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守与反攻(冷战中的台湾选择)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困守与反攻(冷战中的台湾选择)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0.69 5.3折 58 全新

库存3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孝庭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42375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1542299

上书时间2024-06-14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林孝庭著的这本《困守与反攻(冷战中的台湾选择)》内容包括:冷战边缘─美国与冷战初期的中国边疆、蒋介石与朝鲜战争关系探源、冷战初期蒋介石的“敌后工作”与“第三势力”、台海危机与两岸密使、冷战高峰时期的西藏问题、东南亚冷战场上的蒋介石、冷战与台湾研发核武争议。
本书从海外解密档案中解读冷战与台湾。

作者简介
林孝庭,英国牛津大学东方学部博士,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胡佛档案馆亚洲馆藏部主任。专研近代中国政治、外交、军事、边疆与少数民族问题、中英外交史、抗战时期中美关系、冷战时期美陆台关系等。主要论著有《近代中国的少数民族边疆政治》《西藏与国民党中国的边疆》《宋子文与战时中美外交》《国民党改造委员会在台湾》,发表中、英、日文国际学术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论文、书评与译作等九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冷战边缘:美国与冷战初期的中国边疆
  1947年北塔山事件与美国在新疆的秘密活动
  冷战初期美国对中国内陆边疆的战略思维
  国共内战下的美国援助中国西北方案
  美国与马步芳主持下的西北军政长官公署
  西北地区情势逆转与美国未曾被实现的秘密行动
第二章  蒋介石与朝鲜战争关系探源
  中国援助朝鲜独立运动溯源
  对日抗战与蒋介石的朝鲜政策
  抗战胜利前后的中朝关系——表象与现实
  战后的蒋介石与对韩政策
  国共内战、朝鲜战争与冷战
第三章  冷战初期的“第三势力”与台湾的“敌后工作”
  台湾的“敌后工作”请缨热潮
  毛森与他的“敌后游击”工作
  美国与亚洲的“第三势力”
  华府地区的“敌后反攻”热潮与美国对台政策
  昙花一现的台美“敌后反攻”——李弥与滇缅游击队
第四章  第一次台海危机、“白团”与台、美军事关系
  “和”与“战”之间的徘徊
  “白团”:蒋介石“以日制美”的尝试
  “双胞胎”计划
  1954年外岛危机与台、美军事同盟关系的建立
  谈判过程与缔约意义
第五章  蒋介石与1962年台海危机
  肯尼迪总统对华政策新思维
  台湾岛内与中国大陆的微妙政治发展
  “国光计划”与具体决策
  政治与外交层面的准备
  “国光计划”之推迟与决策转折经过
  国民党“挽回颜面”之举
第六章  冷战与两岸密使
  万隆会议前后中共“和平解放台湾”策略
  曹聚仁角色再探究
  1958年台海危机与两岸秘密接触
  两岸密使与蒋氏父子、陈诚之间权斗
  1962年台海危机前后的两岸秘密接触
  1963年以后的与两岸秘密接触
第七章  冷战与西藏问题
  西藏问题的“内政化”与“国际化”
  台美双方培植西藏“代理人”与秘密管道之建立
  “拉萨暴动”前夕台美之间的西藏议题
  “拉萨暴动”与台美之间的政策歧异
  西藏议题与台美之间的“冷战外交”
  台美同盟关系下的裂缝
第八章  冷战与台湾、印度之间的“密使外交”
  中印边界战争与印度拉拢台湾
  台印间“非正式外交”接触经纬
  高调“密使”惹尘埃
  台北、香港与新德里:台印“外交”折冲内幕
  美国的支持与印度驻港官员的阻挠
  台印关系胎死腹中
第九章  冷战与台湾在东南亚各国的秘密活动
  国共内战与国际冷战的相遇:滇缅游击队
  台湾的“国家安全”与“反共”输出
  国民党在东南亚的秘密冷战:缅甸与老挝
  唇齿相依般的台湾、南越关系
  冷战、越战与国共内战
  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蒋介石与亚洲冷战
第十章  台湾研发核武秘辛
  中共发展核武与台、美反应
  中共核试爆成功与台北高层的心理折冲
  鸭子划水的“核能外交”
  70年代“研究用途”的核武计划
  台美脆弱关系下的核武研发争议
  台美“断交”前夕的“核外交”风暴
  余波荡漾
结语
征引书目

内容摘要
本书为作者过去十年来,从美国、英国与台湾各地的学术与史政档案机构所收集的档案中爬梳而来,包括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国家安全局、美国务院与历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档案、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英国国家档案馆、台北“国史馆”、“国防部”史政局等地的大量解密史料,对冷战时期的两岸关系、台美关系与国民党的海外秘密活动,进行有系统的建构、分析与论述。内容包括:冷战边缘─美国与冷战初期的中国边疆、蒋介石与朝鲜战争关系探源、冷战初期蒋介石的“敌后工作”与“第三势力”、台海危机与两岸密使、冷战高峰时期的西藏问题、东南亚冷战场上的蒋介石、冷战与台湾研发核武争议

