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大脑自由
  • 让大脑自由
  • 让大脑自由
  • 让大脑自由
  • 让大脑自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让大脑自由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4.54 6.1折 89.9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约翰·梅迪纳

出版社浙江科技

ISBN9787573909824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9.9元

货号31941306

上书时间2024-06-13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约翰·梅迪纳(JohnMedina)知名脑科学家、神经学家、发展分子生物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工程学副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他领导着两家大脑研究机构:西雅图太平洋大学脑应用研究中心和塔拉里斯研究所。
畅销书作家,至今已出版10余部作品,其代表作《让大脑自由》《让孩子的大脑自由》《让成熟的大脑自由》《大脑喜欢这样工作》更是以科普性和通俗性吸引了大批忠实读者。
常年为《精神病学时报》撰写“心灵分子”专栏,担任儿童公益网站MindEDU的学术撰稿人和顾问,并长期为《哈佛商业评论》《纽约时报》《商业周刊》《西雅图时报》等报刊撰写文章。\"

目录
\"推荐序1 12条定律,让大脑更聪明
推荐序2 走过迷雾地带
前  言 人人都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大脑

定律1:越运动,大脑越聪明
信不信,“驴友”比“沙发土豆”更聪明!
老板,请把办公室的咖啡机换成跑步机!
每周两次有氧运动,跟老年痴呆说Bye Bye!

定律2:大脑一直在进化
人类战胜了猛犸象,因为我们的祖先选择了给大脑增加神经元,而不是为骨骼增加肌肉。
人类战胜了大猩猩,因为我们看到五边形,能想到五角大楼或克莱斯勒的面包车。
人类战胜了大自然,因为我们不但有“蜥蜴脑”“家猫脑”,还有像果子冻一样滑溜溜的大脑皮层。

定律3:每个大脑都不同
在我们的大脑里潜伏着一个神经元,只有詹妮弗·安妮斯顿才能刺激它——当然,也许你需要的是哈莉·贝瑞或比尔·克林顿。
每个人大脑的神经网络可能有同样的国道、省道,但那些小巷子和土路绝对不同。
人脑不存在“大规模定制”——如果你的学生或员工是“迈克尔·乔丹”,千万别勉强他去打棒球。

定律4:大脑不关注无聊之事
不管你是谁,这三个问题都是大脑的注意力之源:“我能吃它吗?它会不会吃我?”“我可以与他交配吗?他会不会与我交配?”“我以前见过它吗?”
多任务处理只是个神话。如果你强行将大脑带入多任务环境,就是在把右脚塞到左脚的鞋子里。
警告!听众会在你开始讲话后的10分钟后走神,你得及时用“讲故事”或“抖包袱”来救场!

定律5:短期记忆取决于最初几秒间
大脑记忆骑自行车的方式与记忆身份证号码的方式,是一回事吗?
大脑就像一个开着盖子运转的搅拌器。信息在进入大脑的瞬间就会被切成不连续的碎片,并在我们的脑子里四处飞溅。
精细和具体的例子就像门把手,帮助大脑打开通往信息的记忆之门。

定律6:长期记忆取决于有规律的重复
为了使一个故事连贯,大脑会乐于插入一些虚假的信息,因为大脑总是想让困惑和混乱的世界变得有条理。
当老师不停地将不同的内容一浪一浪地灌给学生时,学生的大脑就会将它们混淆。
记忆要像注射疫苗一样:在打入第一针后,别忘了后续的多次补注。

定律7:睡得好,大脑才会转得好
别以为你睡觉了,大脑就是在休息。相反,它的活动可能比完全清醒时更有节律。
在通宵熬夜前小睡30分钟可以防止当晚大脑出现重大的认知性能损失。
为什么不让百灵鸟型、猫头鹰型、蜂鸟型员工按照各自的睡眠习惯来轮班?

定律8:压力会损伤你的大脑
压力会破坏大脑自然的即兴本能,就像关节炎破坏舞蹈演员的身体能力一样。
处于压力之下的个体罹患普通感冒的风险是常人的3倍。
对人类脑细胞的攻击就是对企业竞争力的攻击,压力会造成企业每年损失2 000亿~3 000亿美元。

定律9:大脑喜欢多重感觉的世界
为什么有人在小说中读到“天空”这个词,嘴里会涌出柠檬的酸味?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数字1是一个骄傲的、体格健美的男子,而数字6是一个长了一双大脚的男人?
为什么星巴克不允许员工在工作时间喷香水?

定律10:视觉是最有力的感官
我们用来看世界的,不是眼睛,而是大脑。
在感官王国的土地上,视觉是独裁的皇帝,谁让它占去了大脑50%的资源呢?
如果你的左眼中有一只骆驼,右眼中也有一只骆驼,为什么你不会认为眼前有两只骆驼呢?

