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黄橘绿半甜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91
1.0折
¥
49.8
全新
库存2033件
作者季羡林、史铁生、汪曾祺 等
出版社光明日报
ISBN9787519474867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1203115914
上书时间2024-06-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主要作者季羡林(1911—2009),中国山东省聊城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史铁生(1951—2010),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师从沈从文先生,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其他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1918年5月,他首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京派文学领袖、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写作朴素、凝练、口语化,充满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被誉为语言大师。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嘉兴人,师从弘一法师,学贯中西,是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翻译家,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著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等。
夏丏尊(1886—1946),名铸,字勉旃,后改字丏尊,号闷庵。文学家,语文学家,出版家和翻译家。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实秋。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名篇脍炙人口,是真正深入街头巷尾的文学经典,被誉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
周作人(1885—1967),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曾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成立创造社,出版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
庐隐(1898—1934),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人。笔名庐隐,有隐去庐山真面目的意思。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
梁遇春(1906-1932)是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师从叶公超等名师。其散文风格另辟蹊径,兼有中西方文化特色。在26年人生中撰写多篇著作,被誉为“中国的伊利亚”。
陆蠡(1908—1942),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学名陆圣泉,原名陆考原,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资质聪颖,童年即通诗文,有“神童”之称。 巴金认为他是一位真诚、文如其人的作家。
梁实秋(1903—1987),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余杭)人。我国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华人文学界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一生留下两千多万字著译的文学大师。
目录
春夜宴桃李
春风-老舍
003
春-丰子恺
006
杨柳-丰子恺
011
北平的春天-周作人
016
钓台的春昼-郁达夫
021
春意挂上了树梢-萧红
033
窗外的春光-庐隐
037
春雨-梁遇春
042
“春朝”一刻值千金 ——懒惰汉的懒惰想头之一-梁遇春
047
比如摇滚与写作-史铁生
054
山中无暑事
避暑-老舍
074
热天写稿-丰子恺
078
雨的感想-周作人
082
扬州的夏日-朱自清
088
荷塘月色-朱自清
093
囚绿记-陆蠡
097
好容易过了端午节-梁实秋
102
清塘荷韵-季羡林
105
夏天-汪曾祺
111
夏天的昆虫-汪曾祺
115
人闲桂花落
秋夜-鲁迅
120
秋-丰子恺
123
中秋的月亮-周作人
128
故都的秋-郁达夫
131
我愿秋常驻人间-庐隐
136
印度洋上的秋思-徐志摩
138
途中-梁遇春
148
北京的秋花-汪曾祺
159
贴秋膘-汪曾祺
16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169
松枝碎玉声
雪-鲁迅
174
风筝-鲁迅
176
济南的冬天-老舍
180
初冬浴日漫感-丰子恺
183
宴之趣-郑振铎
187
白马湖之冬-夏尊
194
初冬-萧红
197
雪-梁实秋
202
北平的冬天-梁实秋
206
冬天-汪曾祺
211
冬天的树-汪曾祺
215
老家-史铁生
224
内容摘要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精选史铁生、季羡林、汪曾祺等名16位文学大家40余篇散文代表作,分为“春夜宴桃李”“山中无暑事”“人闲桂花落”“松枝碎玉声”四个章节,春茶、夏果、秋落、冬酿,作家笔尖的四季流转,亦构造着对乡土中国的诗意想像。那些美好的、悲叹的、浪漫的、让人会心一笑的故事,它们也许并没有深奥的含义,但却是历经世事无数后的甘之如饴,既关乎历史的震铄,也诉说生活的温情。当季节的变迁与长夜的苦感消散后,鼻息间只留有一抹明快利落的香气,此中有甜意,寄与惜时人。
主编推荐
记忆打开感官,味觉留下时间。节令之趣,得其时宜;四时之美,入口化甜。
精彩内容
春夜宴桃李春风老舍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是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地点在帆外。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两地的春可都被风给吹毁了。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懒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