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家乡味道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9.26
5.6折
¥
52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曾高飞
出版社作家
ISBN9787521225013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2元
货号1203132957
上书时间2024-06-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曾高飞,湖南祁东人,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长沙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资深媒体人、作家、影视编剧,著有散文集《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流浪》《似水流年,家乡味道》,长篇小说《生如夏花》《小镇青年》《九尾狐》《红尘欲望》《窥浴》《手机江湖》以及“前行的人生”三部曲《挣扎的成长》《青春花开》《浴火重生》,小说集《感情通缉令》等,财经作品高飞锐思想丛书之《决胜话语权》《产经风云》《争夺话语权》《元宇宙掘金秘密》等,独立或参与编剧多部电影、电视剧本。
坚持左手财经,右手文学,希望这辈子能够“躺着思考,坐着写作,站着做人,跑着逐梦”。
目录
序:穷人家的孩子,你懂? … 001
自序:记住乡愁,把感动留下 … 007
第一辑?那年那风味
刁子鱼 … 003
油豆腐 … 010
腊?肉 … 018
猪血丸子 … 026
红薯粉条 … 032
油?渣 … 040
糍?粑 … 045
雷公菌 … 051
凉?粉 … 057
爆米花 … 062
咸?蛋 … 068
粽?子 … 074
月?饼 … 081
第二辑?那年那动物
与我同龄的儿时宠物灰鸡婆 … 091
生产队的那群鸭 … 099
那三只鹅 … 107
那年那狗 … 112
那年那猪 … 119
那年那牛 … 126
那年那窝荷兰猪 … 133
捉泥鳅 … 139
钓黄鳝 … 146
摸螺蛳 … 151
抓螃蟹 … 158
蛇 … 165
第三辑?那风情那人
野?炊 … 173
尝?鲜 … 179
偷?人 … 186
露天电影 … 193
纸包糖 … 200
单?车 … 206
钢?笔 … 213
电视机 … 220
斗?鸡 … 227
偷?书 … 232
偷?桃 … 239
偷西瓜 … 246
外?婆 … 252
很想为奶奶立块碑 … 258
花儿是那样红 … 262
遗落在乡村的天才兄弟 … 267
那位英才早逝的兄弟 … 273
内容摘要
《似水流年,家乡味道》是一本关于故乡记忆的散文集,作者以细腻的感情,生动的笔触,将游子对故乡的深情娓娓道来。全书分为“那年那风味”“那年那动物”“那风情那人”三辑,撷取童年故乡生活中的美食、动物、亲朋故交、乡村往事作为创作对象,构建起关于故乡记忆的优美版图。
“那年那风味”中,作者将笔触对准童年的美食,如:刁子鱼、油豆腐、腊肉、猪血丸子、糍粑等,色香味俱全的描写瞬间勾起无数游子舌尖上的记忆;“那年那动物”中乡村少年的动物小伙伴、儿时趣事纷纷登场,宠物灰鸡婆、生产队的鸭、捉泥鳅等既有温情又有野趣;“那风情那人”中作者饱蘸感情追忆难以忘怀的亲朋故交以及乡村往事,露天电影、斗鸡、偷桃等文章,既有时代的烙印,又有作者独特的经历和感受。
精彩内容
腊?肉青春年少时就背起简单的行囊,外出闯荡,为改变命运,民工一样打拼,候鸟一样迁徙,先是广州南泊,后是北京北漂,之间还在长沙和成都短暂停留。
在家乡时没感觉,一离开那片土地,浓浓的思乡之情就袭上心头,梦里梦外都是湿漉漉的离别场景,想那白发苍苍、加速老去的父母,想那又熟悉又开始陌生的乡音,想那早就物非人非的村庄草木,更想那母亲烹饪的味道各异的地道湘菜。
