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的船(许辉散文典藏)(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活的船(许辉散文典藏)(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8.43 3.8折 4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辉

出版社安徽文艺

ISBN9787539655376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1201357231

上书时间2024-06-14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生活的船(许辉散文典藏)(精)》以编年的形式收录了许辉1983年至1999年创作的散文260篇,读书随笔70篇,内容丰富,视野开阔,底蕴深厚。许辉在散文中用脚步丈量幼时记忆及曾经想象中的江淮大地乃至祖国河山,展现生活众生相和社会自然风情;讲述自己的创作与江淮大地的血肉联系;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记录了家庭及日常生活的点滴,描写亲情、友情和成长的经历。
许辉散文随性舒缓、恬淡自适,偏重于对场景尤其是风景的描写,不刻意追求大自然的瑰丽和新奇,而是将常人目之所及的最熟悉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文中处处是对淮北平原风土人情的描写,地域文化特色和内容异常丰富,传达出乡土中国的生活经验。

作者简介
许辉,祖籍江苏省泗洪县,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在淮北宿州市长大,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安徽灵璧县农村插队,1978年考入安徽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后调宿州市文联任《宿州文学》主编。1987年调合肥市文联《希望》杂志社当编辑。1997年调安徽省文联任《大时代文学》杂志社常务副主编。主持杂志社工作,现为安徽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安徽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作家,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78年4月于《安徽文学》发表处女作组诗《田野散歌》。1982年于《人民文学》发表小说处女作《库库诺尔》,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碑》、《十月一日的圆明园和颐和园》、《吃米饭的人》、 《在卫运河艾墩句的高坡上》等。中篇小说《焚烧的春天》、《夏天的公事》、《幸福的王仁》、《康庄》等,长篇小说《尘世》、《王》、《没有结局的爱情》等。作品曾获《上海文学》奖、上海首届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中国作家协会庄重文文学奖、首届安徽文学奖等多种重要文学大奖。