定律11:大脑也有性别差异
对压力引起的某一情感体验,男性总会记住更多的要点,女性则会记住更多的细节。
男性与女性相比,更容易受到精神分裂症的折磨;女性与男性相比,更有可能罹患抑郁症。
女性在说话时往往同时使用大脑的两个半球,而男性主要使用一个半球。

定律12:我们是天生的探险家
婴儿的头脑中预装了大量的信息处理软件,它们用奇怪的策略获取信息。
就像令人上瘾的药物,“探索”让人们产生进行更多探索的需求,以感受更多的快乐。
想要拆除或重建有违人类天性的环境,好奇心乃整个工程中最重要的员工。

译者后记\"

内容摘要
\"《让大脑自由》是美国知名神经科学家约翰·梅迪纳的畅销脑科普力作。全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并归纳出12条大脑定律,以及如何更高效利用大脑,进而释放大脑潜力的具体方法。
从书中,你可以了解到很多重要的大脑奥秘,比如:·为什么在智商相近的情况下,有的人出类拔萃,有的人却寂寂无名?
·男人和女人的大脑在思考机制上有何不同?
·睡眠和压力对人脑有着怎样的影响?
·是大脑的差异决定了每个人的独特性吗?
…………梅迪纳教授在本书中以生动的案例和晓畅的语言,解决了脑科学知识枯燥难懂的问题,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可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工具。不管你身在职场、家庭、校园,本书都可以帮助你轻松、迅速掌握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并让你的大脑更好地为你工作。\"

精彩内容
\"定律2大脑一直在进化我儿子诺亚4岁的时候,一次他从后院捡了根棍子拿给我看。我对他说:“年轻人,你的棍子不错啊。”他非常认真地回答我:“这不是棍子,是一把剑!举起手来!”我于是顺从地将手举向空中。我们都笑了起来。这次短暂对话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原因是,当回到房间时,我意识到儿子刚刚向我展示了人类独特的思维能力——一个经历了数百万年进化而来的能力。他在不到2秒钟的时间里就做到了!
对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这可是个不轻的任务。其他动物也拥有强大的认知能力,但人类思考问题的方式与它们有着质的不同。人类从树上到草原的“旅程”给了我们一些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人类独有的身体结构,并给了我们利用这些人类所共有的身体结构的独特方式。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并且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进化呢?
还记得我在前言中提到的性能图吗?大脑进化成如此,似乎旨在持续的运动中、在不稳定的室外环境下解决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种种问题。大脑的生存策略就是帮助人类活得足够长久,以便把基因传给下一代。这就对了:这一切都归结为“性”。生态系统是残酷的,摧毁一个生命和扶持一个生命同样轻松。据科学家估计,曾经在地球上存在的99.99%的物种今天都已经灭绝了。我们的身体,包括大脑,抓住了任何能够帮助人类生存下来的遗传适应。这不仅为所有的大脑定律奠定了基础,它也说明了我们人类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有两种方法可以帮助人类战胜残酷的环境:变得更强壮或者变得更聪明。人类选择了后者。看起来真令人难以置信,这样一个体质柔弱的物种竟然通过给大脑增加神经元的方式,而不是通过为骨骼增加肌肉的方式接管了地球。不过,我们就是做到了,科学家们花费了大量的气力,试图找出人类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朱迪·德洛奇(JudyDeLoache)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她是调查科学领域里一位备受尊敬的研究员,虽然妇女从事调查科学研究常常被劝阻,但目前她在弗吉尼亚大学很受器重。她研究的重点是人类的智慧。她特别关心的是:如何将人类的认知从其他动物思考各自世界的方式中识别出来?
她的主要贡献之一是识别了人类的特质,将人类从大猩猩中分离出来,该特质就是使用象征推理的能力。我的儿子在挥舞“树棍”剑时,正是运用了这种能力。当我们看到一个五边形时,我们并不总是将它识别为一个简单的图形,而更容易把它认作美国的军事指挥中心五角大楼,或者是克莱斯勒微型面包。我们大脑能够识别符号对象的本身含义,同时,又能识别符号对象所表征的其他事物,或将符号对象识别成其他所能想到的事物。德洛奇称这为双重表征理论(dualrepresentationaltheory),表述得正式些就是,这个理论描述了人类所具有的一项能力,即,将某些特征和含义归结于并不真正具有这些特征和含义的事物身上的能力。说得直白些,人类可以虚构出并不存在的事物。我们之所以成为人类,是因为我们能够想象。
现在,请你试着在手上画一条垂直线。它就只能是一条垂直线吗?如果你知道如何将某一特征加在并不真正具有这些特征的事物身上时,它就不只是一条垂直线了。让我们继续,现在,在垂直线下方画一条极短的水平线,数字1出现了;再在垂直线上方加个圆点,又出现了字母“i”。直线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只是一条线,它能够代表你认为它应该意味的任何事物。某个含义被固定在某个符号上,只是因为这个含义没有被强加到别的事物身上。你所要做的就是,让每个人都同意该符号就应该代表这个含义。
人类非常擅长双重表征,我们将符号结合在一起可以引申出层层不同的含意。它给了我们使用语言以及将语言写下来的能力;给予我们数学推理能力;给予我们艺术能力。圆形和方形的组合就成了几何图形、立体画。圆点和“胡乱”画出字的组合就成了音乐和诗歌。在象征推理和文化创造力之间,有一条不间断的知识线。其他任何生物都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这种能力并不是在人一出生就完全形成的,德洛奇通过一个有效的方式证明了这一点。在德洛奇的实验室里,一个小女孩在玩一个玩具屋。实验室的隔壁是一个与玩具屋样子相同但是所有物品都与实物尺寸相同的房间。德洛奇拿了一只塑料小狗,并将它放在玩具屋的沙发下面,然后鼓励孩子去隔壁“大”房间,寻找“大”狗。小女孩会怎么做呢?德洛奇发现,如果孩子已经36个月大了,她会立即去大房间,朝沙发下面看,最后发现大狗;如果她只有30个月大,就不会知道到哪里去找。她还不能象征性地推理,不能将玩具屋这个“小房间”与实验室隔壁的“大房间”建立起联系。详尽的研究表明,象征推理,这一人类最重要的特质,要经过近3年的体验,才能全面运作起来。在3岁之前,人类看起来与大猩猩似乎没什么区别。\"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