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墨子/走近圣贤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走近墨子/走近圣贤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0.57 2.8折 3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舒大刚|责编:孙育臣|总主编:舒大刚

出版社济南

ISBN9787548840800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31071247

上书时间2024-06-11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墨子生平考述——扑朔迷离的身世
  一、墨子姓名的纠纷
  二、墨子籍贯之谜
  三、墨子生卒疑年
  四、墨子传略
第二章  墨子著作简介——千古墨学有遗篇
  一、《墨子》的流传
  二、《墨子》的篇目与分类
第三章  理想的用人之道——尚贤
  一、尚贤为政之本
  二、尚贤三本
  三、惜才护才
第四章  专制的统治之本——尚同
  一、尚同的前提——选择“贤可者”为君
  二、尚同四法——不失为民主的专制
  三、下级服从上级
第五章  仁慈的处世哲学——兼爱
  一、爱的原因
  二、爱的原则
第六章  广泛的世界和平——非攻
  一、春秋无义战
  二、善战者服上刑
  三、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
  四、玩火者必自焚
第七章  保守的生财之道——节用
  一、实用·实利·制度·文章
  二、利国·利民·备战·备荒
第八章  理性的生死观——节葬
  一、仁人孝子“三务”
  二、穷民贫国之道——厚葬
  三、寡民伤人之术——久丧
  四、乱国败家之法——以死妨生
  五、厚葬久丧,圣王不为
  六、移风易俗,薄葬节丧
  七、历史的遗憾
第九章  反对高消费——非乐
  一、不切实用的耗费
  二、劳民废事
  三、乐可节而不可非
第十章  最高的终极裁判——天志
  一、天——至高至尊,至明无隐
  二、天——至善至美的化身
  三、天——正义的源泉
  四、天——兼爱的典范
  五、天——公正的裁判
第十一章  古老的传说——明鬼
  一、良心的呼唤
  二、生民的经验
  三、不避权贵
  四、善意的谎言
第十二章  向命运挑战——非命
  一、验之“三表”,天命无有
  二、命运不可靠
  三、有命与非命
第十三章  实惠的义利观——利即义
  一、以义至上
  二、利就是义
  三、义利合一
  四、儒、墨义利观之分歧
  五、儒、墨义利观的不同效果
第十四章  重的立身之道——修身
  一、君子务本
  二、修身十法
  三、慎师择友——“所染”
第十五章  治国禁忌——七患
  一、七种易犯的错误
  二、重农与固本
附录

内容摘要
 本册依据《墨子》《史记》《汉书》和其他关于墨子的历史文献记载,从墨子的生平事迹和言行中提炼精华,总结他在社会人生各个方面所体现出的智慧。2.本册主要
内容包括墨子的生平传记、人生智慧、政治智慧、军事智慧、知识技能、为人风范、处事技巧、格言警句等等。3.本册图书语言通俗易懂,形式灵活新颖,结构合理有序,方便读者轻松阅读;内容积极健康,既能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墨子的生平事迹与思想精华,又能够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汲取智慧。

