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化的劫难(1937-1945)/侵华日军暴行史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3.14
4.0折
¥
5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孟国祥|总主编:朱成山
出版社南京
ISBN9787553320410
出版时间2017-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1201705780
上书时间2024-06-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孟国祥著的《南京文化的劫难(1937-1945)》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侵华日军暴行史研究”中的一本,通过对南京文化损失的研究来体现日军的暴行。
本书第一次以翔实的数据说明南京市图书馆被毁的总损失;对一些史料进行考证,澄清了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利用日军官兵日记以及日本档案,剖析了南京文化浩劫与日本军政当局的关联;利用汪伪档案,结合战后敌伪文物的封存和清理,增强研究的科学性,特别是疏理了文化损失研究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建议。
作者简介
孟国祥,1982年于南京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医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理论和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抗战损失研究、对日索赔史研究,以及南京大屠杀史研究,著有《中国抗战损失与战后索赔始末》、《大劫难:日本侵华对中国文化的破坏》等。
目录
一、悠远而曲折的文化交流
(一)南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二)古代南京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三)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挫折
二、日本当局与南京“文化大屠杀”
(一)文化掠夺的历史考究
(二)掠夺中国文化财富的组织机构
(三)“文化大屠杀”——对南京图书典籍有组织的掠夺
(四)军风纪的废弛和军官的纵容
三、南京古建筑之损毁
(一)轰炸和炮击所造成的损失
(二)焚毁所造成的古建筑损失
(三)拆毁或改作军用所致损失
四、南京文化古物的厄运
(一)南京公私文物横遭厄运之见证
(二)南京公私文物损失概要
(三)文化珍宝万里大迁徙
(四)《江南踏查》与“文物扫荡”
五、中央图书馆藏书损失
(一)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
(二)陷留南京的图书损失及存疑
(三)古籍“抢救”与善本追索
六、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损失
(一)近代公共图书馆的肇始
(二)战时典籍档案的毁损与散佚
(三)战后图书的追索和清理
七、南京市立图书馆损失
(一)三馆合一的市立图书馆
(二)图书在焚劫中损失殆尽
八、南京学校图书馆损失
(一)南京高校图书馆损失
(二)南京中学、小学图书损失
九、政府部会机关图书损失
(一)南京国民政府及部会机关
(二)政府机关图书损失举要
(三)损失辨析与研究存在的问题
十、民间藏书及书业的厄运
(一)南京藏书的历史渊薮
(二)南京藏书家损失举要
(三)档案中的私人图书损失
(四)南京书业及印刷业损失
十一、中央研究机构内迁及其损失
(一)中央研究院内迁及其损失
(二)中央地质调查所西迁及其损失
十二、学校内迁及遭受轰炸所受损失
(一)南京八所高等院校内迁
(二)高校遭轰炸惨状及其损失
(三)南京中学内迁及其损失
(四)南京部分高校的损失统计
十三、南京沦陷时期的教育及其损害
内容摘要
孟国祥著的《南京文化的劫难(1937-1945)》试图在对战时南京文化损失全貌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以史料和数字加以说明。对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数据照录不误,对没有搞清的问题存疑待考,不枉加断语。
本书在吸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以更多的新史料去求证。新资料有日本的、中国台湾的,更多的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和南京市档案馆的。本书希望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价值
的线索和思路,以及必要的材料。
精彩内容
(三)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挫折近代日本崇尚强权并走上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文化也纳入法西斯侵略文化体系。
随着日本国力的增长,军国主义也愈演愈烈。先是日本依其在中国的强权地位,对中国的文物典籍强行杀价“购买”。那时,他们虽心存劫夺,但还能演出“买卖”的场面。从20世纪30年代起,日本全面灭亡中国的图谋付诸实施,并在侵华战争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中国文物典籍进行洗劫,公然全面破坏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
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8年中,中国的国土一半被践踏,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绝大部分被侵占。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930余座城市被日军占领,占全国城市
总数的47%以上,其中被侵占的大城市占全国城市数的80%以上。而在中国首都南京发生的一场文化浩劫,成为日军破坏中国文化的缩影。
这一时期,虽然也有中国文物典籍从南京流人日本,但那是作为中国人民遭受掠夺的屈辱象征而进入日本的,如战时被劫运到日本的文物,又如汉奸汪精卫献给日本天皇、皇后的古物等。然而,更为严重的是,日本政府和军人自发地、有组织地对南京的文化实施侵略,轰炸、损毁古建筑,焚烧、劫夺文物典籍,破坏中国原有的教育体制和设施,进行奴化归附教育。在战时,日本国内一大批中国学的研究者受法西斯意识熏陶,自觉地充当战争的喉舌,他们从“学术研究”“文献处理”到“考古调查”,完全采取了帝国主义的强权形态,成为日本侵华战争的一支支“笔部队”,为谋求天皇政体的最高利益服务。
南京沦陷8年期间,其破坏灾难之重、规模之大,也为人类文明史所罕见。那些伪装在“同文同种”“共存共荣”下的真面目,在日本所造成的文化浩劫面前统统暴露无遗。日军对南京图书典籍、古物古迹和教育事业的破坏,其性质远远超出一般战争意义上的理解。因为要摧毁一个民族的反抗力,就要摧毁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意志,摧毁支撑这个民族脊梁的东西,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从摧毁这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开始,而首都则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表征
。
在南京和日本长达千年的文化交流史上,这8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可谓转瞬即逝,但它对两国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能否认真总结和正确认识这段历史,不仅有关南京人乃至中国人民的情感问题,而且有关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发展的大局。对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回避这段历史,尊重历史,从中得到正确的启示。据此,本书试图就日本对南京文化破坏的主要方面作一客观的揭示。
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表现形式来看,有实物和文献的形式。记载、反映人类知识的文化典籍和古物、建筑等,构成民族的重要文化成果,并在民族发展中产生巨大的作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