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亲子关系成就孩子的未来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6.82
4.5折
¥
59
全新
库存23件
作者姜囡囡|责编:左玉冰
出版社清华大学
ISBN9787302637431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1203031171
上书时间2024-06-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1章 决定孩子未来:亲子关系
1.1 中国式亲子关系图鉴
1.1.1 我很爱你,但我不说
1.1.2 我是为你好,你得听我的
1.1.3 我可以平凡,你必须完美
1.1.4 你要什么,我都给你
1.2 亲子关系重要,还是教育重要
1.2.1 亲子关系先于教育
1.2.2 亲子关系包含教育
1.2.3 亲子关系大于教育
1.3 什么是好的亲子关系
1.3.1 亲密,但不依赖
1.3.2 独立,但不疏离
1.3.3 期待,但不强求
1.3.4 尊重,但不放纵
1.4 构建好的亲子关系“六边形”
1.4.1 好的亲子关系“六边形”
1.4.2 爱是中心
第2章 树立一等家风:“三法则”
2.1 幸福的家庭里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
2.1.1 夫妻关系,才是一个家庭的核心
2.1.2 教你三大招,维护好夫妻关系
2.2 情绪管理是为人父母的一门必修课
2.2.1 在亲子关系中,爱也会伤人
2.2.2 做积极的父母:情绪管理“五步法”
2.3 仪式感是幸福家庭的顶配
2.3.1 有仪式感和没仪式感的家庭,差别究竟有多大
2.3.2 学会三种方法,轻松营造家庭仪式感
第3章 定位父母角色:“三不当”
3.1 不当“驯兽师”,学做“观众”
3.1.1 越“驯”孩子越差劲
3.1.2 做“观众”,欣赏孩子的表演
3.2 不当“法官”,学做“医生”
3.2.1 家庭不是“法庭”,父母不是“法官”
3.2.2 做“医生”,了解孩子的内心
3.3 不当“超人”,学做“真人”
3.3.1 父母不是“超人”,而是普通人
3.3.2 做“真人”,呈现真实的自己
第4章 学会亲子沟通:“三多”
4.1 沟通前,多倾听
4.1.1 倾听“三误”:听不全、听不见、不愿听
4.1.2 有效倾听的三大原则,让关系更亲近
4.1.3 “望闻问切”,高质量地倾听孩子
4.2 沟通时,多共情
4.2.1 杜绝虚假共情,真正懂得孩子
4.2.2 认可+强化+反馈=强共情
4.3 沟通后,多接纳
4.3.1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4.3.2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第5章 化解最大亲子矛盾:“一力”
5.1 提升自驱力,动力为先
5.1.1 三个维度,让孩子明白为谁而学
5.1.2 “三感”,让孩子爱上学习
5.2 提升自驱力,习惯为链
5.2.1 好习惯>天赋+努力
5.2.2 三大策略,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5.3 提升自驱力,方法为要
5.3.1 “学习金字塔”,多感官一起学
5.3.2 思维导图复习法,让学习事半功倍
第6章 平衡多孩关系:“三驾马车”
6.1 多孩家庭中最伤人的三句话
6.1.1 “你是哥哥/姐姐,必须让着弟弟/妹妹”
6.1.2 “照顾弟弟/妹妹已经很辛苦了,你别来添乱”
6.1.3 “谁听话我就喜欢谁”
6.2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是专属的爱
6.2.1 孩子要的不是公平,而是偏爱
6.2.2 给每个孩子设定专属“特别时间”
6.2.3 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
6.3 手足感情,需要“刻意”培养
6.3.1 教孩子互相照顾,打好感情基础
6.3.2 孩子犯错,父母要一视同仁
6.3.3 避免竞争和比较,弱化冲突
6.3.4 抓住冲突契机,深化手足情谊
第7章 修复亲子关系:“四原则”
7.1 原则一:身教
7.1.1 你是什么样,你的孩子就是什么样
7.1.2 “计划+沟通”,让身教落地生根
7.2 原则二:信任
7.2.1 不信任孩子的三大表现,你中招了吗
7.2.2 尊重+鼓励+依赖,迅速建立信任关系
7.3 原则三:欣赏
7.3.1 欣赏孩子,你真的做对了吗
7.3.2 欣赏孩子的“三原则”:具、细、全
7.4 原则四:感谢
7.4.1 再亲密的关系,也要表达感谢
7.4.2 感谢孩子,你应该做这三件事
后记
内容摘要
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才是最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氛围如何构建?父母角色如何定位?亲子之间如何沟通?多孩家庭亲子关系如何平衡?
