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论语/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7.43 4.4折 39.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春秋)孔子

出版社云南人民

ISBN9787222078536

出版时间2011-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2101952

上书时间2024-06-13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孔子编著的《论语》是记述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本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目录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日第二十

内容摘要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语录。它集中了儒家思想中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经典内容。
一位世界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会议的宣言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
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三十多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论语》由孔子编著。

精彩内容
 学而第一
原文1.1子①日:“学②而时习之,不亦说③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④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注解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在此都是指孔子。
②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③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④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⑤愠:音yùn,恼怒,怨恨。
⑥君子:《论语》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评析三句话概括了孔子一生两大业绩,一种精神。而语录体在这里又产生了美学效应。不由他人礼赞,而听“夫子自道”,使读者后学“想见其为人”;三个“不亦……乎”的复迭,尽得一唱三叹之妙,使人如闻其声;短短三句话,创造了一种欣悦洒脱的氛围,为孔子的形象提供了背景。
这三句话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释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1.2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③者,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⑦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⑧与!”注角年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②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n)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日孝,善事兄长日弟。
③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④鲜:音xian,少的意思。
⑤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⑥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⑦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
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⑧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
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