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碧微回忆录(图文版上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蒋碧微回忆录(图文版上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6.09 6.4折 8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蒋碧微

出版社华东师大

ISBN9787567525641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3866967

上书时间2024-06-14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在传统与自由之间挣扎、行走在婚姻与爱情的边缘!
民国才女蒋碧微与著名画家徐悲鸿和国民党高官张道藩之间的爱情传奇!
风靡海峡两岸数十年,一部女性追求心灵自由与解放的史诗!
《蒋碧微回忆录(图文版上下)》分《我与悲鸿》、《我与道藩》两部分,记述了蒋碧薇冲破封建礼教,与徐悲鸿的恋情,出轨的原因,她与张道藩的纠葛、晚年的共同生活及出走南洋,是一部内容丰富,有很丰富的人生经历、很深刻的人生体验的自传作品。

作者简介
蒋碧微(1899—1978),女,江苏宜兴人,原名棠珍,字书楣。13岁时由父母做主,与苏州查家公子查紫含订婚。17岁时,传闻查紫含企图考试作弊,伤心悔恨。同常来家中的徐悲鸿一见倾心,1917年一起私奔日本。1919年徐悲鸿获得官费留学资格,两人一起赴法国。1921年同富家公子张道藩相识,张道藩表达爱意,为蒋碧微拒绝。
由于官费时断时续,蒋碧微与徐悲鸿长期生活困顿,加之徐悲鸿的疏于照顾,蒋碧微对徐悲鸿有了心理隔阂。徐悲鸿、蒋碧微在欧洲生活难以为继,1927年先后同国。回国后,徐悲鸿声誉鹊起,但由于两人的政治倾向、生活观念的歧异、徐悲鸿与孙多慈的绯闻,两人感情逐渐破裂,蒋碧微开始了同国民党要员张道藩的热恋,成为了张道藩的情人。此后徐悲鸿不为蒋碧微所见谅,长期在外飘荡,并与廖靖文结识。1945年徐、蒋离婚,徐以100幅画作和40幅古画(金钱若干)作为补偿,儿子徐伯阳与女儿徐静斐为蒋碧微抚养。1946年1月,徐悲鸿、廖靖文结婚。1948年徐悲鸿与夫人拒绝随国民党政权南迁。1953年,徐悲鸿病逝于北京。
解放前夕,徐伯阳、徐静斐先后离开蒋碧微,投入了革命的阵营。1949年,蒋碧微与张道藩同赴台湾,1952年张道藩任“立法院院长”。到台湾后,张道藩将妻子与女儿安置于澳洲,与蒋碧微同居一室,但蒋碧微不能与张道藩同出于公众场所。此后两人感情逐渐平淡,难以挽回。1959年,张道藩接回妻女,蒋碧微与张道藩分离。
1964年蒋碧微发表回忆录。1968年张道藩死于台湾。1978年蒋碧薇去世。

目录
我与徐悲鸿
  代序
  母亲最后的岁月(徐伯阳)
  我与徐悲鸿
    1
    2
    3
    4
    5
    6
    7
    8
    9
  附录
我与张道藩
  楔子
  我与张道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后记

内容摘要
 《蒋碧微回忆录(图文版上下)》包括《我与徐悲鸿》(原为《我与悲鸿》)和《我与张道藩》(原为《我与道藩》),1964年10月由台湾《皇冠》杂志首次刊行,1966年11月由皇冠杂志社正式出版。本书是中国第一部女性自传,记述了蒋碧微与徐悲鸿私奔、
赴欧留学、结识张道藩,直至同徐悲鸿离婚、同张道藩炽热的恋情并分手的整个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作为旧社会的女子蒋碧微为了自己的追求,是如伺冲破重重旧观念、旧道德的束缚的。在书中蒋碧微为人极为强势,感情激烈,做了那个时代极难做的事,被认为是中国女权主义的先锋。
本书文笔优美,情感丰富而曲折,一经出版,在台湾成为畅销书,拥有大量读者,也为我们研究徐悲鸿,研究女性的心灵自由与解放提供了独特的文本,很值得一读。

