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定感
  • 稳定感
  • 稳定感
  • 稳定感
  • 稳定感
  • 稳定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稳定感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4.49 3.6折 39.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著 者:[日] 胜间和代 译 者:董纾含

出版社贵州人民

ISBN9787221177421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1203232919

上书时间2024-06-13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胜间和代,1968年出生于东京,经济评论家。现担任监察与分析株式会社董事长、日本国土交通省社会资本整备审议会委员、日本中央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
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商学院、早稻田大学金融MBA。19岁时通过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当时创下最年轻的合格者纪录。大学期间开始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先后在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麦肯锡、JPMorgan任职,后成为独立经济评论家。
除在社交网站和免费/收费订阅邮件上发布内容外,还在自己开设的培训班“胜间学堂”开展“五年后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教育项目。著作有《两周逃出脏乱房间》《时间,会用才能身价倍增》《钱不要存银行》等。

目录
前 言 i
序 章 我们为何需要“超控制型思维” 1
难以掌控方向盘=被动工作 4
个人压力也可通过“超控制性思维”清除 10
注意在无意识状态下感受到的不快 11
“不可控”的陷阱就潜伏在日常生活中 16
“控制力”是可以锻炼的 19
拥有超控制型思维,第一关键是“扩大选择范围” 20
扩大选择范围的条件 23
拥有超控制型思维,第二个关键是“获得知识” 24
“超控制型思维”的基础就是“收集信息的欲望” 26
沟通有助于收集信息 28
获得控制力的最大障碍“习得性无力” 30
超控制型思维有助知性的发展 34
第一章 控制工作 37
确保“充裕概率” 41
高难度女性职场控制技术 45
为生活而工作 46
从周围的环境开始“控制” 47
以分秒为单位,减少工作量 51
闲谈的能力可以“突破”瓶颈 55
舒适性比效率更重要 57
准备与工作数量相当的显示器 59
以秒为单位,提高日常工作效率 63
工作的成果在接手前就早已决定 64
不要将无意义的时间当作工作时间 65
提高通勤时间的生产性 68
劳逸结合 70
社群的力量 72
思考“何时开始做”,而不是“准备做什么” 74
将“控制型思维”变成一种习惯 75
第二章 控制金钱 77
能够增加收入与无法增加收入的机制 84
存款是控制劳动报酬的本钱 87
受媒体诱导会丧失控制权 87
超控制型思维的资产积累法 90
“iDeco”和“NISA”,哪一种更有利 92
无法存钱的人 93
虚拟资产应控制在总资产的5% 以内 94
避免使用现金 95
通信费用分成三笔比较划算 95
按用途区分使用信用卡 97
注意生活中隐藏的“冗费” 98
视野之外东西,会从记忆里消失 100
每月只要980 日元,就可以获得考试辅导 102
获取最新的科技商品有助于削减变动费 103
“地位性商品”是一种极度的浪费 105
运用控制型思维摆脱金钱焦虑 106
第三章 控制健康 107
远离易成瘾物质 113
肥胖人口爆炸式增长的直接原因 114
想要预防肥胖,运动之外的“活动量”才是关键 115
使用APP 管理睡眠 118
“预防型医疗”让你的人生更轻松 120
如何判断海量的健康信息 122
自己做饭是最好的健康控制法 124
选择食物要遵循“快乐而不勉强”原则 125
健康与压力 126
健康,是人生最极致的快乐 129
第四章 控制人际关系 131
辨识“利他性”的能力 136
舒适还是不快 137
通过对“约定”所采取的行动做判断 140
控制“怒意” 144
控制“妒意” 146
“分享快乐”也是一种友好表现 147
人数越多,人际关系就会变得越好 149
亲切是一种连锁反应 150
运用社交网站构筑人际关系网 152
通过书写,筑起新的人际关系网 153
第五章 控制家务 155
当天的家务当天完成 158
关于扫除的“控制” 160
质疑“花费精力”的必要性 161
我对“网购”的态度 165
无火烹饪,食物会更好吃 171
能让烹饪百分百可口的用盐法则 174
用最简单的方式品尝健康美味的食物 178
鼓励自己主动尝试 179
第六章 控制娱乐 183
打高尔夫可以构筑优质人际网 186
想要拿高分,女性需掌握哪些技巧 187
如何将自家打造成优质的娱乐场所 189
头戴式VR 眼镜 192
边走边“阅读”的方法 192
大人的游乐馆 194
海水浴就是要冲向“浪里” 195
告别酒精,度过充实生活 197
后 记 199

内容摘要
你是否经常感到自己很难静下心专注处理眼前的工作?经常感到焦虑迷茫,觉得生活正在失去控制……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即便拼尽全力,仍然无法把控的事。
