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续大明二百年:于谦
  • 再续大明二百年:于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再续大明二百年:于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4 4.8折 4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晟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

ISBN9787568097260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1827862

上书时间2024-06-12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从事党史、军史、政治理论教学研究,获火箭军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一等奖、火箭军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三等奖。参与、主持各类课题13项。其中,参与国家级清史编纂课题《晚清日本驻华领事报告编译》,主持《火箭军旅团部队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研究》。出版《将帅修养八论》等专著4部。发表各类文章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天皇战争责任问题研究》等9篇。

目录
\"第一章 早年时光
第一节  世宦之家麒麟儿
第二节  乡里奇才终及第
第三节  脱颖而出斥逆贼
第四节  初露锋芒帝储才

第二章 巡抚晋梁
第一节  赈水灾安定民心
第二节  筑堤防安军济民
第三节  疏运河清理冤狱
第四节  才能现内阁雅重

第三章   土木国殇
第一节  瓦剌兴边关告急
第二节  排众议英宗亲征
第三节  阻亲征犯颜急谏
第四节  蠢王振利令智昏
第五节  遭国殇土木之变

第四章   救时宰相
第一节  帝北狩明宫大乱
第二节  左顺门朝堂惊变
第三节  临大难郕王继位
第四节  失先机瓦剌北返
第五节  备大战于谦集兵

第五章   保卫北京
第一节  露破绽紫荆失守
第二节  展斗志背城列阵
第三节  战北京双方死斗
第四节  哀明军全线反击
第五节  驱强敌众人受赏

第六章   朝中柱石
第一节  正朝纲景泰御宇
第二节  拒和议于谦用计
第三节  滑杨善巧舌如簧
第四节  辩礼仪争执再起
第五节  改军制重组团营

第七章   夺嫡之争
第一节  帝位稳夺嫡再起
第二节  斗群臣景泰行贿
第三节  太子夭朝局陡变
第四节  也先死于谦欲退
第五节  帝不豫于谦秉政

第八章   祸起夺门
第一节  阴徐珵密谋于室
第二节  争大位英宗复辟
第三节  困西宫景泰归天
第四节  忠于谦无辜受审

第九章   少保蒙难
第一节  黑云压城城欲摧
第二节  有贞败天理昭昭
第三节  石亨亡全族覆灭
第四节  曹钦反天雷滚滚
第五节  英宗悔边患累累

第十章   热血千秋
第一节  葬西湖热血千秋
第二节  广加恩后嗣绵延
第三节  继奉祀万古流芳
第四节  内阁强盛世隐忧

\"

内容摘要
\"于谦从小心怀以身许国的志向,历经数十年的磨砺与考验,从一个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他出将入相,不爱“朱家”爱天下,在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不贪污、不受贿,不结党、不营私。“土木堡之变”,使大明帝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境,他力挽狂澜于既倒,举扶大厦于将倾,再续大明二百年,被誉为“救时宰相”。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复辟后,他受到徐有贞、石亨等人的污蔑陷害,含冤遇害。
本书在解读史料的基础上,对于谦的一生进行了生动、详尽的描述,深刻展现了他一心为民、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揭示了在封建王朝体制下,由于权力和欲望失控,无数英雄含冤受害的政治悲剧,令人扼腕痛惜。\"

主编推荐
1.于谦的历史形象不止于北京保卫战中的大智大勇,本书对于谦早期作为地方官,任劳任怨,造福百姓的经历也进行了描述。2.于谦的横空出世,挽救大明,并非偶然现象,他心怀天下,为官施政,爱民如子,时刻准备着为了苍生粉身碎骨,只是历史给了他以机遇,他则顺应潮流,完成了历史使命,他像流星一样划过历史的天空,发出了耀眼的光辉。3.本书以历史的视角,在详述人物生平的同时,探讨了历史英雄人物的历史地位问题。

