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回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梦回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4.87 4.0折 8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牧之|摄影:杨牧之

出版社江苏人民

ISBN9787214234087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1201950004

上书时间2024-06-13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是杨牧之先生的精选散文集。从入职中华书局、创办《文史知识》杂志,到担任国家新闻出版署领导,成为中国出版集团首任总裁,杨先生浸润中国出版业五十余载。书中既有其对职业生涯的思考和感悟,也不乏与季羡林、周振甫、郭沫若等文化名人交往的生动记述。作者文笔真挚,记人、记景、记物无不动人心弦,其中有对父母亲人的思念,有对同事师长的感恩,也有对往昔岁月的追思。本书收录了《父亲墓前的追思》《怀念朱彬》《巴黎之夜的遐想》等作品。

作者简介
杨牧之,1966年7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到中华书局。1980年至1987年5月参与创办并主持《文史知识》(月刊)。1986年后任副编审、编审。1987年5月奉调国家新闻出版署(总署),历任图书司司长、署党组成员、副署长,兼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2002年4月任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总裁。2009年9月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执行总主编。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目录
小学的回忆——怀念母亲
火车带来的乡愁
父亲墓前的追思
南牌坊18号,永远珍藏在我心中
我的黑猫和白猫
喝茶的怀想
我的养花观
遥远的北大
怀念我的老师阴法鲁先生
上善若水——纪念中华书局总经理王春
编辑部里的年轻人
怀念朱彬
我敬佩的褚斌杰先生
门前一树马缨花——怀念季羡林先生
不忧,不惑,不惧——怀念周振甫先生
我心中的郭沫若先生——记与郭老的几次通信交往
往事依依——记我在总署时的领导
关于骑自行车的思考
香格里拉的追寻
巴黎之夜的遐想
梵高与蒙马特高地
牛津的魅力
托尔斯泰的追求
撒哈拉印象
在金字塔下
白求恩,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
啊,耶路撒冷
忧郁的探戈
傍在蔚蓝的大海边——南非记行
在美国越战纪念碑
在那恒河的原野
佛罗伦萨在哪里

内容摘要
 本书是杨牧之先生的散文合集,收录了作者二十
余篇散文作品。其中有对父母亲人的思念,有对同事师长的感恩,也有对往昔岁月的追思。作者文笔真挚,动人心弦,通过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传达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此次集结出版,更配有作者亲自挑选的摄影作品,以图配文,传达出深远的意境。

精彩内容
 梦回。
我早有心编写这样一本小书,今天在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下,终于得以实现。
这本小书中的文章篇幅不多,大体分三种情况:一是最近一段时间新写的;二是把前些年写的再加修改,修改的地方主要不是文字方面的,多是觉得当时对情感表述得不够准确;三是原文没有什么改动,为了表述这本小书宗旨的完整,也收到这里来了。
三种情况,核心是回忆自己经历的岁月,纪念和感谢扶植我的人。
我首先要说的话当然是对我的父母。我的家庭似乎也
是严父慈母。母亲略识文字,但和那时中国大多数家庭一
样,主要是照顾孩子,操持家务。她是我挡风的墙,避雨的伞。母亲那总是慈爱温和的笑脸,让我小时的生活无忧无虑。父亲看起来不苟言笑,但从那略显严肃的外表看进去,那是怎样一种深情啊!他明知我期末考试作文跑了题,没有考好,还要去参加家长会,聆听老师的批评,陪我一起面对困难。他在外面开会,看到新鲜特殊的水果,用仅剩下的几元钱买了,千里迢迢带给我们。父亲母亲是我们生命的依靠,向上的动力。
其次就是我的同学,我的同事。因为他们和我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不是他们的帮助,就不会有我的一点点进步。年轻时无知无识的言行,甚至我行我素的“洁癖”,今天都是有趣的回忆。因为我们此生再不会有那样率性自由、口无遮拦的岁月。我们一起经历过“大跃进”,大炼钢铁、深翻地的劳动,经历过三年吃不饱饭的艰难;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肆无忌惮、灵魂相见;经历过毕业后在部队的军事训练,夜里两点、满地积雪,背着背包跑二十
多里,牙刷、牙膏掉了一地;五七干校的披星戴月,穿着
棉衣光脚下到带冰渣的水里整地;没事找事的早请示晚汇报,生怕阶级斗争让我们弄熄灭了;经历过终于走上工作岗位的愉快;直到今天,一起老了的相互挂念和相互关照。
同样不能忘记的是我的老师,以及和老师一样的我的工作岗位上的领导。他们是我前进的导师,左扶右携,前引后推,帮我学本事,向前走。
还有一些人,他们未必认识我。但他们的奋斗,奋斗中的艰辛、磨难,奋斗后的斐然成就,他们热爱生活,钟
情所爱之人,海枯石烂不变心,让我敬佩。他们是我心中的偶像。
改革开放后,我们走出国门。记得第一次随出版代表团去香港、新加坡,是1988年。香港出版界的一位朋友问我,你都去过哪些国家。我说,到香港我都还是第一次,而且还是中国国土。我明白问话者的心思。随着出访的增多,亲眼看到世界各国文化的光辉灿烂,也看到一些国家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思绪万千。
怎能忘记呢,当你接到一个电话,急忙赶去,眼前站着十几位来自十几个地方的好朋友。他们早已在京城最有特色的饭店,布置好红艳艳的条幅,摆上流光溢彩的酒杯,来和你共同庆祝你已经忘记的生日。第二天一早,他们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