本书作者胜间和代不仅是高度敏感人群,而且有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倾向,她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但她也是日本“职场新女神”“理财天后”,更有“女性大前研一”的美誉。能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她发现与其抱怨人生的不如意,不如主动在自己的生活中建立起一个可控系统。在不确定的风浪中,做一个自带稳定感的人。
在本书中,她从工作、金钱、健康、人际关系、家务、娱乐这6大主题出发,详细地说明了她是如何开始从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逐步建立生活秩序的。在彻底管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后,作为自由职业者的她:全面提升工作效率,每天只需要完成2~3项喜欢的工作;运用科学的方式管理资产,稳步增加收入,告别金钱焦虑;每天只需花费极少的精力和时间在做饭和家务上;在满足自身日常娱乐需求的同时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日常注重为自己打造一个充盈的精神空间,即便在忙乱、慌张、情绪低谷和局面失控的时候,也能保持内心的秩序,以此来沉淀能量,赢回对生活的掌控。

精彩内容
为了能够积极主动地生活,我们必须明确区分能做到的事和无法做到的事,并积极推动能做到的事。其实,关于这种控制型思维的必要性,我无须花费大量篇幅详细介绍。因为市面上有很多与此相关的自我启发类书籍,以及心理学解说的书籍,在这些书中会使用一定的表达手法来阐述这个问题。
例如,在自我启发类读物中的经典名著《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著)之中,提及的第一个习惯就是“积极主动”。
可以说,它是该书中提及的所有习惯的基础。发挥主动性是指在所关注的半径之中,扩大自己能够主动影响的那一部分,也就是扩大影响的半径。同时,发挥主动性也促使我们选择主动生活,而非被动接受。
只有我们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也就是说,我们自身能够控制的事物逐渐增加,才能实现主动生活。发挥主动性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自我效能感,意思是说,如果想要保证我们的主动性,就需要我们坚信自己能够为周围带来影响。
发展心理学的权威学者—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凯根教授等人所进行的“成人发展阶段”的研究表明成人会有以下发展轨迹:环境顺应型知性→自我主导型知性→自我变化型知性这样的发展轨迹,意味着我们需要经历了解自身能够对周围产生怎样积极的影响的阶段,才能提升理解能力。
也就是说,如果自幼年时起有意培养自己控制周围环境的能力,不仅能令头脑更聪慧,而且还能牢牢掌握人生前行的方向盘。
难以掌控方向盘=被动工作接下来,我会为大家介绍当丧失对周围产生影响的实感,也就是,当我们丧失了“控制”的能力会产生怎样的危害。
比如,为什么即便薪水很高,但有些工作也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呢?这是因为这类工作会让人感到是在“被动工作”,并且从事此类工作的人能够控制的范围,以及能够施加影响的范围都是极度狭小的。
尤其是在一个庞大的组织里,被动工作的感受就更加强烈。
比如,越是大型企业,员工的工作内容就会被区分得详细。只要还没有爬到最高层,那么基层员工就只能做一些不具备自主权的工作,这样一来,就更易产生被动工作的感受。
我的建议是,在风险相同的情况下,选择职业的时候尽量不要从事支持型、辅助型的工作。因为此类工作一般都是上司主导,所以你就必须顺应上司的做法。
当你选择自立门户时,也一定要制订目标和战略计划,为自己建立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的环境,然后再付诸行动。
为什么我们需要制订人生的中长期目标和战略计划呢?这是因为我们可以朝着目标,有效地控制自身资源的分配。
关于这一点,我将在本书的第一章中详细说明。在此我想告诉大家,从“控制型思维”的角度来说,想要提升工作效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强迫自己忍受讨厌的,以及不擅长的工作。
有句成语叫作“水滴石穿”,这其实是一种虽然不擅长某种工作,但是只要忍耐、经受磨砺,慢慢就会变得得心应手的思维。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大家,倘若你真的很不擅长某个工作的话,那么想要变得得心应手其实是非常难的。
更进一步讲,想把自己不擅长的工作变得勉强能够应付,这并不太难,但是想要让原本不擅长的事变得很擅长,这基本不可能。
在工作中,平均水平和高于平均水平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如果只能做到平均水平的话,你在商务领域并不能得到重用,也无法创造过多的价值。当你达到了高于平均水平的程度,才能够在社会中将能力转化为金钱。
我们普通人的职业生涯最多只有50年左右,如果把3年的时间都花在不擅长的事情上,那么发挥你长处的时间就会遭到挤压。
不过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也要努力完成不擅长的事情,这种事主要发生在不擅长的工作会阻碍你完成擅长的工作这种情况时。
当工作遇到瓶颈时,为了继续去做自己擅长的事,就暂时先把不擅长的事情应付过去吧……这种情况下的不擅长的工作还是可以做的。
我从小就特别不擅长在一件事情上全力投入,挑战自己的耐力极限。相较之下,我虽然在读书、写文章、面对他人做演讲这些事上几乎没受过什么训练,但却从一开始就比较得心应手。