精彩内容
第一章冷战边缘:美国与冷战初期的中国边疆1947年夏,美国总统杜鲁门继该年3月于华府国会山庄发表著名的国情咨文、开启“杜鲁门主义”之先声后,又进一步宣布美国将推动“马歇尔计划”(TheMarshallPlan),准备投入庞大经济与财政资源,协助重建二次战后欧洲地区的政治与经济体制,对抗该地区以苏联为首共产主义力量的兴起,这也让东西方间的冷战对抗,于二次战后的欧洲大陆上迅速升温。而在二次大战结束后的亚洲大陆上,国际间冷战对峙的逐步成形与战后中国国内的政局发展,亦有着密不可分的纠葛,无可讳言,美、苏两大强权在亚洲地区的冷战,是围绕着中国以及其周边地区展开的,冷战不仅对二次战后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也让中国的周边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全球冷战中“热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从一个大的历史脉络来看,1946至1949年间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所进行的军事对抗,严格而论,与美、苏两强在世界各地操纵“代理人”进行相互对抗的冷战“标准”模式,不能一概而论,混为一谈。有趣的是,论及二次战后冷战在中国的源起,当吾人仍主要聚焦于国共内战之际,其实当时距离中央政治权力中心遥远的广大西部边疆地区,却早于中国内地省份,首先笼罩在全球冷战的阴影之下了;抗日战争结束后西部中国边陲地带的政治、军事与涉外情况,不论是从“国共对抗”或是美、苏两大强权在亚洲冷战战场上竞逐的角度观之,皆值得进一
步观察。一说1949年由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内战中击溃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党政府,导致美国随后加速推动对中国大陆的围堵策略,从而开启亚洲地区的冷战赛局,但早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于1949年出现决定性结果之前的数年间,“冷战”似乎即已在中国西部的边疆地区悄然展开。
本章利用解密的中英文档案,揭开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位于中国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诸多军事与外交谜团,包括美国如何在新疆、内蒙古与西藏地区,进行所谓的“反共”冷战秘密布局,其秘密行动的具体内容为何,以及这些行动最后如何以失败收场。借由对这些过去鲜为人知历史事件的介绍与回顾,相信对于今日吾人重新思索二次战后美国对华整体战略,以及冷战如何从中国边陲地带开始逐步形成,当有所助益。
1947年北塔山事件与美国在新疆的秘密活动自清王朝崩解以来,民国中央政治力量未能真正有效深入中国内陆边疆地区,在外蒙古与西藏,部分地区的蒙、藏政教领袖,拒绝接受民国新政府所提出的“五族共和”论述,并分别转而向俄国与英(印)交好,以寻求建立其政治与经济地位。内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精英,首先倾向于有条件与民国新政府合作,以换取来自后者更多的政、经资源,然而一部分内蒙古王公上层人士,如德穆楚克栋普鲁(德王)、云端旺楚克(云王)、李守信等人,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起,转而在体制外寻求与日本合作,以推动内蒙古“自治”为名,准备在政治上脱离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政府。但仍有另一部分内蒙领导人物如沙克都尔札布(沙王)、达理札雅(达王)等,在国民政府的优厚条件礼
遇下,继续奉中华民国为正溯,并在传统的蒙古盟旗制度下维持世袭统治。
自清末以来,青海、宁夏与甘肃等省份就由当地的回族马氏家族所主导,民国成立后,马氏家族承认历任中央政府正统,仍保持其在西北势力范围内的独特地位,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晚期,国民政府中央在这些地区的政令与影响力,依然极为薄弱。类似的情形亦发生在光绪初年即已建省的新疆地区,民国成立后,该省政局就由清末以来被派驻在当地的一批汉、
满族军事与行政官僚所主导,并且维持着政治、军事与外交皆高度自主的状态,从1911年到1944年,新疆省经历了杨增新、金树仁与盛世才的统治,并且与历任民国中央政府,保持着“认庙不认神”、若即若离的关系。
从更宽广的地缘政治角度观之,1937年起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也促使整个中国中央政治势力与重心,从内地省份向西部地区推进,而国民政府从南京迁都到四川重庆之后,也因地利之便,开始有机会将其在对日抗战之前原本的薄弱政令与影响力,逐渐打人中国西南与西北边陲。国府力量在战时逐步延伸至中国大西部地区,有许多迹象可寻,譬如1941年之际,重庆国府已可排除万难,将效忠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安排进驻于西蒙的阿拉善旗、额济纳旗与甘肃河西走廊等战略要地,并且在这些原本由当地军政势力牢固控制的地区,直接征税与派遣官员。1941年底珍珠港事变发生后,中、美、英、苏组成同盟国,国民政府利用国际局势的有利变化,借由开办中亚国际驿运公路线的机会,进一步把军事、党政与财经力量推进了新疆省。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