目录
1983年
  光辉诗卷长存人间
1984年
  平原槐林
  花生园
  闲地
1985年
  杜楼记行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夜行
  辣椒园
  平原秋兴
  哭泣
  湿漉漉的秋天的早晨
  过日月山
1986年
  种蚕豆
  “扬州出美女”及其他
  江南
  清明前后
  树下丝瓜
  集市
  苦闷
  丝瓜
  大江落日
  田野的帆
  在西部石油探区
  生活的船
  皇藏峪
  “的”字结构
  谈恋爱
  一个词
  意外的收获
  平淡的姑娘
  一类人
  “女人是机器”
  新境界
  葡萄花儿开
  秋思
  选择
  单口相声
1987年
  蒙城五题
  荒园
  民风淳厚浓若佳茗
  高山牧场
1988年
  抢炮
  奇妙的红芋
  4月30日的奇观
  秋天的风景
  四里河的秋天
  秋之黄昏
1989年
  毛毛雨
  秋天以及“春天”
1990年
  杏花村的初春
  盛夏的“空调”
  秋日漫笔
1991年
  又到中庙
  乡村冬日里的一些风景
  入了冬,我很怀念雪
  乡村一瞥
  吊兰的语言
  读书的难境
  肥东灾区简记
  关于“人”的梦
  黄荡湖灾区记
  沙地上的村庄
  河埂·河滩
  目光触动的一点想法
  银色的大鸟
  同学
  清凉的大别山
  秋天的休整
  四月
  我看戏曲
1992年
  冬日的读书
  想念春天
  时序的更迭
  草花小记
  挂兰及其他
  耕作图
  尴尬
  独对一本书
  楼下
  南国女孩
  街头实录
  看地图
  看录像
  阳光
  草花二记
  疯
  自在的境界
  变化
  雾
  狗的叫声
  岁月留痕
  处女作和我结识的第一位编辑
  剃头
  女青年
  “个体”初记
1993年
  穿城而过
  语言,真是个奇怪的东西
  这年头,头值钱了
  我想去卖雪糕
  摸奖
  粮票退休了
  有奖电影晚会
  孩子是我的老师
  阳光里的书
  红芋
  雪
  女儿的老师
  粥
  向妻子隐瞒些什么
  三月花事
  返回
  我所挚爱的生活
  凌晨返家
  活春
  停电
  骑自行车旅行
  卖杂志
  一个人的桂林
  开会
  出门在外
  宝义
  吸烟
  百色的鸡笼
  风油精
  痴迷的气功
  到中庙去
  度夏
  菜市
  民族乐器
  吆喝
  到广阔的天地里去
  在越秀公园里
  买苹果
  统计与性
  骨架
  和计算机对话
  追索另一种生活
1994年
  游趵突泉
  潮湿而沁凉的夜晚
  地方报纸
  最后两天
  月亮升起
  一年四季里的牛仔衣
  静
  情事·人事·杂事
  麦收记忆
  不在意的花,不在意的草
  自制的邮品
  女儿的后背
  夜虫
  永远的一天
  老面孔
  盛夏在杏花村读《水浒传》及其他
  旅途
  丰乐之旅
  身边的朋友
  过年
  游合肥包公墓、包公祠
  乘车的经历
  深秋的瓦埠湖畔
  午餐的回忆
  生命的梦想
  白山
  仲秋在四里河老梁庄读几本书时的随想
  进入钢琴的境界
  加急电报
  小鸡
  仙人掌,仙人鞭
  老车
1995年
  衣饰及其联想
  睡懒觉
  关于过年
  贺卡
  挽留时间
  攀登
  在家
  春·茶
  手,左手
  刘克,仍在病中
  周志友:《黑麦》
  匠人
  黄色出版物
  淮北纪事
  对一条小鲫鱼的回忆
  黄泥捏人
  客厅艺术家
  商旅之梦
  与三峡无缘
  自制的邮折
  白露
  时间与黑塔镇
  钓鱼台
  秋气
  读张家港
  冬天的大雪
  碑
  吃肉与吃蟹
  为别人的文字
  心友
  衰老的开始
  锻炼
  关于死
  青山之阳
1996年
  赶集
  风景谈
  买油记
  偷球记
  越墙记
  晒太阳
  小艳阳天
  嘉山涧溪
  结婚
  野菜故土
  扁豆
  一夕三梦
  床上
  过年日记
  广州
  泥鳅
  牛肉与羊肉
  吃与喝的快乐与苦恼
  旅途的愿望
  保持信心
  吃饭
  嘴脸
  给我一条山沟
  长临河
  晓天
  山王附近的高坡
  寻访龙泉寺
  大别山被追记
  周日的补偿
1997年
  4月6日的笔记
  珠海
1999年
  晃
  游肥西紫蓬山记
  游肥东浮槎山记
  听女儿弹钢琴
  闹着玩
  池河
  荒废园记
  微缩田野
  合肥中菜市的故事
  笛
  天气凉爽下来了
1996—1999年读书随笔

内容摘要
 《生活的船(许辉散文典藏)(精)》是著名作家许辉的散文作品集,收录了作者从1983年至1999年间的散文260篇以及1996年至1999年的读书笔记70篇,约35万字。散文部分描述了作者生活中的点滴、旅途见
闻、社会百态以及写作经历等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或事,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温暖与真实,亲情、爱情、友情都触手可及。比如女儿的娇憨可爱、妻子的温柔体贴、长辈的慈爱关怀,都让人心生暖意。读书笔记言
简义丰,涉及文题材丰富,有文学剧本、世界名著、
古典文学、儿童文学等多种样式,写出了作者当时阅读的体会与心境,有助于读者理解,对于阅读这些作品,具有指导意义。