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我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和文字打交道的工作,并且决定回避需要耐心的工作。这种主动为自己规划工作方向的做法,其实就是超控制型思维。
如果遇到需要耐心的工作时,我会尽量借助一些工具,或者交给他人去做。如果遇到不得不亲自完成的情况,就借助科技的力量,将工作规划到像我这样没耐心的人也能忍耐的程度。
我们自身能力的优点和缺点,基本上一生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要锻炼擅长的部分,就能得到极大进步。拼命努力去锻炼欠缺的部分,至多也只是做到平均水平,甚至比平均水平还要低一点。
身在企业内,依然可以实行“控制”手段按照前面的思路,我们其实很容易就能明白:控制自己接受怎样的工作、拒绝怎样的工作,基本能够决定我们在工作中的表现。
话虽如此,但很多人都主动放弃了控制权,不控制自己选择或是拒绝工作。原因之一在于他们认为自己在巨大的组织之中并没有控制权。
可是他们真的没有控制权吗?对于这一点我是存疑的。无论企业规模大到何种程度,我们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领导沟通,请求调整工作内容。如果不想让上司觉得你过于轻率,那就提升你的工作表现,用成果证明自己吧。
如果很难立即支配所有工作,那么就从目前被分配到的工作开始,无论是多少微小的细节都不要紧,哪怕只有一两处也无所谓,至少先迈出第一步,去试着控制你的工作吧。
一般在企业供职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无法左右自己的工作内容,于是早早放弃了。但事实上,在似乎很难有控制权的环境里,你也依然可以实行控制手段。
比如,最简单的一种控制方式就是拒绝一项工作。当无法拒绝时,至少要通过改变工作内容、变更提交日期、不独自承担所有内容并请求和他人合作完成等,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内推进工作。
20岁左右的年轻人往往身处企业架构的最底层,所以很难完全控制自己的工作。
但是,一个人在年轻时是否对“控制”这件事有概念,这一点十分重要。当年龄向着 30岁、40岁、50岁迈进,一个人能够行使决定权的范围也会像滚雪球般不断增大。
届时倘若仍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控制的权利,那就应该考虑跳槽到能够行使控制权的公司,或者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创业。
对于自立门户者来说,挑选工作是理所应当的。毕竟经营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分配时间和精力从经营角度来说至关重要。
比起完美地完成了一项被分配的工作,主动选择接手怎样的工作会对你的收益带来更加巨大的影响。
我们总会有种错觉,只要努力就能够完成那些无比艰难的事。但是,倘若一件事不在我们能够控制的范围内,那么我们无论怎样努力也还是做不到。比如,请回忆一下上学时的期末考试,如果考试科目全都是你拿手的,那你的总成绩肯定要比平均分高很多吧。
我们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思考工作。不过,期末考试的题目需要按照教学计划来设定,所以考试科目都是固定的,很难根据学生的要求而改变。但是,工作还是有可能不断调整的。
就控制工作这件事来说,其实比起拼尽全力将一项被分配的工作做到极致,不如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工作内容及工作领域。
或是合理控制和自己共事的人,这样更容易获得好结果。并且,这种做法不仅适用于个体经营,也适用于公司组织。
可惜的是,当处于组织内部,这一特征不会特别明显。是否注意到这一点,能够决定一个人能否在庞大的组织内部有效发挥自身能力。
为了让一份工作从一开始就进入正轨,请大家务必尝试控制工作本身。倘若你所处的环境并不能做到彻底地“控制”,那么从细节开始也好,希望你能够不断思考,逐渐扩大对工作的自主权。
如何快速提高工作表现呢?方法不是努力,而是控制。也就是说,有效整合工作领域、工作环境,并且规划工作内容。
个人压力也可通过“超控制性思维”清除除了工作之外,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使用“控制”策略同样十分重要。
比如结婚。如果你主动选择了仅靠对方(丈夫或妻子)的收入维持生活,那么决定资产的使用及购买的权利就会归属于收入主力方,而你自然在这方面会丧失主动性。
如果你的配偶是喜欢使用强硬手段控制他人,迫使他人遵循自己意志的类型,那么,这个人的“控制”和本书所说的“控制”含义正相反,是具有负面意义的控制。那么这种人就属于喜欢将别人耍得团团转的控制型人格。如果你被这类人控制,自身又彻底丧失了控制权,那么你的压力会非常大。
完全依靠配偶的收入生活,就意味着你极有可能会丧失对自己人生的控制权。
注意在无意识状态下感受到的不快正如我上文提到的结婚,我们所处的环境,时常会令我们无意识地放弃控制权,或是在既定观念下促使我们放弃控制行为。与此同时,我们往往又很难注意到这种放弃所带来的损失、不便,以及限制。
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人际关系。
想要构建怎样的人际关系,控制权始终在我们手中。所以完全没必要和讨厌的人相处。
但不知为何,很多人都会提醒自己,要忍耐,要坚持和讨厌的人相处。这种做法很有可能让我们身患疾病,如抑郁症、胃溃疡等。针对这一点,我会在第四章中做更详细的解释。事实上,我也曾深陷其中。
比如,当厌恶一个人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呢?
