患癌症的磨难后。她在小说创作和文艺批评方面进发出新的活力。这部传记将桑塔格的文艺成就和私人生活融为一体,呈现给读者一幅兼具私人生
活的公众人物画像。
借助于桑塔格的日记所提供的广泛素材,《苏珊·桑塔格传》以前所未有的精准再现了桑塔格在爱情、婚姻、为人母和从事写作渚多方面的人生挣扎。对于任何关注文学史或文化史的人而言,这本书从本质上是对这位在文艺刨作和评论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展开的重新评估。

精彩内容
在《弗洛伊德》中,几乎每一页都回响着类似
的声音。该论著的焦点是讨论弗洛伊德思想的伦理含义,这与桑塔格一生写作的全部作品之主题是一
致的,即伦理与美学之间的冲突。正如里夫(和桑塔格)在《弗洛伊德》的“前言”中所言,弗洛伊德的写作包括了爱默生(Emerson)令他那个时代费解的所有主题——“语言、睡眠、疯癫、梦幻、野兽以及性”——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在桑塔格
成长为一名小说家的早期,这比任何其他作家(除卡夫卡之外)的作品对她有更深远的影响。”弗洛伊德对潜意识、本能和非理性的揭示为桑塔格的文学创作开辟了丰富的空间。这样,桑塔格在她最早创作的两部小说中首先对这一空间进行了充分探究。
不过,《弗洛伊德》也是一本不动声色地进行着颠覆的著作。一方面,它对弗洛伊德的知识进行了深入挖掘,对他取得的成就给予尊重;另一方面,它又拆解了弗洛伊德的观念和技术手段。人们更希望从中听到桑塔格批评的声音,而不是她的溢美之言。在《弗洛伊德》中,前半部分有一章讨论了“阐释的策略”。桑塔格后来作品中的写作语气和批评风格尤其在这一章中呼之欲出。在弗洛伊德那里,没有什么可以是它原本的样子。“口误、笔误、记忆的差错、错置物件、胡写乱画、随意命名和编号——这些微不足道、再平常不过的行为可能就是症候,因此也就饱含深意。”弗洛伊德总是用一
物代替另外一物。里夫(和桑塔格)指出,这样做能有多大把握?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难道不是鼓励“过度挖掘,从而使事物的重大意义仅仅存在于事物的背后”?这样,《弗洛伊德》对这位心理分析大师提出了温和的嘲讽,指出他经常将自己排除在他的理论和技术之外。里夫(和桑塔格)严正说道,只有他一个人有权解析他自己的梦境。总的来说,心理分析的时间选取在本质上是随机的。桑塔格(这里当然不包括里夫)将心理分析与达达主义者库尔特·施维特斯(KurtSchwitters)及其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默茨”(Merz)进行了类比,这些作品由采自于“同一街区下水道中的丢弃物”拼接而成。随后她写道:“作为限定条件的时间,分析师的日常时间同样也是随意的。”随着书中分析的深入,批评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在完全采用言语媒介进行心理分析的时候,弗洛伊德并没有充分考虑这会带来的诸多问题;他虽然对性取向持开放的态度,却有厌女的恶习,对女性持有傲慢的态度;他的心理分析未能充分引入社会因素,在本质上他是自我陶醉。
弗洛伊德对婚姻的观点并未给里夫和桑塔格带来好处。在弗洛伊德看来,肌肤之亲与精神之爱水火不容。这对年轻的、已婚的中产阶级夫妇写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