主编推荐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感受智胜之方

精彩内容
 第一章墨子生平考述——扑朔迷离的身世墨学在秦汉之际已经衰微,故墨子事迹在汉代已不甚了了。太史公司马迁著《史记》,特重儒道,故对孔子及其门弟子、老庄及其后学行事,多能勾稽探微,著为专传;却忽略墨子,只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之末,漫不经心地附带一笔:“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寥寥二十
四字,留下了许多疑问。其一,语首“盖”者,表推测也
,表明墨子事迹已难以明确言说;其二,“墨翟”一词,并未明言何者为名,何者为姓;其三,关于国籍,《史记》只说“宋之大夫”,未明说他的国别;其四,关于学术,只说“善守御,为节用”,并未说他著有什么书;其五,更令人遗憾的是,连关于墨子生活的时代,也只是含糊地说“或日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由于当时人们普遍不重视墨子之学,一
直无人认真研究司马迁留下的诸般疑点。自此之后,除了道家(如葛洪、伊世珍)偶尔利用墨子制造几段离奇的故事外,墨学少有人问津。直到清代中叶以及近代,才有人重新对墨子的学术产生兴趣,也才有人稍稍注意到墨子生平事迹的问题。然而,时移世易,书缺有间,其事迹更是难于稽考了。于是,学人们各寻依据,互立异说,大多不可为据。但是,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孔子世家》),读墨子著作,能对墨子其人其事置于不顾乎?下面仅就笔者所知,略述有关墨子身世异说,聊博观览。
一、墨子姓名的纠纷墨子作为圣人,后人连他姓甚名谁都搞不清楚,实在是件说不过去的事。可是,由于《史记》并未按例明说“墨子者姓墨名翟”,确也
给后人留下许多穿凿附会的余地。
一日姓翟名乌,“墨”乃学术名称。兹说始于元代道士伊世珍,见于道藏本《琅嬛记》。伊氏引《贾氏说林》曰:“墨子姓翟名乌,其母梦日中赤乌入室,惊觉生
乌,遂名之。”清人周亮工《因树屋书影》从之:“墨子姓翟,母梦乌而生,因名之日乌。以墨为道。今以姓为名,以墨为姓,是老子当姓老耶?”自兹说一开,好奇之士日生新端,遂使墨子姓氏大成疑问。但元代以前并无姓翟名乌之说,所谓《贾氏说林》亦系子虚乌有之书。况且制造此说者乃猎奇的道士,不可为典要。《四库全书总目·墨子提要》已斥其说“未足为据也”。近入汪瑔《读子卮言》(卷二)却再申此说,以为墨子学派“日夜勤劳,面目瘠黑”,因以为号。又说:“《墨子》原书多称‘子墨子’,夫称曰‘子’者,皆尊美之词,不系义别号,即系于姓,然皆称某子,断无以‘子’字加于姓之上者。若‘子思子’,上‘子思’二字合为孔饭之字,下‘子’字乃尊称之词耳。”准此之例,他认为,“子墨子”一
词,“子墨”亦当为名。顾实《汉志讲疏》从之不疑。
至于说墨子“以墨为道”,又有不同取义。墨有黑色、绳墨(规矩)之义,因面目黧黑,遂以“墨”号其学术,此一说也。绳墨之义,《庄子.天下》称墨者“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即其证。此又一说也。但是,绳墨并不足以概
墨学之精髓。而况以“绳墨”自守者非仅墨氏一家,近人方授楚《墨学源流》(下卷第12页)已指出司马迁称“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和刘向谓“孙卿道守礼义,行应绳墨”,韩非子、荀
子同样以绳墨自守,却并不以墨为称。此外,《孙子兵法-九地篇》日:“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兵家也践墨,但不称墨家。是知“以墨为道”,故“以墨为学说名”之说不能成立。近人张纯一更进一步说:以墨名学,非取其颜色为黑之义,“《潜夫论·赞学》曰:‘禹师墨如。’是知翟祖大禹,即祖墨如,而墨称之本著明矣”。又说:“墨者涤除玄览分别都无之谓,称墨翟者,犹史佚史角、医和医缓之类也
。”墨是古来相传的职业。
此又一说。
正如下文我们要考证的那样,墨本为姓,非学术之名。盖因墨翟创立此学,乃有墨学之名,而不是先有墨学再有墨翟之称。至于说以“墨”为墨子之名,证据也不足。“子思子”固然是以名(“子思”)带尊称(“子”),但先秦时期在姓氏前后同时缀以尊称“子”的用法也不少见,方授楚已列举《庄子》之称列子为“子列子”、《荀
子》之称宋钘为“子宋子”、
《公羊传》之称“子沈子”“子公羊子”“子女子”“子司马子”“子北宫子”等证据。可见,仅据“子墨子”与“子思子”(子思不称“孔子”而称“子思子”,是时人欲与其祖孔子相区别)称法相同,遂
谓“子墨”为名。显然是靠不住的。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