大部分人会一边在心里想着真讨厌,一边否定自己的情绪,或者告诉自己讨厌也是没办法的,然后一如既往地和讨厌的人交往下去。是这样吧?
尤其当这个讨厌的人是公司的同事,或自己的亲属,那便只能忍耐。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比如要有责任心,或是其实对方也是有优点的等,以此来强迫自己维持这段人际关系。
如果你坚持这种观点,那么我希望你从现在开始:·当遇到一个能够让你从心底里感到信任的人时,请通过切实的语言和行动,持续对他表示感谢。
·当遇到一个让你从心底里感到厌恶的人时,请切实地传达你的想法,如果发现对方无法接受你的想法,那就默默地和对方拉开一定距离。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很少会直接对身边的人表示感谢。但是,我们往往会心怀不快,委屈自己和讨厌的人打交道。
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或许是因为从小父母、老师就教育我们,不可以凭自己的喜好与人交往,或者指责对方之前要先反省自己是不是有错等。
然而,当我们面对讨厌的人时,态度和蔼可亲,与平时无异,那对方也就无法注意到自己其实已经惹人不悦了。对方不会有要做出改变的自觉,我们的忍耐也无法得到缓解,只能继续交往下去了。
顺带一提,我曾因这种情况,拒绝了2018年末某个深夜访谈电视节目的工作邀约。之前录制节目时,我的发言屡屡被打断,完全丧失了控制权,还要被迫听一些十分无聊的讨论,这令我完全无法忍受。于是我便将不想参与这个节目的理由告诉了制作方。我曾数次参与过这个节目的录制,每次都会令我感到腹痛难忍,所以无论这个节目的收视率有多高,我也决定不再难为自己,果断拒绝了。
最需要控制的是我们与对方的关系和距离感,而不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首先,我们要让对方意识到我们的不快,并且将真实的想法传达给对方。如果很难做到这一点,那么控制人际关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物理层面上和对方保持一定距离。
即便能在职场的人际关系和朋友圈中慎重地和他人保持距离感,但回到家中就很难做到了。和血亲保持一定距离,这也太冷漠了,大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吧。但是,如果在交往上有障碍,就算对方是家人,也没必要强行忍耐。每天都会见面还要逼迫自己忍耐,这样反而容易导致彼此的情绪进一化,引发严重的矛盾冲突。
越亲近,就越要考虑保持何种程度的距离才能对对方足够礼貌。甚至可以说,只有保证了距离感,才能保证对对方足够礼貌,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只有这样,你的人际关系才会更好。
对于我们的职场和生活,乃至我们的家庭,都应该从人际关系要由自己来规划这一点来思考。
倘若欠缺这种规划人际关系的能力,我们与真正需要认真重视的人交往的时间就会减少。并且,也很容易在让自己不快的人身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原本这种资源分配应该是反过来的,正是因为你没有规划人际关系的能力,才会事与愿违。
比如,脸书(Facebook)这种网络社交平台的算法的过人之处就在于:那些我们经常关注的人会优先出现在我们的时间线中,同时,脸书也会有意识地为我们屏蔽掉那些令我们感到不快、想要远离的人。
脸书采用的算法是:我们经常评论点赞的人,优先级就会升高,经常出现在时间线中。而我们日常不太关注的人就会渐渐地在我们的主页上消失。
这其实就是从视觉和心理上与他人拉开距离,为你规划出一种无压力的人际关系。
用食物来解释这种人际关系的控制方法或许会更容易理解。我们不会特意去吃那些致敏或对健康有害的食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尽量避免去烹饪这类食物的饭店,不买含有这类食物的商品,总之会极力控制自己不去接触它们。这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甚至还会告诉自己的亲人,因为过敏,所以某些食物我们不能吃。
其实,人际关系也是同样的。强迫自己和不喜欢的人交往,会引发不适,这和食物引发的过敏反应其实是一样的。我们个人虽然无法决定何种食物会引发过敏现象,但是如果没有提前排除过敏源,就必然会引发灾难。
顺带一提,关于人际关系,以下三点就是我的“过敏”信号:·撒谎。
·不守约。
·只想着消耗他人。
一旦捕捉到这些信号,我脑子里就会亮起红灯。此外,一旦遇到那种喜欢斥责、玩弄他人,总想着控制他人的人,我也会有危机感。
虽然有很多人都认为无法控制人际关系,但是只要多加留意,你的可控范围就一定能够扩大。
希望大家能够减少用于令人不快的人际关系中的精力和时间,和更重要的人共度时光,向他们表达感激之情,和他们分享生活的经验与体会。总之,要将个人资源更多地倾注在对你很重要的人和事上。
