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烧的麦田
  • 燃烧的麦田
  • 燃烧的麦田
  • 燃烧的麦田
  • 燃烧的麦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燃烧的麦田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0.1 3.4折 59 全新

库存2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浩月

出版社江苏文艺

ISBN9787559479341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31894616

上书时间2024-06-12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韩浩月,1976年出生,山东郯城人,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发表大量散文、随笔、
评论。出版有“故乡三部曲”(《错认他乡》《世间的陀螺》《我要从所有天空夺回你》),评论集《座无虚席》《有时悲伤,有时宁静》等作品二十余种。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白玉兰奖、华鼎奖等多个影视奖项选片人、评委。曾获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

目录
上辑  陌生之地
宇宙小镇003
在海边016
陌生之地031
命运的雨044
孤独的人055
迷茫记070
书房里的猫080
等待之刃091
云端的房间106
深夜书店118
他乡且旧居129
桥下桥上147

下辑  带你回故乡
燃烧的麦田161
酗酒者与故乡177
突然的沉默了的空气189
诗人自远方来203
带你回故乡214
转瞬即逝226
羁人与原乡238
夜未眠253
阴影狩猎者264

内容摘要
全书以非虚构的口吻,记述了作者在他乡与故乡两地生活的感受。记忆与想象是本书最基本的格调,有关地址与时间的描写充盈其中。文字既有中年人对生活与社会的体会与思辨,也有属于年轻人永恒不变的理想主义情怀,对清醒与迷茫,永恒与瞬间,残酷与诗意等矛盾状态,有着精准的描摹与刻画。全书共分上下两辑,上辑主要内容为一线城市背景下,一名写作者通过对个体生活的呈现,来表达一个群体与城市之间或紧张或疏离的关系;下辑主要内容为县城生活背景下,一名返乡者时刻处于变化中的心态剖析,以立体、流动、感性的笔触,忠实记录一代人永远的“漂泊者”姿态。

精彩内容
自序:致每一棵麦子1951年,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第一次出版,这本书是世界各地许多青少年的青春启蒙读物之一。1888年,梵高创作了油画《麦田》,现收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梵高一生画了数十幅麦田。对于很多人来说,想到“麦田”就会想到塞林格和梵高的作品。
文艺对于现实的干预是漫长且持久的,人一旦接受了某本书或者某幅画作制造的意象,它就会顽固地储存于脑海当中,一旦听觉或视觉触及关键词,那个意象就会在神经元的作用下,被推送到记忆前端,它会影响人对现实的认知和判断,制造一种海市蜃楼般的虚幻感,不少人挺着迷于这一感觉。
我把“麦田”与“燃烧”联系起来,起初是因为李沧东导演的一部电影《燃烧》,随后又牵扯出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村上春树的《烧仓房》。电影和小说都没有涉及麦田的描述,但偏偏触动了我的神经元,让我想起少年时目睹的一个场面—麦田燃起了熊熊大火,燃烧过后一片灰烬,黑色的灰烬与救火后留下的水汪彼此分割又互相纠葛在一起,制造出一种奇异的场景,让人觉得不解又震撼。
人的念头一旦产生,就会蔓延不止,这个时候堵不如疏,越想禁止一个念头,它就会像生长在脑海里的海带,不停地扩张领地,如果干脆沉浸其中,在海市蜃楼中仔细地观察每一个细节,或许它还会很快消失。想遏止自己不去想“燃烧的麦田”,但很遗憾,时隔二三十年之后,那片火越烧越广,当年那片不过几亩燃烧的麦田,现在恐怕已经几千亩几万亩了。
大海和天空是无法切割的,它们永远是一个整体。但麦田不是,再庞大的麦田,也会被小道、树林、田垄、沟渠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麦浪连绵起来会在视觉上让人忽略那些分割点,但理性会告诉人,麦田仍然属于小区域耕种的单子叶植物,人会在大海面前和天空下感到渺小,但很少会在麦田里感到渺小……但如果麦田燃烧起来就不一样了,火焰会把成块的麦田串联起来—有一年的新闻报道过,失火曾导致三个村庄的麦田被烧光。
世界各地有关麦田燃烧的消息,每年都会传来。那些正在着火或者火灭之后的麦田图像,通过发达的社交媒体被送到人们的视线当中,麦田着火,有的是因为战争,有的是因为纵火,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目睹这些发生在异国他乡的景象,内心也会产生一种焦灼感,那是一个人内心对食物与庄稼最原始的感情被唤起的缘故,哪怕那刻你心静如水,一幅燃烧着的麦田的景象,也会让那内心的水面波动起来,面对千里、万里之外的麦田火灾,作为陌生人你无能为力,但那样的燃烧,打破了国别与文化的界限,可以说,麦田的丰富寓意,是属于全人类的。
在城市长大的人,大脑里会对“燃烧的麦田”没有什么概念,对他们而言,这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场景。即便在乡村,除非有人无意扔了烟头或者故意纵火,否则麦田也不会烧起来。所以,麦田燃烧是个极偶然的事件,但对我而言,这一场景非常重要,它掺杂了一种残忍且壮观的美学元素,它对人的想象力层面形成一种恐吓,同时目睹者内心不免又会产生一点放弃的痛快感,一次麦田燃烧事件,会成为村庄肌体上的烧伤,就像人文身之后很难再完美去除一样,一场麦田大火也会长久地停留在村庄记忆里,麦田之火虽然不会被写进村史,却会成为无数村民的“记忆文身”。
尚未成熟或者刚刚成熟的麦子有一种吃法,就是堆起一小堆野火把麦穗放在上面烧烤,接近烤熟时把麦粒搓在手里,然后放进口中,接下来就是满口腔的麦子体香,有时候把握不好火候,麦穗烤煳了,握在手里吃也不是丢也不是,那刻的尴尬境地非常微妙,它牵引出人与土地、人与粮食之间种种细密的联系,人与麦子的关系,就如同发生了冲突的亲人一般。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燃烧的麦田便是一个人生命内部裂变的图腾,它意味着死亡与新生、驻守与远离、认命与挣扎等种种矛盾体的碰撞。目睹麦田燃烧的人,在内心的激荡之后,往往又会陷入长久的平静,那是一份属于黄昏的平静,也是一份如涅槃之后般的永恒感受。
在有关故乡的消息当中,麦田失火的信息通过手机传进我耳朵里时,我长久地怔住了,你相信吗,有一种燃烧是可以顺着细细的长线把天空中的风筝化为灰烬的,那一刻我就想到了这一点。自此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每每写到他乡与故乡,总是身不由己地想到“燃烧的麦田”这一景象,身体会燥热,会面红耳赤,也会因为无法觉察的清冷而起身去寻找外套,亦会在披上外套躺在沙发中失神的瞬间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在完整地体验完这一轮情绪波动后,我也拥有了那份平静。
麦田,燃烧。燃烧的麦田,麦田在燃烧……这发生在地球上的小小灾祸,在这小小灾祸中每一棵死去的麦子,每一颗消失的麦粒,和作为个体的一个渺小人类的命运何其相似。每一次凝视燃烧的麦田,其实就是检阅内心的土壤里生长着的那些“植物”,是枝叶饱满、果实壮硕,还是大火过后寸草不生。燃烧的麦田,是命运的预演。
基于此,给这本书起了“燃烧的麦田”这个名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