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业?
破裂的亲子关系该如何修复?本书帮助我们直面并解决和孩子之间存在的问题,构建好的亲子关系。希望这本书让我们找到和孩子之间最
理想的相处模式,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精彩内容
1.1中国式亲子关系图鉴家庭是每个社会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家庭氛围不仅能体现其社会文明程度,还能投射出国家文化形态。中国与西方国家在传统思想、经济形态、
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导
致了双方家庭观念的不同,进而导致了双方对亲子关系的看法意见不一。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外国父母和一对中国父母带着各自的孩子在公园里散步,孩子摔倒后,外国父母会站在一旁等着孩子自己爬起来,而中国父母则会马上把孩子抱起来安慰。中国父母的做法遭到外国父母的质疑,许多外国父母表示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周围人产生依赖,无法快速成长;而中国父母则认为外国父母的做法对孩子来说过于冷漠,会让孩子心灵受伤。
在这个故事中,两对父母的育儿观念产生了冲突。
外国父母在孩子受伤时教会孩子勇敢、独立,中国父母在孩子受伤时选择以满满的爱包裹孩子。这种中西方父母育儿观念的不同,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
1.1.1我很爱你,但我不说和西方的父母把“我爱你”挂在嘴边不同,大部分中国父母在和孩子聊天时,极
少说“我爱你”。中国父母总是习惯性地叮嘱孩子“天冷了,要多加一件衣服”“注意饮食健康,平时要少吃外卖,多运动”“出门在外,注意安全”等,但是却几乎不会直白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之相对应,大部分孩子也很少直接对父母表达爱意。
这是中国式亲子关系的一个典型表现——“我很爱你,但我不说”。心理学家称之为“示爱尴尬症”,并不是不爱,只是不擅长表达。
湖南卫视有一档青少年健康成长心理释放表述的真
人秀节目,名叫《少年说》,节目主要通过天台喊话的形式倾听少年们的心声。某一期中有一位小女孩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她站上告白天台后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冲着台下抱怨自己从小到大都没有感受过爸爸的爱和陪伴,她说:“都说父爱如山,但是我不懂。他们说父爱需
要很长时间去理解,但是我从来都没有感受过爸爸的爱。”镜头转到台下,仍然不见爸爸的身影。妈妈替爸爸解释:“因为出差,爸爸还是没有能够来到现场。但是爸爸很爱你,只是他不会表达。”妈妈说,爸爸曾因为女儿喜欢漫威的电影,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上网查一下漫威的人物图谱,还恶补了很多系列电影,就是为了和女儿有更多的共同语言。爸爸还在女儿12岁生日时,抽出被繁忙工作侵占得所剩无几的时间,熬了整整两个通宵,从1万多张照片里面选了800多张做成了一本成长纪念册。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的爱,即使对孩子的爱满得都要溢出来,仍然讲究“含而不露”“润物无声”,羞于向孩子表达哪怕一丝一毫的爱意,他们表露出来的爱往往是沉默的、含蓄的、深沉的。
可转念一想,当下的中国文化明明正在发生改变,在很多场合,我们并不再羞于向他人表达感情,对朋友、对爱人、对偶像,都能非常自然且大声地喊出“我爱你”。可是当对象变成了自己的孩子时,这句“我爱你”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很多父母的观念里,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而然的,即便自己不说,孩子也会懂。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对于爱,孩子的感知是不够全面的,定义也非常简单,尤其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认为只有所有的事情都依着
他、顺着他才是爱他,反之就是不爱。所以,如果爱不大声说出来,孩子又怎么会理解呢?
若父母不懂得表达爱意,孩子也会羞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打破原有的认知局限,敢于对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意,为构建好的亲子关系创造良好的感情基础
。
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