请一定要坚持规划主动的人际关系。
“失去控制权”的陷阱就潜伏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会无意识地进入不可控的状态。在下文中,我将详细地举例分析这些事例。
首先,就是赌博。
我对赌博毫无兴趣,因为赌博的赔率都是由庄家控制的,我们自身能控制的部分非常少。
同样,我也不喜欢饮酒。喝醉的状态其实不是我们在控制酒精,而是酒精在控制我们,所以我会尽量避免饮酒。
嗜赌、嗜酒等类型的依赖症,其实都是以某种形式彻底剥夺了我们对于时间、量级和状态的控制权,从而引发的症状。
无论赌瘾还是酒瘾,都很难戒掉。不少人深陷其中,就算家人、朋友竭力劝阻也无法成功戒除。它们会将人牢牢缠住,使人无法依靠自身意志去挣脱。如此一来,想要掌控自己人生的方向盘就会变得异常困难。
还有一种会令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深陷失去控制权的情况,那就是获得信息的方式。
我不太喜欢通过收看电视节目来获取信息,因为这种方式很难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合适的时间点,只获取想了解的信息,也就是说,它的控制难度是很大的。
相比较而言,如果是通过读书或者在网络上搜索信息这种方式获取信息,那么我们能够控制内容和进度的范围就非常大了。
不过有时候电视传播的信息也很重要,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采用录像的方式。这样一来,即便不得不从电视节目中获得信息,我们也至少可以努力控制看电视的时间,以及想看的节目。
此外,还有很多人在出行方式上无意识地陷入了失去控制权的状态。
比如,我会尽量避免乘坐出租车出行,因为这种出行方式很难掌控。或许有人会认为,在大城市很容易叫到出租车,一出门就能坐上车直达目的地,这种出行方式怎么会不方便呢?
但是,其中隐藏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没有权利挑选有专业素养、驾驶技术好的司机。要是遇到的司机并不专业,那么乘坐出租车所耗费的成本就会比其他交通方式要多,同时性价比还会非常低,实在是太亏了。从这一层面来说,遇到不理想的司机的概率非常高,甚至感觉有点类似赌博,所以我不倾向用出租车出行。
相比较而言,东京都的地铁和公交车线路却很多,价格也便宜。除此之外,选择骑自行车或者开车,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控制权。
最后,还有一个难言之隐也会导致我们失去控制权,那就是“不够宽裕”。
哈佛大学经济学专家塞德希尔·穆来纳森(SendhilMullainathan)研究总结出“宽裕的重要性”,就证实了这一点。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通过这项研究总结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果:倘若在情绪、时间、金钱等方面都没有适度的宽裕,那么人就很难发挥自己的控制能力。并且,缺乏适度的宽裕甚至还会导致智商下降。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拥有宽裕,就能在面对不断出现的错误和新状况时,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且能够持续保持一定的控制力。
一切都处于满满当当、毫无宽裕的状态,会导致我们丧失对很多事物的控制权,这样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因为我们在时间方面不够宽裕,所以才不得不乘坐出租车。而倘若时间充裕,那么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技术稳定,价格也更低的公共交通。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很好地控制出行了。
“控制力”是可以锻炼的希望大家能够注意,我在上文提到的无意识地进入失去控制权状态的情况,其实在现代社会中还是很常见的。当然,反过来,只要有意识地控制,在很多情况下失去控制权也完全可以转变为可控。
告别随波逐流的生活,主动经营自己的生活。从此以后,你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会围绕着控制什么、如何控制而展开。
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睡,有很多我们能够按照自己人生的目标和优先顺序来推进的事情。
大家首先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人类之所以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