尽管每年到头都要赶回乡下,陪父母一起过年,风雪无阻。但每次都因为小家和工作,行程短促,来去匆匆,蜻蜓点水一样,不仅没有消融化解乡愁,反倒让乡愁在告别父母、离开故土那一刻,变得更加浓郁、更加纠缠——甚至还有记忆中很多美味都没有吃到呢。
早在2019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中秋夜,遥望故乡,就暗下决心,希望这个年,要在年前提前多日到家,在年后延缓多日才返京,在故乡安安心心地待个十天半月,把往年来不及仔细品尝的家乡美味一次吃个够,尤其是那碗“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腊肉。
可人算不如天算,计划不如变化快。临近年关,新冠疫情肆虐,将如意算盘打得粉碎。那几天,待在老家,刷着屏幕,浏览着关于疫情的报道,坐立不安,生怕回不到北京了,影响工作,尤其是孩子学业。初三清早,不得不拿起行李,携儿带女,匆匆返京。原来计划在家待得最长的一个年,结果变成最短的了,真正在家只待了四天时间;原来很多想吃的东西还是没有口福吃到。
那天清早,走的时候,天都没亮。我怅然若失地推开厨房门,看见腊鱼腊肉已经在腌制了——这只是第一道工序。肉们静静地躺在几个大盆里,色泽透亮,比鲜肉还鲜。我掩上门离开的时候,馋得使劲地咽了一下口水。
家乡的腊味五花八门,只要是肉,都可以用来做腊肉。不是肉的豆腐也可以,半腊的豆腐叫香干,腊透了的叫腊豆腐。我们都知道香干好吃,是湖南一大特色,其实腊豆腐的味道比香干强多了。
乡下人过日子很节俭,剩啥腌啥,腌啥熏啥。鸡鸭鱼肉都可以做成腊肉,牛肉羊肉,兔肉等都可以,动物内脏也可以。一般的腊肉是指腊猪肉。猪肉在江南的农村十分普遍,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养了两三头猪,在过年的时候宰杀,习惯了吃猪肉,所以肉直接指猪肉,其他动物的肉再在前面加动物名称。关于动物内脏,腊猪肠做得比较多,通常也叫腊肠。
做腊肉有两道关键工序,即腌制和熏烤。原材料以半肥半瘦的五花肉最好,一块两到四斤之间,薄了易熏干变硬,厚了又熏不透。在肉面抹上一层盐,放进盆或桶里腌制。这道工序大概需要两三天。讲究一点的,放些许茴香、花椒、八角、桂皮、陈皮、丁香、生姜等一起腌制。湖南人不喜欢麻味,放花椒的很少;四川人腌制腊肉,一般都放花椒。
在我看来,放盐就行了,其他都可以省了。因为腊肉做好了,本来就格外香了,不放其他香料,原汁原味原香。放了香料,就喧宾夺主,不地道了。母亲做腊肉是不放其他香料的,正合我胃口——当然,也可能我的胃口是母亲培养出来的。
腌制好了,就放在柴火灶上熏烤。这道工序,短则十天八天,久则可以一直挂在柴火灶的横梁上,直到吃完为止。
熏烤是一个细致活,尤其是前三五天,要多费心思,一天在意留心几回。将腊肉用铁丝拴上,生火做饭的时候,挂在柴火灶上空的横梁上,笔直地垂下来。饭菜做好,把火灭了,用柴灰或者糠或者瘪谷盖住炭火,在灶上放一块铁丝搭子,把肉从横梁上取下来,放在搭子上。
在灶上熏烤,很多时候是在夜间进行。乡下老鼠多,为防老鼠偷吃,主人往往用锅盖将腊肉罩在下面,不留一丝缝儿,风都吹不进去。晚上老鼠围着锅盖,闻着香味,又吃不到,急得团团转,吱吱叫,嘴和脚被烫了很多次,最后还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腊肉被熏得吱吱作响,豆大的油不断往下掉,香喷喷的。油滴在柴灰上,发出扑哧扑哧的声音。由于油燃点低,每滴下来,都要燃起一团蓝蓝的小火苗,冒出阵阵青烟。那香味,瞬间弥漫了全屋,飘飘荡荡,涟漪一样扩散开去,在村庄周围弥留,真是一家熏肉,全村闻香。
熏好的腊肉,经年不腐,方便存储。那块腊肉,外表黑乎乎的,切开来,瘦肉是红色的,肥肉是淡黄色的,透明发亮,色泽鲜艳,油脂直往外冒,好看极了。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