精彩内容
 1983年光辉诗卷长存人间下乡插队的时候,喜欢看书,无奈那时书亦难觅,箱子里所带的少得可怜的几本书中,有一本《毛主席诗词》。
毛主席的诗词,相当一部分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环境里写下的,又因为作者是一位文才横溢、博大精深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作品的气势和深度,借助精致的艺术表现手法,纯熟地表现出来了,这当然是作者的人品、才智的结晶。我想这也就是毛主席诗词之所以反复诵读而不厌的根由。我带下乡的那本书虽然纸张、编印、注释都不怎么理想,甚至还有偏颇、
疏漏和讹错的地方,但我一直把它放在枕边和案头,在夜晚伴着昏黄的油灯学习几首,劳动的时候带在身上,休息时,大声地诵读几首,一部《毛主席诗词》,寻觅着中国革命横渡河流、跋涉草地、翻越雪山的足迹,更加形象地理解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的真理。诗言志。一部《毛主席诗词》,是毛主席伟大思想、开阔胸襟、乐观精神、高尚人格的写照。毛主席的诗词给了我做人的教诲,也给了我文学的营养,这是我永难忘怀的。
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把这本书放在书橱的一
个常可见到的地方,心里想,它毕竟是一种纪念,一
种见证,一种可贵的遗产。岁月的灰尘难以掩盖它的光辉。虽然我的书现在比那时要多得多,然而我这本《毛主席诗词》是永远不丢弃的。
1983年12月27发表1984年平原槐林可以说淮北是刺槐之乡,在村庄的四周,在沟畔路旁,当桃杏落英、绿树叠翠之时,你处处都可以望见它们的芳姿。有一年暮春,我在灵璧县尹集北的濉河岸边,见到了一帧难得的胜景。那时正是4月下旬,阳光暖暖地照耀着。出了尹集向北,立刻有一道白光横过眼前,定睛一看,原来是堤岸上的刺槐林花开
正盛,在大平原上织成了一条素缟,飘飘逸逸,连绵不绝。过濉河桥,步入林中大道,顿时感到一股浓郁
的花香,裹着习习的春风,潺潺远远,回旋于身前肩侧,那串串银花,像挂着无数小铃铛,在春风里晃动。
刺槐的品格,书本上多有详述,倘要真正认识刺槐的筋骨,我以为,能在7月里去淮北一游,必有所
得。那一年的夏天,我去泗县北部农村,下了汽车,也是顺着河堤走,刺槐夹道,刺槐树的枝枝丫丫上,挺着一根根紫刺。7月的风吹过平原,刺槐林涛动起来,无数只绿叶的舌簧,一齐喧嚣鼓噪,声势甚是浩大。在这种大潮势里行走,不禁令人想起平原上无数大无畏的民族战士、革命英雄。正走着,忽地电闪雷鸣起来,我连忙躲进看林人的小屋。出乎意料,看林人是个20多岁的年轻人,交谈之后才略知,他以前赶过马车,有一次惊了马,他奋不顾身去拦,结果一条腿弄残废了。想想吧,正当青春年华,遭到这种不幸,年轻人的心里得承受多大的痛苦!但这个平原农民的儿子,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搞责任制以后,他们家承包了这一大片树林,他就成了看林人,现在正自学着林业知识,订了好几种报纸杂志,并且经常写信到外地去求教,邮购书籍。乡邮递员经过这,时常带给他一些大包小件的。我赞叹他的毅力。这时,狂风在天地间横冲直扫,天色顿时转暗,在闪电中,刺槐的身形,更加分明。风很猛,呼啸有声,持续地向刺槐林施加压力。但是,刺槐林用带刺的枝条扯破了风的手脚和衣袖,那呼呼的声音,恐怕就是风的喘息声和惊叫声吧。闪电频频照耀,雷也一阵接一阵地怒吼
,增强了雨的威势,天地问混沌一片,小屋在激荡的风雨中战抖。我从窗洞望出去,时而担心,时而惊叹,时而有所思想……过了约一个小时,雨止了,风、雷、闪电都已远遁,太阳照在大平原上,一片明亮。我告别守林人,走下河堤,赤脚踏着湿漉漉的小草前行。越走越远,偶一回头,仍看见那一道道刺槐林涌着绿浪。哦,刺槐!你们傲立在这广袤的平原上,风推不倒,雷打不断,你们是非常不起眼的,但叫人远远一见,就觉得有了依靠,有了保证,就有一种乡情、乡音的亲切和力量灌注心胸,使人产生信心和勇气,使人坚定起来。哦,你这平原上的刺槐林呀……1984年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