精彩内容
\"八岁的于谦已经把“四书”读完,可以和老师就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钱塘乡里的所有老师都把他当成“神童”[《于谦集·先忠肃公年谱》。
]。十岁,于谦开始在对联的基础上学习诗词和古文写作,这是科举考试必备的技能。当时可以教授此技能的人不多,但于家世代官宦,对此等学问不曾荒废,而且人脉深广,在祖父、父亲和他们的亲朋故旧帮助下,本就聪颖的于谦学问长进颇快。
十二岁,于谦就开始积极准备科举考试。他喜欢在僻静的地方学习,于是家里人就把他安排到慧安寺里静心攻读备考。慧安寺也叫惠安寺,在今天浙江绍兴。这座寺庙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宋元之后一直是江南佛教重地。明代读书人继承了宋代文人“茶禅一味”的喜好,也喜欢栖身于名山古刹间,读书修身。
于谦这趟读书修行的旅途,留下了一段颇具神话色彩的故事:他还没来,慧安寺的住持就在梦中接到佛门伽蓝(护院法神)的告知:“明日有丞相至,当起迎之。”[《于谦集·先忠肃公年谱》。
]第二天,平日来客不断的慧安寺只有年纪轻轻的于谦进寺学习修行。晚上,住持将自己的梦告诉庙里的其他僧人,并嘱咐他们小心伺候:“此公异日大贵之兆。”[《于谦集·先忠肃公年谱》。
]之后三年,于谦专心研习科举八股文。由于记忆力惊人,他对于当时备受推崇的名士解缙等人所撰的八股范文,可以一字不差地背诵。他对于诸葛亮的《出师表》、文天祥的《正气歌》更是十分推崇喜爱。十五岁那年,于谦顺利通过考试,正式成为钱塘县的一名生员,有了参加乡试的资格。
只是他的科举之路并未一直顺风顺水下去。两年后,十七岁的于谦第一次参加乡试并未中第。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于是,于谦谢绝一切迎来送往,专心读书,再次备考。二十岁时,于谦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于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学廪生。廪生即廪膳生员,由国家提供学生的生活费,按照洪武初年的规定,“令师生廪食月米六斗。后复令日米一升,鱼肉盐醯之类皆官给之。十五年,令廪馔月米一石。”各级学府都有名额限制,明朝规定:“在京府学生员六十人,在外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日给廪膳。”洪武以后,各地学校生员的廪膳数目不尽相同,如正统时,四川的生员月支米一石,而云南的生员月仅有米三斗,后增为六斗。[《明英宗实录》卷27正统二年二月丙戌、卷28正统二年三月癸卯。
]明代的廪膳生员如果多次参加乡试不中,可以根据食廪的年头依次贡入太学,以后他们既可以继续参加顺天、应天府乡试,走科举之路,也可以经过拔历,听选于吏部,最后谋得一官半职。
接着,于谦又迎来了另一桩喜事。他已经到了成家的岁数,于谦家人为他迎娶了翰林学士董镛之女为妻。史载这位董夫人“柔惠静嘉,孝友敦睦”[《于谦集·先忠肃公年谱》。
],是一位难得的贤内助,这年于谦二十一岁。
也就在这一年除夕,于谦根据熟知的《易经》给自己算了一卦,测出了自己未来“做尚书、做丞相、天杀之”的卜辞。也就是自己将来虽然位极人臣,但是会遭无妄之灾而死,于谦不以为意,说出了这样一段话:“吾一腔热血,不知沥于何地?”既然一腔热血可以报效国家,死何足惜?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二十三岁的于谦再次参加乡试。这次考的重点是于谦在五经之中最熟悉的《易经》。结果于谦不负众望,考了南方九省第六名,成了一名举人。[《于谦集·先忠肃公年谱》。
]于谦中举之后没有丝毫的得意,反而把自己关在家里,继续谢绝一切迎来送往,认认真真地备考。他怎么会仅仅满足于中一个举人呢?他瞄准的是明年的会试和殿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