精彩内容
 我和徐悲鸿先生,都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县城很小,绕城一周不过三华里多,可是它有四乡八镇,东西两沈,自古以来,它被称为鱼米之乡,还有“金张渚,银湖汶”两处大镇,稻谷产量极丰,毛竹遍地都有,尤以张渚为最。竹制品像凉垫、几椅、箩筐,价廉物美,农民们的副业收入相当可观。
以宜兴砂壶和陶器来说,每年都给宜兴带来大量的财富。除砂壶外,如日用品缸瓮坛罐,都外销各地。据说春秋时代,陶朱公范蠡就在宜兴制陶,以后到了明朝,传闻有个和尚路过宜兴某村,叫卖富贵土,村民们纷纷地对他加以嘲笑,他说:“贵土你们不想买,就买富土如何?”于是陪着几位老年人,分别到白砀、青龙、黄龙各山,指点山里产陶土的洞穴,发掘开来,但见五色灿烂,如霞似锦,从此村人用来制缸盆碗钵。
明朝正德年间,宜兴人欧子明创窑烧陶,产品越来越好。当时在县城东南四十里的金沙寺,一位不知名的和尚能制砂壶,这才是宜兴砂壶的起始;他制作砂壶的程序是抟捏细土,先做圆壶的胚胎,再挖刳中空,加上壶嘴、壶柄和壶盖,然后入窑烧制,由于全系手工制造,壶上留得有手模指印。明朝学宪吴颐山先生当时恰在金沙寺读书,他有一个书童名叫供春,偷偷摹仿老和尚的手艺,或作龙蛋,或作方形。他手制的砂壶出来呈栗色,有点像古铁,壶上不但有螺纹,还有手指手掌的腠理,古朴典雅,大方自然,可惜传世很少。清末民初,听说全中国只剩下两把,其中一把还是缺少了壶盖的,这种茶壶,便叫供春。想不到由于供春的一时好玩,他制作出来的茶壶竟成了稀
世之珍。
和供春同时的制壶高手,又有时大彬,他再创新意,朴质坚实,不求妍美,制壶时运刀成字,书法很好,这是一般人所不能和他相比的。供春壶和大彬壶在宜兴砂壶中最名贵,昔人曾有诗云:“宜兴作者推供春,同时高手时大彬。”就是指的这两种名壶了。
宜兴茶壶天下闻名,而且绝少有仿制的相似品,原因是别处没有这么好的陶土。另外它的特点是,除了能够保持茶汁的色香味外,夏天茶叶冲泡久了,还不会发霉发馊。嗜爱品茗的福建人,所用的多半是宜壶,茶泡了后,再用大碗盛滚水,将茶壶放置滚水中,让茶汁内外受热,据说这样泡出来的茶,味道特别香醇。
宜兴风景以山水秀丽著称,而且附会着许多生动有趣的轶闻传说。拿最著名的善权、张公两洞略作介绍。善权洞又叫善卷洞,传说帝尧驾崩,帝舜要把天下让给卷,卷说:“我逍遥天地间,心意自得,要天下干什么?”从此入善卷山遁隐,善卷的名称即由此而来。又说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也发生在宜兴。善卷洞口有梁祝读书台,山下有祝陵庄,也叫祝家庄。宜兴到今还有黑黄两色大蝴蝶,既大且美,宜兴人叫黑蝴蝶为梁山伯,黄蝴蝶为祝英台,相传就是梁祝的化身。此外,乡人传说古时善卷洞口有红门寺,里面有花和尚广设机关,据说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里的火烧红莲寺,就是以此作背景。
善卷洞深邃曲折,阔大无比,入门处两旁石壁上有青狮白象的天然形象,走进去是一片平阳,四周逐渐升高,仿佛戏院里的包厢,可以俯瞰正厅。洞里到处钟乳悬垂,玲珑剔透,尖端常见涔涔的滴水。早年没有电灯,游洞要手持火把,一路摸索。高低不平地走了一小时许,路忽中断,乃见一泓池水。水中备有小船,游人乘船前进,桨槽咿唔,发出回声。传说洞内有毒蛇巨蟒,潭水深不见底,而且还远通浙皖江海,的确是有点心惊胆战。行行重行行,好不容易望到一线微光,等到船身往侧一转,眼前豁然开朗,原来已到了洞口,这真是一番奇妙的经历。
张公洞比善卷洞还要高大宽敞,相传张道陵曾居此求仙,张公洞的名称是为了纪念他的;宋朝刘商亦曾仙隐于此。游人一进洞门,便有上不见顶,下不及底之慨,顿觉自己的渺小。钟乳石就像璎珞四垂,形势相当壮观。洞中黝黯,伸手不见五指,成千累万的大小蝙蝠栖息于此,吱呀怪叫,颇带点恐怖气氛。内有一处名鲫鱼背,上缘一条狭窄鸟道,才可承足,两边窄岭直泻,颇像鱼背,故有此名。胆小的游人,只好手脚并用,爬过背去。俯看两侧犹如无底深谷,一
旦失足,那就非常的严重了。自从京杭国道通车以后,国内寻幽采胜的人士,到这两洞来游玩的很多。
《我与徐悲鸿》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